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紋鋸鍬飼養(yǎng)記錄3.0版

上回?↓

續(xù)上一篇后現(xiàn)在又經過了一輪繁殖,而這一次投產了兩對,首先第一對分別是上批黃紋中體型最大的公蟲和母蟲

除了體型更上一層樓也是希望后代還能再繼承這只公蟲的牙形

黃紋鋸鍬的產房用純發(fā)酵木屑壓緊就能生,產木可有可無


2021年7月9日開產房,總共挖出幼蟲和卵六個...產量寒酸......

本來還有打算二產的,誰知這只母蟲在開產房后不久就掛了(?_?|||)


7月中旬至9月初六條幼蟲都陸續(xù)長到了3齡

共為三公三母(圖中分別是其中最輕和最重的)

三條公蟲分別用1L容器單養(yǎng),三條母蟲則是大盒子里混養(yǎng)(均用的是牧野淺度木屑)

接下來第二對,公蟲是那批黃紋中的兄長,體長39mm的大個體短牙
母蟲則是那只19mm超小個體母蟲

由于上一批黃紋鋸鍬是兩窩野采的幼蟲混在一起養(yǎng)的,故此這只因為前期用的木屑不合適而拒食導致提早羽化的母蟲體型雖小卻是那一批黃紋中唯一一只可以確定是跟這些大個體公蟲非同腹的母蟲,也是希望它倆后代中的母蟲可以再用來跟第一對后代里的公蟲繼續(xù)配種也不至于近親繁殖的太嚴重

第一次投產一個月后2021年8月4日開出來卵和幼蟲五個...同樣寒酸

這五個就也是淺度木屑大盒子混養(yǎng)了
之后又下了第二次產房,這次試了下投產兩個月

10月4日開產房收獲頗豐,看來黃紋鋸鍬的產房還是不宜開得太早

這里做了一個小實驗:之前好幾個人跟說用深度發(fā)酵的木屑來養(yǎng)黃紋鋸鍬幼蟲,還有什么小型鋸鍬普遍都是食性偏腐的更適合深度木屑...于是我就在這堆幼蟲里挑出了最重的三條公蟲試著下到了1L深度木屑里單養(yǎng),正好日后拿來對比下那三條1L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公蟲看看是否會真的有什么差距

由于產房也用的是淺度木屑,最開始我還有點怕它們三會不會鬧拒食,然而事實是我想多了,黃紋鋸鍬幼蟲對于木屑發(fā)酵深淺的接受度還是很廣的(所以前年時能把黃紋幼蟲集體整到拒食的H1木屑到底是有多爛啊。。。?_?)

但也容我吐槽一句牧野深度木屑的走菌情況是真的挺嚴重...還好黃紋鋸鍬本身不太怕木屑長菌,還是照吃照長

接下來是一些換土體重記錄
2021年10月4日


三條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公蟲均已長到了5克以上

順便一提兩只種公已經分別于7月底和10月份時壽終了


2021年12月4日


三條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公蟲長到了6.8-7.6克
.
第二對第一次投產生的五條幼蟲長到了3.4-5.3克



.
三條深度木屑單養(yǎng)的公蟲都長到了5克


.
而第二次投產的其它幼蟲也全部都已經長到了3齡

體重在2.7-5.3克


由于沒那么多大容器了,這些幼蟲就只能分兩盒淺度木屑各十條混養(yǎng)(經歷了前面兩次投產后完全沒料到這波會生那么多...那只迷你母蟲個子雖小但產量真的是可以)

至于第一對生的那三母蟲...其中有兩只居然在10月中旬至11月的這段時間里就做蛹室化蛹羽化了。。幼蟲期僅有四個月




2021年12月4日


不過這波提前羽化倒也沒有對這倆母蟲的體型造成什么不良影響

而第三條母蟲就還完全沒有準備要化蛹的意思


可見即使是同一窩的黃紋鋸鍬幼蟲也會出現(xiàn)以幼蟲期越冬和羽化后成蟲越冬的生長差異

這條母蟲直到2022年2月底時才開始做蛹室




個子比它的兩個姐姐要稍大一點,不知是否有幼蟲期更長或者單養(yǎng)了一段時間的因素


2022年1月時深度木屑單養(yǎng)的公蟲們也開始做蛹室了

然而蛹室做好以后就愣是在里面躺到了3月份......(這難道是在蛹室里冬眠?)





第一只深度木屑單養(yǎng)公蟲出來體長勉強到37mm...

4月12日時把另外兩只也挖了出來,當時已經臨近羽化,第二天都出來了

第二只深度木屑單養(yǎng)公蟲居然只有35mm...簡直小的離譜啊。。

第三只實際硬化出蟄伏以后再量也是只有37mm多一點......

意外情況.......
在今年2到3月時飼養(yǎng)這些鍬甲幼蟲的發(fā)酵木屑引來了一些眼蕈蚊(Sciaridae)并開始在木屑里面大量繁殖

眼蕈蚊也就是甲蟲圈子里俗稱的“木蚋”,成蟲不進食而很多種類的幼蟲為腐食性在大自然中作為分解者,雖然它們不會直接傷害到甲蟲幼蟲但是由于增殖快數(shù)量多不可避免的就會搶占甲蟲幼蟲的木屑并且加速木屑的土化變得不再適宜鍬甲幼蟲食用...不僅如此當數(shù)量多了以后到處鉆的眼蕈蚊幼蟲還很容易會把甲蟲幼蟲的蛹室弄塌導致其無法順利化蛹\羽化

前面那幾個母蟲和深度木屑單養(yǎng)公蟲由于化蛹羽化的比較早還沒怎么受影響,但其它那些就沒那么走運了.......首先是那幾只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公蟲

第一只還比較幸運,由于它是貼著盒子邊做蛹室的,在4月5日我看到它的蛹室塌了就趕緊給挖出來換人工蛹室

可以看到這只公蟲成功遺傳了它爹的牙形

體長更是超越了親代

另外兩個淺度木屑單養(yǎng)公蟲由于沒有貼邊做蛹室所以我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況

最終在4月16日挖開時有一只化蛹成功一只化蛹失敗...


僥幸化蛹成功的這只換到人工蛹室后于2022年5月2日羽化

它是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三只公蟲里面最小的,但依然有著39mm的體長,不過牙形沒出來...

于是乎三只淺度木屑單養(yǎng)公蟲里最早羽化的這只成為了這批黃紋鋸鍬里體型最大的一只,同時也是唯一一只出了中牙的,全村的希望了屬于是。。


接著是第二對第一次投產生的那五條幼蟲...在看到單養(yǎng)的公蟲出現(xiàn)了蛹室被整塌的情況后就想著還是看前蛹\化蛹的應該也差不多了就把這幾個也全挖出來換人工蛹室吧,結果這一開挖直接不小心把兩個母蟲給挖死了。。。Σ_(???」∠)_

而剩下那三化蛹之后發(fā)現(xiàn)全都是公蟲......這就很尷尬了←_←

幸好之前有先見之明第二對投產了兩次,不然真的要變成沒有能換血的母蟲了

最后是兩盒混養(yǎng)的幼蟲
其實在三四月份時就偶爾會看到那兩盒里會有一兩條幼蟲總是鉆出土表又不鉆回下去,不知道是因為受了眼蕈蚊的影響還是純粹因為混養(yǎng)密度有點過高了爭不到合適的地方做蛹室(其中有一兩條有殘腿)

這些幼蟲我拿出來用小盒子分別裝好然后就塞到了28度的溫控箱里直接開始催蛹,到了這個時期只要環(huán)境適宜+溫度一升高它們很快就會做蛹室化蛹

還有當?shù)搅思訙卮哂歼@個階段就不太需要考慮盒內填充物的食用性了,只要密度足夠它們把蛹室做出來即可,像有一條體重很輕且有傷殘的幼蟲我試著把它放進了壓緊的濕椰土里它都照樣成功化蛹羽化了 ↓

2022年4月17日時終于把混養(yǎng)的兩盒也全挖了,還是有那么幾個化蛹失敗...其它那些前蛹期的和成功化蛹了的換去人工蛹室,還沒前蛹的通通扔去加溫催蛹

順便講一下黃紋鋸鍬對人工蛹室的要求也不高,找個大小合適的容器糊一層濕紙基本就可以了,不是一定需要用花泥

就這樣在4月到5月這段時間里這批黃紋鋸鍬陸陸續(xù)續(xù)的全部羽化了

這一次繁殖的相比起上次帶的那堆野采幼蟲感覺養(yǎng)的還是有點失敗...黃紋鋸鍬幼蟲只要食材之類的飼養(yǎng)基本條件到位的話其實本身折損率挺低的,但這批卻被爆發(fā)的眼蕈蚊嚯嚯死了好幾個,最后還一大半都得換人工蛹室或者換小盒催化蛹。以后要是再發(fā)現(xiàn)有長這些雜蟲就該立馬把所有土全部換新
這次養(yǎng)的數(shù)量比上次還多一些但最終39mm及以上的超大公蟲卻僅出了兩只,不過所幸還能有一只刷新了個人飼養(yǎng)體長記錄的中牙公蟲,起碼也不至于說毫無進步

最后總結一下深度發(fā)酵木屑和淺度發(fā)酵木屑的飼養(yǎng)成果對比吧
深度木屑單養(yǎng)的三只公蟲養(yǎng)出來體長分別是:兩只37mm和一只35mm

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三只公蟲養(yǎng)出來體長分別是:42mm、39mm,化蛹失敗的那只看大小和重量如果成功羽化體長估計也不會低于40mm

淺度木屑混養(yǎng)出來的那些公蟲體長大部分都沒有低于35mm,也出了幾只37-38mm的
由此看來深度木屑單養(yǎng)的那三公蟲基本上都可以說是壓根就沒有達到單養(yǎng)公蟲該有的體型水準...要說淺度單養(yǎng)那三只個子大是因為有基因優(yōu)勢的話,那混養(yǎng)出來有37\38mm的那幾只公蟲跟深度木屑單養(yǎng)的可是同窩兄弟啊,要是混養(yǎng)的那些公蟲最初換成淺度木屑單養(yǎng)的話我覺得出一兩只39mm的應該問題也不大

當然深度木屑對于黃紋鋸鍬幼蟲來說能吃能活這是沒問題的,而且也不至于會養(yǎng)出來都是小個體(再次鞭尸H1),但要說深度木屑比淺度木屑更適合黃紋鋸鍬這我實在是無法認同,畢竟我這兩年的巨大個體黃紋都是淺度木屑養(yǎng)出來的,憑這點就總不能說淺度木屑不適合黃紋鋸鍬了吧?況且既然深度木屑也沒有比淺度木屑的效果更佳那我為什么還要特地買價格更貴的深度木屑來養(yǎng)黃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