南朝·陳(557——589年)

一、陳武帝——陳霸先(557——559年)

(一)541年交州土豪李賁叛亂并趕跑交州刺史蕭諮,542年梁武帝蕭衍派軍隊聯(lián)合林邑國夾擊李賁。543年李賁將領(lǐng)范修大破林邑王,南梁軍隊見此撤軍,于是李賁控制整個北越,544年李賁自稱越帝。蕭衍派盧子雄、孫冏駐軍廣州討伐李賁,盧子雄、孫冏戰(zhàn)事不利,蕭衍誤認為此二人與李賁私下里有往來,最終派人在廣州賜死盧子雄、孫冏,盧子雄部下杜天合、杜僧明因此發(fā)動兵變包圍了廣州城。陳霸先聽此率三千精兵火速救援,杜天合、杜僧明與陳霸先交戰(zhàn)失敗被擒。545年蕭衍派陳霸先、楊蒨討伐李賁,陳霸先率軍大破李賁,李賁逃往典澈湖,陳霸先追擊李賁,李賁因用當?shù)匾拿駵惓傻能婈牭謸蹶惏韵鹊淖窊舳鴿y。547年李賁與陳霸先、楊蒨交戰(zhàn)屢屢失敗而逃往屈獠人那里,屈獠人斬殺李賁送往建康。李賁之兄李天寶逃到九真與李紹隆聚集剩余的二萬兵馬再次攻打南梁,陳霸先再次率軍平定叛軍,李天寶戰(zhàn)敗逃跑。
(二)548年東魏降將侯景叛亂攻破建康臺城,549年侯景逼蕭衍病餓身亡。陳霸先要率兵赴援時廣州刺史元景仲卻心懷異志想加害陳霸先,陳霸先知道元景仲的陰謀與成州刺史王懷明、殷外臣實行戒嚴。549年陳霸先在南海召集兵馬后討伐元景仲,元景仲兵敗自縊,陳霸先迎宗室蕭勃到廣州鎮(zhèn)守。歐陽頠鎮(zhèn)守衡州,蘭裕、蘭京禮煽動始興等十郡攻打歐陽頠,歐陽頠難以鎮(zhèn)壓叛亂向蕭勃請援,蕭勃派陳霸先前往救援,陳霸先大敗攻打歐陽頠的叛軍并生擒蘭裕、蘭京禮。蕭勃聽說陳霸先想起兵討伐侯景,因自己無意討伐而派人勸止陳霸先,陳霸先見蕭勃無正心而投奔蕭衍第七子蕭繹帳下。550年陳霸先擊敗奉蕭勃之命在南野攔路的蔡路養(yǎng),不久陳霸先擊殺響應(yīng)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551年蕭繹部下王僧辯、胡僧祐、陸法和重創(chuàng)侯景叛軍,侯景從攻勢轉(zhuǎn)為守勢。王僧辯因陳霸先先前的名聲而心存畏忌,直到某一天王僧辯軍中缺糧,陳霸先因自己有軍糧五十萬石而送給王僧辯三十萬石,王僧辯因此打消顧忌。侯景廢梁簡文帝蕭綱立昭明太子蕭統(tǒng)之孫蕭棟為帝,陳霸先派人江陵向蕭繹勸進。552年陳霸先、王僧辯攻克建康,侯景戰(zhàn)敗被其部下所殺。
(三)552年北齊文宣帝高洋派辛術(shù)圍攻鎮(zhèn)守秦郡的嚴超達,陳霸先派徐度支援嚴超達,徐度、嚴超達合力抵御不了北齊的攻勢,陳霸先親率大軍擊退北齊。不久蕭繹即位于江陵,史稱梁孝元帝。554年西魏攻破江陵,蕭繹被俘后被在西魏的蕭詧殺死。555年王僧辯被北齊軍勢所懾,只能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皇帝。陳霸先與徐度、侯安都、周文育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立蕭方智為皇帝,史稱梁敬帝,陳霸先從此掌握了南梁的實權(quán)。震州刺史杜龕與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因王僧辯之死占據(jù)城池叛亂,杜龕派杜泰攻長城縣,杜泰因陳霸先之侄陳蒨死守長城縣久攻不下而撤軍。陳霸先派周文育攻打占據(jù)義興的韋載,周文育與韋載交戰(zhàn)不利,陳霸先聞此親自率軍支援周文育。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舉州投降北齊,并趁陳霸先東討韋載之機與豫州刺史任約襲擊京師建康。陳霸先打降韋載后聽此立即回救建康,同時派周文育、裴忌攻打杜龕、王僧智。北齊文宣帝高洋派人向徐嗣徽、任約支援物資,陳霸先得知命侯安都夜襲北齊輜重部隊,侯安都燒北齊糧船千余艘,斷其糧運。徐嗣徽進攻陳霸先所在的冶城柵,陳霸先親率精兵迎戰(zhàn),徐嗣徽大敗留柳達摩堅守石頭城,自己親自迎接北齊援軍。陳霸先在淮河口布置戰(zhàn)船以切斷徐嗣徽的退路,在江寧駐兵以阻擊徐嗣徽、任約率北齊援軍進入石頭城,徐嗣徽、任約進軍不成駐屯浦口。陳霸先派侯安都率水軍襲擊浦口,徐嗣徽、任約戰(zhàn)敗乘孤舟逃跑。?陳霸先斷汲水水路后圍攻石頭城,柳達摩因城中無水派人向陳霸先求和,陳霸先遂與北齊簽訂和約,徐嗣徽、任約隨柳達摩回北齊。556年裴忌、周文育擊敗杜龕、王僧智,杜龕戰(zhàn)死、王僧智逃奔北齊。557年蕭勃占據(jù)廣州反陳霸先,歐陽頠、傅泰、蕭孜、余孝頃響應(yīng)蕭勃,陳霸先得報后派周文育討伐。周文育于豫章立柵固守,不久周文育軍糧盡派人求助臨川內(nèi)史周迪,周迪允許向周文育支援糧草,周文育秘密得到周迪支援的糧草后燒豫章柵欄佯退,余孝頃誤以為周文育斷糧而不設(shè)防備,周文育從小路占據(jù)芊韶以切斷敵軍聯(lián)系。周文育派周鐵虎、丁法襲擊歐陽頠、傅泰,歐陽頠、傅泰因得不到支援戰(zhàn)敗被擒,蕭孜、余孝頃聞此棄城逃跑。蕭勃部下陳法武、譚世遠得知在外的歐陽頠等人戰(zhàn)敗而斬殺蕭勃投降陳霸先。蕭孜、余孝頃仍抵抗陳霸先,陳霸先派侯安都、周文育平叛,蕭孜、余孝頃戰(zhàn)敗投降。
(四)陳霸先擁立蕭方智為皇帝后,湘、郢二州刺史王琳對此不服。557年王琳進攻陳霸先,陳霸派周文育、侯安都征討王琳。周文育、侯安都二人在作戰(zhàn)指部署上意見不同而爭執(zhí),王琳趁此大敗周文育、侯安都,周文育、侯安都被俘。558年王琳率兵十萬進軍湓城,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控制中流,王琳不能東下逃伐陳霸先而向北齊請求立蕭莊為皇帝,蕭莊得到北齊準許后到郢州即位。陳霸先派侯瑱、徐度攻打王琳,另派謝哲前往游說,王琳同意退往湘州。
(五)557年蕭方智禪位于陳霸先,南梁滅亡。陳霸先改號為陳,史稱南陳。558年陳霸先派人將蕭方智殺害。周文育、侯安都從王琳那里逃出來,陳霸先因周文育、侯安都自行彈劾自己而寬宥了他們。559年陳霸先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二、陳文帝——陳蒨(559——566年)

(一)陳蒨是陳武帝陳霸先的侄子。548年陳蒨的父親陳道譚在平定侯景之亂時陣亡,550年陳霸先舉兵討伐侯景,侯景聽此后派人收捕陳蒨和陳霸先之子陳昌,552年陳霸先擊敗侯景,陳蒨才得以解救。
(二)555年陳霸先襲殺王僧辯,王僧辯的女婿杜龕因此占據(jù)吳興叛亂,杜龕派杜泰領(lǐng)兵攻打長城縣,當時陳蒨駐守長城縣,陳蒨見此帶領(lǐng)守城士兵死守長城縣,杜泰因久攻不下投降而撤軍。556年陳霸先派周文育與陳蒨會合反攻杜龕,陳蒨派劉澄、蔣元舉進攻杜龕,杜龕大敗后被殺。東揚州刺史張彪起兵圍攻臨海太守王懷振,王懷振派人向陳蒨求救,陳蒨與周文育攻打張彪,張彪的部下沈泰因懼戰(zhàn)而開城門迎入陳蒨,張彪因此戰(zhàn)敗逃跑被若邪村的百姓斬殺,若邪村的百姓送來張彪的首級于陳蒨。
(三)557年陳霸先篡位稱帝,建立南陳。559年陳霸先去世,陳霸先唯一的兒子陳昌還被扣在北周做人質(zhì),宣皇后章要兒急速征召陳蒨入宮繼位,陳蒨多次推辭不肯繼位,侯安都建議宣皇后拿出玉璽讓給陳蒨,陳蒨收下玉璽后繼位,史稱陳文帝。
(四)梁末陳初,江南土著豪強趁改朝換代割據(jù)州郡以響應(yīng)南梁舊臣王琳,對南陳的統(tǒng)治構(gòu)成嚴重威脅。560年陳蒨派侯瑱討伐王琳,侯瑱大敗王琳和北齊支援王琳的軍隊,王琳和蕭莊被迫逃往北齊。此時江州刺史周迪平定南中,斬殺叛軍首領(lǐng)熊曇朗。南方叛亂的州郡因王琳的戰(zhàn)敗和周迪的威望而投降南陳。561年陳蒨調(diào)周迪出鎮(zhèn)湓城,周迪因顧戀家鄉(xiāng)而請求陳蒨不要把自己調(diào)離臨川,陳蒨不許,周迪因此心中不滿而縉州刺史留異、閩州刺史陳寶應(yīng)聯(lián)合謀反。陳蒨派章昭達率軍征討周迪,564年章昭達平此叛亂,章昭達生擒陳寶應(yīng)、留異,唯獨周迪一人逃出重圍,565年臨川太守駱文牙斬殺周迪并傳首京師。
(四)566年陳蒨去世,享年四十五歲。
三、陳伯宗(566——568年)

(一)陳伯宗是陳文帝陳蒨的嫡長子。566年陳蒨陳蒨,陳伯宗繼位。劉師知因陳蒨臨終前屢次授予陳頊重權(quán)而嫉妒陳頊,就假稱詔令讓陳頊從尚書省回到東府治理州中事務(wù)。毛喜聞此認為陳頊會受別人的控制制止陳頊,陳頊聽從毛喜建議后派毛喜進宮向太后沈妙容、陳伯宗告訴此事,沈妙容、陳伯宗都說是劉師知所作所為,毛喜將沈妙容、陳伯宗說的話報告陳頊,陳頊因此囚禁劉師知。陳頊親自進宮見沈妙容、陳伯宗說劉師知的過失,隨后親手起草詔令請求陳伯宗御批,陳伯宗命陳頊把劉師知交廷尉府治罪,不久劉師知在獄中被賜死。
(二)568年陳頊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難以當大任為由發(fā)動政變,陳頊用太皇太后章要兒的名義下詔廢黜陳伯宗后自立為帝。570年陳伯宗離奇死亡,年僅十九歲。
四、陳孝宣帝——陳頊(568——582年)

(一)陳頊是陳文帝陳蒨的弟弟。552年陳武帝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后,陳頊受梁孝元帝蕭繹征召赴江陵。554年江陵被西魏攻陷,陳頊被西魏遷到關(guān)右,562年陳頊從北周歸國。566年陳蒨去世,陳頊與到仲舉、劉師知受遺詔輔政。劉師知因陳頊的地位和權(quán)勢逐漸加大而十分忌憚,派殷不佞用矯詔調(diào)令陳頊去東府經(jīng)理州務(wù),毛喜聞此因陳頊會受制于人而勸阻陳頊出京。陳頊假裝生病召劉師知入王府,同時派毛喜入宮面見太后沈妙容、陳伯宗,沈妙容、陳伯宗都說是劉師知所為。毛喜出宮后去向陳頊報告此事,陳頊因此扣押劉師知,親自入宮面見沈妙容、陳伯宗陳言劉師知的罪行,同時草擬誅殺劉師知的敕令并請求陳伯宗御批,陳伯宗將劉師知交給廷尉府,不久劉師知在獄中被陳伯宗賜死。劉師知死后朝政大權(quán)被陳頊把持,右衛(wèi)將軍韓子高因此心中不平,準備聯(lián)合到仲舉謀取陳頊,毛喜見此對韓子高施以恩惠以安其心。陳頊對此不解而問毛喜,毛喜認為朝廷需要韓子高這樣的武將抵御北方強敵,只能緩緩地削奪其兵權(quán)。到仲舉因韓子高之事被罷官歸鄉(xiāng)而十分不安,韓子高聞此也感到不安,上虞令陸昉見此告發(fā)韓子高、到仲舉謀反,陳頊派人拘押到仲舉、韓子高送到廷尉府并上報陳伯宗,陳伯宗將到仲舉、韓子高賜死。
(二)568年陳頊以陳伯宗個性軟弱,難以擔(dān)當大任為由發(fā)動政變,陳頊以太皇太后章要兒的名義下詔廢黜陳伯宗后自立為帝,史稱陳孝宣帝。
(三)573年陳頊派吳明徹、裴忌、黃法氍討伐北齊,吳明徹進攻秦州,北齊派尉破胡、長孫洪略救援秦州,吳明徹大敗北齊軍隊,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zhàn)死。黃法氍攻克歷陽后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而降,秦州因合肥投降而投降。577年北周滅北齊,陳頊趁機派吳明徹爭奪淮北地區(qū),吳明徹被徐州總管梁士彥擊敗,吳明徹被擒。北周對吳明徹封賞,吳明徹卻對此憂憤,580年吳明徹病死于長安。
(四)582年陳頊去世,享年五十三歲。
五、陳叔寶(582——589年)

(一)陳叔寶是陳孝宣帝陳頊的嫡長子。552年陳霸先平定侯景叛亂,居功至偉、勢力日益壯大,梁孝元帝蕭繹為牽制陳霸先使其子侄陳昌、陳頊遷居江陵,于是553年陳叔寶出生在江陵。554年西魏攻陷江陵,陳頊、陳叔寶父子被西魏擄至長安,562年陳文帝陳蒨命周弘正出使北周,周弘正迎回陳頊、陳叔寶。
(二)582年陳頊病重,太子陳叔寶與陳叔陵、陳叔堅在陳頊身邊侍疾。陳叔陵心懷異志,在陳頊去世后趁陳叔寶在陳頊靈柩前大哭用銼藥刀砍擊陳叔寶,陳叔寶因未被陳叔陵擊中致命部位而得以逃出靈堂。陳叔寶逃出靈堂后派蕭摩訶討伐陳叔陵,蕭摩訶擊敗陳叔陵并殺死他。
(三)?當初陳叔陵刺殺陳叔寶時,陳叔寶脖頸被砍傷,朝政之事全都委托給太后柳敬言、陳叔堅,自己在承香殿中養(yǎng)病。陳叔堅因獨處政事而權(quán)傾朝廷,此后便日漸驕縱。孔范、施文慶因此感到不安而天天搜羅陳叔堅身邊的錯處,然后向陳叔寶進讒言構(gòu)陷陳叔堅,陳叔寶也忌憚陳叔堅而借此為由讓陳叔堅外任江州刺史。
(四)陳叔寶病愈后嫌其居處簡陋,不能作為藏嬌之金屋而大建華麗的樓閣以供張麗華等愛妻居住。588年隋文帝楊堅有削平四海之志而派楊廣、楊俊、楊素、韓擒虎、賀若弼率五十一萬大軍討伐南陳,陳叔寶卻整日深居在高閣里花天酒地、不聞外事。沿江數(shù)州郡將隋軍入侵的消息飛報朝廷,陳叔寶卻不以為然,繼續(xù)看歌妓跳舞。589年賀若弼用戰(zhàn)馬買南陳的戰(zhàn)船隱蔽起來,買南陳的舊船五六十艘置放于長江小港汊內(nèi)給南陳造成隋朝水軍很弱的錯覺;賀若弼讓沿江的隋軍在換防之際大張旗鼓,讓南陳軍隊以為敵兵要發(fā)動進攻,日子一久南陳軍隊知是換防而懈怠了。賀若弼讓人故意緣江狩獵以迷惑對方,隋軍渡江時南陳軍隊因放松警惕而未發(fā)覺。韓擒虎、楊廣率大軍配合賀若弼過江,陳叔寶這時才開始重視,決定御駕親征并大肆擴兵,連僧尼道士也被征召入伍,隋軍因陳叔寶不懂軍事、南陳軍隊人員混雜而迅速擊潰陳叔寶親率的大軍,陳叔寶慌忙逃回建康。文慶胡向陳叔寶進讒言說諸將嫌功高賞薄而時有怨言,對此不可委以他們重任,凡有請戰(zhàn)者接駁回,陳叔寶認為合理而納從。蕭摩訶、任忠請戰(zhàn)以保南陳江山,陳叔寶屏而不納。隋軍攻到建康城下,陳叔寶在慌亂中擺出了一字長蛇陣出城迎敵,令魯廣達居南,任忠、樊毅、孔范次之,蕭摩訶居北,南北連亙二十余里,首尾不能相顧。賀若弼逕取孔范,南陳軍隊大潰,蕭摩訶因陳叔寶曾淫其妻而投降隋朝。任忠也投降隋朝并帶韓擒虎直奔朱雀門,陳叔寶走頭無路而投降。隋軍接降后將張麗華、施文慶等奸佞梟首于市,南陳從此滅亡,隋朝從此統(tǒng)一全國,結(jié)束東晉到南北朝的戰(zhàn)亂。

(五)604年陳叔寶在洛陽病死,終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