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和立意不錯的影片,可惜劇情敗筆
疊甲:僅代表個人觀點,盡可能客觀評價,主觀性太重的地方會做出標識。個人沒有經歷過重大災害和生死別離,對于災害的認知缺乏,對于生死的認知大部分來自文學作品。
正文:該片用了不錯的設定和立意,對于災害生死,以及過去和未來的思考,畫面和配樂上也是十分成熟的影片。但可惜的是這部影片在劇情和人物設計上存在了較大的問題。說到劇情和立意的電影就不得不提宮崎駿老師了,新海誠的《鈴芽戶締》可能也是在嘗試從言葉 君名 天氣這些愛情影片向宮崎駿老師略帶文性影片過渡,這對于誠哥和他的粉絲來講是一件好事,或許他可以成為下一個宮崎駿老師,但是這部針對這部嘗試性影片的話,我只能給出一個6/10的評分
論劇情方面
一開始的劇情上沒有太多的硬傷,除了女主一眼男主以后就跟著男主跑到廢墟實在有點,如果女主真的因為兒時在往門中見過男主而一見如故覺得熟悉的話,這里應該作相應的分鏡去描寫,然而并沒有,十分尖銳的處理讓這一段開啟接下來所有劇情的開始部分讓大部分觀眾覺得費解和不合邏輯。
接下來東京之旅之前的所有公路片段都十分ok流暢,可惜我不是日本人,這樣的(略微倉促的)公路片段沒有辦法很好共情(在影院看得有點困,公路情節(jié)原本上應該設計男女主關系升溫的,然而男主現(xiàn)在是個椅子,親椅子也算升溫嗎),那些因為3.11地震和少子化問題變?yōu)榱藦U墟的場所還是給人感觸的,閉門的情節(jié)也在精彩的配樂中帶來了緊張刺激的體感
東京之旅的片段補全了男主的設定,讓男主的形象立體了點,同時引進了男二推進接下的劇情,東京上空的大蚓厄和插椅子這段,體感上是本片的最大沖突了(實際上我感覺本意的最大沖突是結局那段),處理的也很不錯,如果可以我真希望這部影片到這就差不多結束
整部影片最最最最爛的地方就是東京之旅之后的部分,男主變成要石以后,女主一句沒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是最爛的一句臺詞,這一句話直接敲定了戀愛線,讓東京之旅之前的所有和草太的交互變成了情感升溫的過程,讓東京之旅之后所有的動機變成了為愛奔波(電影原片里應該是出了三回“到愛人身邊去”這句話),這里設計成女主因為內疚讓男主變成要石過意不去都ok,非要進愛情線,唉。(我感覺可能是我看漏了,影片中好像沒有說明拔出要石以后到底能不能一命換一命,如果在不知道能不能一命換一命的情況下,女主一意孤行拔出草太,豈不是為了一個剛認識幾天的男人置東京幾萬人生命不顧,而且爺爺也有說你難道要毀了我孫子的努力之類 變成要石是閉門師宿命之類的話),爛爛爛,之后唯一一處正常和感人的就是女主鼓勵兒時自己的那一段
論人物設計方面
男主相較女主,人物要扁平許多,刻畫太少,關于男主的設定只在東京之旅公寓情景一處補齊,而且大多時間都是椅子形態(tài),顯然對于一部插入愛情線的作品,或者說,對于一部雙主角設定的劇,這樣的處理是不合格的
大臣和左大臣,完完全全推進劇情的產物,一個神性的角色,注定了它的任何行動都合乎情理,你可以讓它在你的作品里干任何事情,這樣的角色過于偷懶,最后大臣決定犧牲自己換草太出來也很奇怪(這樣的行為反神性了,大可以做個在旁邊看樂子的角,好好享受被封印幾十年以后的生活),如果你真的被男女主之間的感情感動了,在東京的時候就可以變成要石代替草太,為什么還要拔出第二塊要石,太怪了,要么是重要設定沒補齊,要么是這個角色過于單純的是個機械降神的角色,這樣莫名其妙的角色,扣大分
其他群像 鈴芽的姨媽以及追求者和二手車哥,這些角色的刻畫也需要一定的聚筆,刪除不必要的人物戲份,可惜誠哥在此處散筆了,沒有輕重的落筆,讓這些角色的立體感和背后可以深挖的部分喪失了。(感覺不如天氣的時候跟男主講“もう大人になるよ 少年”的配角給我?guī)淼母杏X)
主觀輸出部分(這里一段過于主觀,純純的根據(jù)我個人經歷的輸出,和客觀的偏差很大,這一段既不代表我對影片的看法,也不成為我打分的依據(jù),看了有可能不適謹慎觀看,如果你想有臺本和劇情上的討論也不要針對這一段):女主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對著兒時的自己講“我就是你的明天”然后讓兒時的自己充滿希望,有點太…我覺得女主如果此刻20多歲了講出這樣鼓勵的話我會覺得合理,但是女主目前一個初中生,還是生活在姨媽家里…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災害和生死別離的經歷,我覺得女主今后工作生活的苦難會比女主經歷了的苦難更深,目前她還沒有資格對曾經的自己說我就是你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