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隸楷行草,再不學(xué)書法連錢都認(rèn)不得了

最近在市場上看到一套“和字書法紀(jì)念幣”,總共有篆隸楷行草五種。這套紀(jì)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也就是所謂的“央媽”)于2009年至2017年間陸續(xù)發(fā)行的,幣面價值有的是一元,有的是五元。現(xiàn)在問題來了,如果你是央媽,要給“和”字選篆隸楷行草五體,你會用哪些碑帖?想好了沒,下面來看看央媽的眼光。

先看篆書,“和”的篆書出自《會稽刻石》。說《會稽刻石》,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它有一個兄弟,叫《嶧山刻石》,也就是五體課的篆書代表《嶧山碑》。為什么說《會稽刻石》和《嶧山碑》是兄弟呢?因為它們都是秦始皇立的。想當(dāng)年,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開始全國巡游,途中留下六塊刻石,《嶧山碑》、《會稽刻石》就是這么誕生的。傳統(tǒng)上,我們會說這些碑刻背后的書法家是李斯。不過,無論是《嶧山碑》還是《會稽刻石》,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其實是翻刻。

《會稽刻石》里有這么幾句:皆遵軌度,和安敦勉,莫不順令。紀(jì)念幣上的篆書“和”字就是從這來的。

接著看隸書,“和”的隸書出自《曹全碑》?!恫苋愤€是很出名的,漢隸的優(yōu)秀代表,我們五體課也選了它?!恫苋肥墙o東漢合陽令曹全唱贊歌,其中有一段講他在西域的功績。說當(dāng)時西域有個疏勒國,疏勒國國王和德不聽話,于是曹全活捉了他,把他帶回國處死。這個故事和史籍上記得不不一樣,很可能是立碑的時候注了點水、吹了個牛。不管怎樣,有和德就有“和”。

《曹全碑》里有一句:攻城野戰(zhàn),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
紀(jì)念幣上的隸書“和”字就是從這來的。

接著看楷書,“和”的楷書出自《顏勤禮碑》。顏勤禮是顏真卿的曾祖,《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自己曾祖寫的墓碑。說到顏真卿,可能大眾心中知名度更高的可能是《多寶塔碑》,我們五體課選的也是這個。但要說書法史上的顏體,《顏勤禮碑》比《多寶塔碑》更成熟、更典型。

《顏勤禮碑》里寫到顏勤禮的父親顏思魯,有這么一句: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余首。紀(jì)念幣上的楷書“和”字就是從這來的。

接著看行書,“和”的行書出自《蘭亭序》。這真是一點也不意外,畢竟《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而且《蘭亭序》開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所以行書“和”字還要找嗎?

最后看草書,“和”的草書出自《書譜》?!稌V》是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的作品。之所以要在書法家后面加一個書法理論家,看過《書譜》的人都懂?!稌V》不只是一個書法作品,它還是一篇精彩的書學(xué)論文。

就拿紀(jì)念幣上草書“和”的出處來說吧,那句話是這樣的:然后凜之以風(fēng)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dá)其情性,形其哀樂。這說的是掌握書寫技巧后的操作,說書法可以表情達(dá)意,可以由技術(shù)上升為藝術(shù)。具體的意思就不翻了,這句子很美,翻完就沒味道了。最后,看過“和”的篆隸楷行草五體,來看一下我們的五體課吧。今天是最后一期五體課1.0開課的日子,之后就是五體課2.0了,所以有興趣的趕緊戳進(jìn)來吧!
文字 x 排版 | 咸魚癸和咸魚癸
想學(xué)習(xí)書法或想了解關(guān)于書法的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大凝書房」
或直接加教務(wù)長為好友,咨詢相關(guān)事宜
?教務(wù)長3(大凝愛書法的全拼小寫:daningaishu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