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李立群翻拍《流浪地球》罵聲一片,特效爛到晚節(jié)不保

1993年,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甫一問世,就于褒貶之間被世人推崇為經(jīng)典。
但遭受爭議最多的,便是“朱元璋”。

片中的朱元璋善玩弄帝王心術(shù),是一個純粹自私的野蠻人。
而從殺伐果斷,乃至奸詐詭譎,都在李立群的飾演下,一度讓人恨得牙癢癢。

自此,李立群也因不露聲色的絕佳演技,榮升“黃金配角”。
甚至在《神雕俠侶》中,還擔(dān)任了西毒歐陽鋒一角。

如果說二次出演金庸武俠劇,是李立群創(chuàng)下的傳奇;
那二次飾演朱元璋,則是李立群打得一場漂亮的“戲骨攻堅戰(zhàn)”。

2010年《洪武大案》中,他再度以朱元璋身份亮相。
片中雷厲風(fēng)行又發(fā)誓殺盡天下貪官的一代梟雄,讓觀眾體悟到了朱元璋不一樣的一面。

自此,李立群再上一層,“戲骨”是對之最好的詮釋。
他飾演的一個個配角,亦活成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而不論是之后的《笑傲江湖》,還是《溫州一家人》,李立群都貢獻了非凡的角色。
熒屏中一再出現(xiàn)的身影,就是對他演技最佳的肯定。

可就在去年,李立群因言語間透露出的立場錯誤,于風(fēng)口浪尖中被推下神壇。
可近日《地心危機》的上線,讓李立群迎來了回歸。

本以為會開啟科幻怪獸片的新紀元,卻不曾是一部《流浪地球》的盜版片。
更有李立群攜女兒領(lǐng)銜主演,裙帶關(guān)系被嘲“晚節(jié)不?!薄?strong>父女倆全程面癱,科幻佳作淪至純粹的“撈金爛片”。

難不成有經(jīng)典傍身的昔日大咖,卻也逃脫不了資本的本性嗎?
沒想到,2023才過3月有余,李立群就以這樣的方式敗光觀眾緣!

邏輯漏洞惹人厭、科幻爛片“坐”穩(wěn)了
末世災(zāi)難片《地心危機》,主述的是全球溫室效應(yīng),導(dǎo)致地面成高溫荒漠。而熾熱溫度,已不適宜人類存活。
為渡災(zāi)難,人們遷居地下城。殊不知資源的一再消耗,守著能源的日子正在倒計時。

而地下的科研者一再接力研發(fā)逃離地心的列車,可逃亡的背后是深淵或是救贖,變異巨蜥的驚現(xiàn),是死是活都無從得解。
其實單從劇情來講,科幻災(zāi)難片市場大有可為。

不論是高至8.7分的《三體》,亦或是經(jīng)典的《流浪地球》系列,都一再驗證了這點。
可反觀《地心危機》,卻活生生將一鍋熱飯冷的徹底。

光是里面的邏輯漏洞,就足以讓人大跌眼鏡——無腦的大逃亡、離譜的末世片。
比如,由地表走向地心的狗血橋段。

地面多年高溫?zé)?,科研者居然無計可施,反而讓人類走向遷徙。
可若真是愚鈍,又為何之后建造出了地下城,更是自稱精英,還研發(fā)出三類變異巨蜥?

再者來說,地下都市陽光充沛,萬物新生。
而不論是綠油油的一排植被,亦或是刺眼的光束,都和地面別無二差,那又何必牽強地設(shè)計一出逃亡。
所以這點就與影片中資源耗盡、無法存活的邏輯不相符合,實在有故意制造矛盾沖突的嫌疑。
要知道地下城的資源,亦是科研者一手造就。否則何來的植物綠葉,陽光灑落?高樓聳立,實在不似一個地牢。
而且既然科研者能帶領(lǐng)人類繁衍幾代,就足以說明地心是貼合人類生存習(xí)性的。
因此這場從地心到地表來回的遷徙,就有種鬧劇的意味。
模仿經(jīng)典套路、科幻片變打斗片
此外《地心危機》更有意模仿了《流浪地球》的套路。
從最初地心到地表的遷徙與逃亡、科研者運輸工具的研發(fā),到之后盜版的流浪列車計劃,都和《流浪地球》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
或許是想蹭一波科幻經(jīng)典的收視熱潮,但實際上卻是拉踩了一波差評。
單是巨蜥的設(shè)定,就有些粗制濫造。
變異蜥蜴比300公里/小時的高鐵速度還快,甚至刀槍不入。可下一秒就死于一枚手雷,身倒在地。
而且全程的鏡頭,僅僅有五六個士兵對著蜥蜴突突,似一個槍擊小游戲。
可能主打的就是狗血二字?
而且本以為流浪計劃,會是一樁驚心動魄的逃亡旅程,但僅僅是純粹的人為設(shè)計。
對于地心的能源危機,李立群飾演的魏明——地心的科研領(lǐng)袖。
不拯救人類也罷了,反而喪心病狂設(shè)計一出“毀滅記”。
用基因合成一種巨蜥,以攻擊人類,將地球生命減半,來維持年輕人類存活的可能性。
難不成不想讓民眾意識到精英的無能,就必須掀開一樁瘋狂殺戮嗎?
更何況,魏明發(fā)明出了改善氣體與能源的科研成果。
既然這么睿智,為何不多造一輛列車,反而費時費力去造蜥蜴,毀滅人類。
造一個巨蜥,和造一個列車,孰難孰易,一目了然。
更諷刺的是,變異蜥并不受魏明控制,于是死亡開始席卷全人類。
影片的重頭戲,也一再從科幻片,淪為“人蜥打斗片”。
內(nèi)核空洞的網(wǎng)大爛片、五毛錢特效
此外,《地心危機》也揭露了網(wǎng)大片的一個弊端:內(nèi)核空洞。
要知道科幻片中,愚公精神的立意是一個很重要的點——知難而進、艱苦卓絕。
比如《流浪地球》中,為營救百代子孫,而開啟了2500年,通往棲息之地的遷徙旅程;

又或者《三體》中,幾代科研者前仆后繼,與入侵的三體人進行著殊死搏斗。
可《地心危機》,科研者卻制造巨獸,以侵害人類。這樣的惡性三觀,就不足讓《地心危機》成為一部經(jīng)典科幻片。

但空洞的精神內(nèi)核,并不僅僅是科幻網(wǎng)大片的通病。
前段時間的《獵黑行動》,西游IP《悟·空》乃至《亮劍之血債血償》,都揭露了網(wǎng)大片為火而火導(dǎo)致邏輯漏洞百出、缺失內(nèi)核的通病。

此外作為一部科幻片,除了要科學(xué),還得足夠幻。
可《地心危機》的五毛錢特效,粗制濫造到讓人不敢恭維。

比網(wǎng)游的動畫還要差上幾分,就連巨蜥蜴的建模都沒有3D的視覺效果,反而更似一個低配版鱷魚,和優(yōu)質(zhì)成片是一點也不掛鉤。
反觀《三體》,才是真正讓科幻落地至群眾視野的探路者。

燃裂的視覺盛宴,將觀眾狠狠震驚到了。
片中荒蕪的原野、巍峨聳立的建筑,將人代入一場3D版的三體游戲之中。

鏡頭的切換,有如玩家之間的磨肩接踵,沉浸感十足。
只是《三體》雖為科幻片落地的先行者,但影視化的真正落地,不能只靠楊磊執(zhí)導(dǎo),亦不能只靠《三體》撐腰。

而科幻片如果一味向網(wǎng)大片靠攏,無法真正讓特效有逼真感,最后的成品甚至不如一部動漫,反而更似一個兒童短片。
老戲骨演技塌房、私德差勁、甚至有裙帶關(guān)系
不過《地心危機》更荒謬的在于,英雄男主淪為殘疾人,最大惡人魏明成“救贖”。

70歲的李立群,片中飾演了魏明一角——最頂尖的科研精英;而他女兒李元元,則扮演女博士喬、魏明的助手。
可作為配角的二人,全程出鏡率比男主還高。而真正的英雄主角,好不容易在結(jié)局中力挽狂瀾,卻也同巨蜥一同死亡。

這無疑是李立群的手筆,裙帶關(guān)系不免惹人嫌。
但事實上,不論是李立群,還是李元元,演技都一再遭網(wǎng)友詬病。

影片中女博士喬一張撲克臉,抿嘴硬凹高冷的小動作,不僅沒將其捧上大火,反而揭露了自己的演技硬傷,甚至不如飾演安源的梁緣有靈氣。
看來,星二代也需憑實力完勝,否則再多特寫鏡頭亦是多余。

而李立群塑造的魏明,也遠遠沒有那種地心領(lǐng)袖的氣場。
說臺詞時略顯有氣無力,飽含蒼老的眼完全沒演出惡人的一股狠勁。

就連震驚、惶恐這般的表情,也完全是通過嚴肅來詮釋,真叫人狂狂出戲,完全不似當年被人稱頌的老戲骨。
可比起演技與實力,李立群最讓人詬病的是私德有虧。

拋開立場這點,最讓他晚節(jié)不保的是爛片成堆。昔日他接的是經(jīng)典,如今卻是以錢為主。
更是蹭了以往的路人緣,出演了一系列網(wǎng)大盜版,如《春光燦爛豬八戒》、《陰陽鎮(zhèn)怪談》、《大夢西游之五行山》等。

只是老戲骨還得愛惜羽毛,若一味資本化,甚至搞裙帶關(guān)系為女兒鋪路,塌房便是遲早的事罷了。
消費的看似是觀眾的情懷,又怎知帶來的不是口碑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