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啥覺得沒有誰是真的理解你?這四個字里,藏著一個人的“命”
世界那么大,你卻如此孤獨。
每個成年人都會有長期的、深刻的孤獨體驗,當(dāng)你深夜無眠的時候,當(dāng)你在黑暗的街道獨行的時候,當(dāng)你一個人聽雨的時候……孤獨的感覺總會伴隨著你。
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會跟其中一些人吃飯,會與某人成為朋友,會同某人戀愛,會同某人同床共枕,建立最親密的關(guān)系。
可哪怕你周圍都是朋友,身邊就是愛人,可你仍然會有孤獨感,你會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真的理解你。
為啥呢?

自知之明:這四個字里,藏著一個人的“命”
因為你沒有自知之明,你渴望被人理解,可你卻不理解你自己,那誰還能真正理解你呢?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人生在世的全部智慧,大概就在這句話中了。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一個人可以懂得自己,了解別人,那他就能夠建立很大的優(yōu)勢,不管跟什么人在一起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如果你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你就不會真正理解別人,你也就把握不好自己的命運。

“自知之明”難在何處?
難就難在大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都會自戀,會自以為是,總是習(xí)慣性把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自我感覺良好,看別人都不如自己。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多數(shù)人都是“水性”,自己本是隨波逐流,對境起心,卻覺得自己是內(nèi)心豐富,無人懂得自己是如何想的。
我認(rèn)識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她本來是到這個城市打工的,但她又受不了職場上的是非和麻煩,她覺得自己能力強,是個人才,可實際上老板和同事對她的評價跟她的“我以為”并不一樣。
因為在工作和事業(yè)上沒有建立基礎(chǔ)和信心,這個小姑娘就去上了一個很偏門的修煉課,她覺得很高級,還可以認(rèn)識一些成功的人,能夠碰運氣??蔁崆闈M滿的耗了半年,時間和金錢都浪費了,仍然是一無所獲,于是她抱怨自己命不好,沒有遇到伯樂賞識。
我告訴她不要好高騖遠,先把自己看清楚再說,你本來就是一個普通人,樣貌、出身、能力都普通,你的現(xiàn)狀跟你的條件是適配的,你要想出人頭地,唯一的辦法就是踏踏實實工作,自我提升。在跟她說過這番話后,不出所料,她就把我屏蔽了。

見天地,才能見自己;見自己,才能見眾生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要多讀書,讀好書,同時要多游歷,要不斷增加自己的世面和見識。只有跟這個世界碰撞之后,通過外界的反饋,你才能慢慢知道只是誰。
而當(dāng)你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你自然就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真實樣子,明白自己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然后你就會有信心,因為你已經(jīng)看清楚了自己,對自己有了掌控力。
從此之后,別人就很難干擾你、控制你了,你突然就看透了別人是怎么一回事,你會清楚對方的動機和邏輯,心里會知道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
到了這個時候,你也就無所謂喜歡和討厭了,每個人都是有優(yōu)點和有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和苦衷……慢慢的,你就可以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了。所謂色即是空,就是看透人的本質(zhì),這才是真正的平等心和平常心。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什么要別人來理解你,而不是你去理解別人呢?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他們只是想讓別人來理解和認(rèn)同自己的偏見而已,越是一無是處的平庸之人,就越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越是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
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的人,就不能客觀看待自己和別人,就會不斷增加自己的主觀性、狹隘性和局限性。
渴望被人理解,不如自己理解自己。要知道,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一個人只有超越自我的狹隘,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