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續(xù)寫24孝中不正常的12篇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后來舜登基,為了懲治這對蛇鼠兄妹,將其封于大牢。 舜在位期間,不斷征伐,收復(fù)失地,以及消滅外敵,使得百國俯首稱臣,百姓安居樂業(yè)。 但是他的子嗣,在成年之前卻無法得到庇佑,不僅身體孱弱,而且性格乖戾暴躁,難免會惹禍生非。 舜登基二十年,曾經(jīng)下令殺掉自己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因此,舜的后宮里,充斥著血腥味。 這是一座古老的宅邸,占地極廣,建筑豪華,里面的侍女仆人數(shù)以萬計,都穿著統(tǒng)一制服。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不小心摔倒,磕破頭流血,雙親急忙請?zhí)t(yī)看診。醫(yī)者診斷為腦震蕩,雙親遂命他留下養(yǎng)傷。 老萊子養(yǎng)好傷后,回家報喜,告訴父母他娶妻納妾有孕了,夫妻和諧,父母高興。他又說自己已經(jīng)娶過妻了,妻子還在家等待他,父母很是高興??删驮诘诙煸缟?,夫人突然暴病死亡,他被嚇傻了,跪在地上求爹娘救命,父母卻無動于衷。他哭著爬出門去,發(fā)現(xiàn)家里已被夷為平地,父母尸骨也被野獸啃噬,只剩一堆灰燼。 老萊子悲痛欲絕,跪地嚎啕。這時,他聽見有人在喚他的名字,便抬起頭??匆娛歉赣H的親信,他問:"父親的親人呢?"親信答道:"你走后,他們就都被殺掉了!"老萊子聞言大驚失色,跪在那里不知所措。 他想到自己死了父母后,大怒至極,決定報復(fù)社會,殺光所有反抗父母之人,讓世界上只剩下他一個孤寡之人??墒?,當他找到仇人的住址時,卻發(fā)現(xiàn)仇人已經(jīng)搬走,再也尋覓不到。 于是,老萊子便在一處廢墟里尋找起來,終于找到了仇人。 這是一個滿臉橫肉的壯漢,手持長刀,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老萊子看到他后便沖上前去,與其廝打起來。 可老萊子畢竟力氣比不上對方,一招落敗,被對方砍倒在地。 對方見老萊子不敢反抗,更加猖狂。他拿起長刀就往老萊子頭上劈,老來子就這樣,慘死。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就把母親嘴里的手指拔了下來。 曾參拿起木柴架上的鐵棍,朝自己的手掌心刺了一刀,鮮血噴濺,他卻感覺不到疼痛,繼續(xù)把手指放在鐵棍上。他的眼睛里露出堅毅之色,繼續(xù)把自己的手掌插進去。 鮮血染紅了鐵棍,血滴滴落在鐵板上,曾參卻感覺不到疼痛,繼續(xù)用力。 他把自己的整根手指全部插進去,鮮血流遍全身。 鮮血染紅了整片大地,他站起身,望著滿地尸體,露出一絲微笑。他走向鐵棍,把鐵棍放在唇邊輕吻。他望著自己的雙手,露出一絲欣慰。 這一切都沒人看到,他們只知道,曾參死了,死在了自殘中。他們把曾參的尸體埋葬起來,為他舉行盛大的喪禮,并在曾參的墓前立了一塊石碑:曾參之靈,勿以淚洗面。 郭巨,東漢隆慮(今河南安陽林州)人,一說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yǎng),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妻子不舍,勸解:"母親是為了養(yǎng)我才變成這樣,兒子怎能不管她呢。"郭巨嘆道:"我的妻子啊!你就聽話吧,我知道你愛母親,你不想母親因為你受罪。你就聽話吧,母親若能得見兒子,也會感激涕零的。"此時,這件事被官府的人知道,官府絕不容忍這樣子的事情發(fā)生于是,郭巨妻子被關(guān)進了天牢。郭巨的妻子被判處三年徒刑,三年之后釋放。郭巨的母親因此病故。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一帶)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于是,木像的手指便不再有血跡,而是變成干枯的木頭,而木像的頭顱,也變得越來越老,最后只剩下白骨。丁蘭被判處死刑,因其父親是一名農(nóng)民,因而丁蘭的死并未引起太大轟動,也就是后來人口普查中的'失蹤案'。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妻子傷心欲絕,便投湖自盡。龐氏聞訊大怒,將丈夫趕出門外,將妻子遺骸埋葬,自己也跳了河。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xué)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yè),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我知曉你的苦楚, 可是你死了,我該如何是好?你不能丟下我一個人??!"母親聽了這話,感慨萬千,于是把兒子抱在懷中,哭得肝腸寸斷。隨后,一眨眼的功夫,他也進入了地獄,而審判他的就是晉朝皇帝。晉朝皇帝一看,他竟然永不做晉臣,頓時大怒,要殺他泄憤。 孟宗(?—271),字恭武,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于是,孟宗撿起一根竹筍放入湯鍋,又用清水煮了半個時辰,待湯沸后,盛出來一碗湯,喝完后,孟宗感到全身暖洋洋的,渾身舒泰,仿佛身體充滿了力量,不由暗暗稱奇。孟宗把母親的尸骨挖出來,埋葬好。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他便跑到河里捉魚,繼母讓他吃了活鯉魚之后,他便開始酗酒,醉后便不認識繼母,還打罵繼母。繼母氣急,便把他扔在野外,讓他自生自滅。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吳猛每次回家都要把家中所有的蚊帳都拆掉,用干凈的布蓋住。父親醒來時,看到吳猛已經(jīng)把蚊帳都拆了,于是,父親非常感激。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yù)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xiāng)?;氐郊抑?,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y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fā)現(xiàn)味甜, 于是就放心了。父親病情加重,一病不起。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婆婆,如此數(shù)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反而把自己的奶液喂給長孫老夫人喝。崔山南的曾祖母在病床前守護了她幾乎一輩子,終于在長孫老夫人病逝之際去世,臨終前,曾祖母將自己的奶水分給了崔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