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戶外徒步日記

香港,一個中西文化相交融的城市,有著近百年的殖民歷史。在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汕頭大學(xué)派出師徒二十二人的徒步小隊探訪香港,用最原始的方法去感受它的制度和文化。二十二人來自不同省市,身上一定程度代表了大陸的文化和行為習(xí)慣,在融入香港的文化和秩序中,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本日記將還原最真實的場景,帶你走進——香港徒步

? D1
?四天的徒步理論上是在荒郊野嶺上搭帳篷吃住,所以就要提前準(zhǔn)備食材啦!因為大部分食物和氣罐無法通過海關(guān)安檢,所以我們的食材是在香港買的。不妨先給大家看看登山包里能裝什么:

到達香港西九龍站后,大大塊的登山包行動很不方便,教練決定在高鐵站一個開放式餐廳的一角卸包去購買食材。結(jié)果二十幾個登山包一放下來,紅橙黃綠一大片,已經(jīng)夠吸引人。當(dāng)我們買回來食材后,為了能仔細分裝食材,就這么把食材一鋪,跟擺地攤似的。啊,最后店員不高興嘍,叫來了保安:喂,你們做乜嘢?這里是香港來的喔?。▽擂问請觯?/p>
其實我們鋪的面積相當(dāng)于在大陸的一個居家衛(wèi)生間,也不算大,而且是一個角落,但或許在寸土如金的香港看來已經(jīng)算很大,在香港出行,盡量不要占用商家的場地(除了在那消費)

我們徒步范圍是在大嶼山,昂坪營地是我們的第一個站。 香港郊野公園的營地設(shè)施是非常完善的,因為立法不能挖貓洞(隨地大小便),所以在附近已經(jīng)修建好公廁,有的營地甚至有洗澡房。

因為比較晚到,土地平的位置已經(jīng)被占完,我們只能在斜坡上搭帳篷。

這是南山營地的公共設(shè)施,可以看到有詳細分類的垃圾桶:塑料瓶、鋁罐等標(biāo)志,后面的衛(wèi)生間擁有浴室和廁所,使用山澗水。在外形上也盡量貼近自然,用石砌成的建筑
因為教練不太認同先來的可以先替朋友霸占其它場地,我們與當(dāng)?shù)氐囊粋€居民發(fā)生了點輕微沖突,我們直接進入他所謂“先到先得”的場地,引起他強烈不滿,打起電話跟朋友大聲訴說,聽得懂粵語的人都知道他在跟朋友通話的內(nèi)容聽起來很不舒服(以及多次提到“大陸人”),最后我們?yōu)榱瞬灰馉幎撕驼`解,主動撤離。
雖然香港的教練跟我們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仔細想想我們也是也有不對的地方,如果我們可以與當(dāng)?shù)鼐用裆塘恳幌露皇侵苯诱碱I(lǐng),或許會更好地解決問題。

D1總結(jié)
雖然從高鐵站一下來,我們二十多號人形成的放大效應(yīng),使我們遇到了許多不友善的事,也迫使我們對自己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這些教訓(xùn),讓我們更加認識和理解香港特殊之處,土地珍貴,街道狹窄,工作高效,以致于我們在路上突然停下來,都自覺往邊靠讓出路來,不阻礙其他人通行(即使周圍沒人);在執(zhí)行科考時,我們將一大組分拆開來,避免過于引人注目
D2
翻越香港第二高峰鳳凰山,一路上與越野比賽選手相遇,狹小的山徑上我們主動提前避讓,贏得了他們的感謝。背著一個一米多高的登山包,塞滿了兩天的食物,帳篷,爐頭等,大家踩著崎嶇不平原始的階梯上到山頂,能望見港珠澳大橋,下山時,一邊集中十分注意踩著危險的石頭階梯下山,一邊忍著身體和登山包對膝蓋的負重和沒有調(diào)整好的登山包給后背的疼痛感(幾次很想直接從山坡上滾下去),每次2分鐘的休息都能產(chǎn)生極大的快感。拿著指南針看著地圖,帶著迷惑,開著頭燈,穿過山林,每經(jīng)過一個標(biāo)號路牌,就意味著距離目標(biāo)更近一步。(到達營地后走路都是瘸的,每次能站著的時間都不超過1分鐘,因為腳板實在太疼,但隊友還是很積極主動地準(zhǔn)備晚餐搭帳篷)


上山途中遇到為數(shù)不多的涼亭,可謂是卸包休息的絕好位置,前面都是在稍微有空一點的位置休息2分鐘,只可惜不宜久留,10分鐘后又要背上沉甸甸的包。



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的路其實更加難走、危險,下山時要克服登山包慣性帶來的作用,腳板需要更多力量支撐地面(簡稱超重),崎嶇不平的階梯增大了腳崴的風(fēng)險,一不小心可能直接摔下山坡(可以直接滾到山腳的那種)


這里的山路十八彎~下山還是可以欣賞獨特的風(fēng)景


?
南山營地相對昂坪營地來說面積大很多,設(shè)施非常完善,曾發(fā)現(xiàn)有人在此露營6個月
就先到這吧,持續(xù)更新
原創(chuàng)內(nèi)容,部分圖片由隊友提供
更多內(nèi)容也可以微信搜索個人公眾號:
Explore微趣味
最后別忘了素質(zhì)三連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