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不會反撕?
?????? 波爾賴以成名的絕技就是反手反撕弧圈球,從二王一馬時代,到科龍蟒時代,再到龍蟒胖時代,波爾一直活躍于國際乒壇,歐錦賽屢有佳績,妥妥的乒壇常青樹。反手反撕,為什么對業(yè)余來說比較難學會?這次主要聊站位問題,次聊框架問題。
?????? 業(yè)余界普遍注重框架的學習,但有些業(yè)余球友沒有專業(yè)教練的指導,自學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誤區(qū)。另外,也有教練在教學的時候可能是忽視了站位的問題,所以導致學員在學習的時候普遍練的“不舒服”。先舉個釣魚的例子,釣魚一般不會說站在水里面釣,也不可能距離水面七八米去釣,合理的站位才能便于觀察水面的情況,才利于釣魚的相關操作。那么打乒乓球其實也是如此,乒乓球的站位不只是左右的問題,也不只是重心的高低,還牽扯到前后的問題。
??????? 有些球友, 他擰的時候是一個站位,他反撕的時候也是那個位置,反拉的時候還是那個位置,這樣去練球,那就不可能舒服。要么是夠不到球,要么是被球頂住。無論正反手,這有一個大前提,越是主動發(fā)力,就越得往后站;越是借力的球,越要往前站。業(yè)余的普遍一個問題就是站樁式打球,借力站那個位置,發(fā)力也站那個位置,但這世上沒有哪個位置是萬能的。以不變因為萬變的站位,這世上是沒有的。
?????? 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基本功,其實只需要看腳下就夠了,站位動不動,重心有沒有轉換。凡是不動的,肯定就沒基本功,腳下動的越勤的,基本功就越扎實。所以專業(yè)隊經(jīng)常說,打球七分靠步伐,三分靠手活。業(yè)余之所以技術難以提升,因為腳下的意識差距太大了,而腳下和手上是聯(lián)動的關系。你腳下搞不好,手上肯定也搞不好。
?????? 為什么你不會反撕?根本原因其實在腳下的站位。有些業(yè)余的練球還行,反手快撥沒啥問題,但似乎永遠就這個水平。為啥呢?因為站位。有些業(yè)余的永遠貼臺站,你練反手快撥和貼擋這沒問題的,因為這是借力大力的技術,你手術動作本來就小,所以時空關系上沒問題的。但如果你練反撕,還貼著臺子站,那么你永遠都學不會,就算找國家隊教練教你,你也學不會。因為如果你貼臺站,你永遠都被球頂住,你怎么練反撕?反手快撥其實更像寸拳,借力為主,快撥不需要拉開空間去發(fā)力。但反手撕,你就需要空間才能發(fā)力,如果你貼臺站,你反手就一直被來球頂著,你根本沒法發(fā)力。
?????? 打個比方,我們看打拳擊,拳擊手防守的時候就喜歡抱纏對手,因為拉近距離之后,對方就沒揮拳的空間了。有些業(yè)余球友永遠都是貼臺站,雖然很努力的學反撕,但根本就學不會,這個和拳擊一個道理,你要發(fā)力,就必須適當拉開距離,這樣才能有揮拍的時間和空間。
?????? 你距離學會反撕可能就只差了50公分的距離,只要適當退50公分左右,只要你頂住來球的高點期,你就自然而然的學會反撕了。反之,如果你一直貼著球臺站,那么上旋球過來永遠是頂著你的,你不僅沒法發(fā)力,而且發(fā)力之后很容易就失誤了。反撕,必須距離球臺有適當?shù)木嚯x,因為上旋球是比較頂?shù)模母唿c距離球臺邊緣可能是70公分左右。如果你站位很近,那么你根本就來不及揮拍,引拍和發(fā)力動作會非常被動。我們看波爾的反撕站位,明顯是距離球臺有空間的,建議多觀摩波爾的反撕教學片。
?????? 反手擰,腳甚至是要插入球臺內;反撕,一定要撤出來,要拉開空間,頂住來球的高點球;反手反拉弧圈球更要撤開,只有拉開空間了,你才有時間和空間去收胯頂胯。正手其實是同樣的道理,借力球往前站,主動發(fā)力要往后撤。業(yè)余球友學不好球,主要問題還是站位,站位不對,你的發(fā)力框架肯定就廢。有些球友貼著球臺站,然后掄大臂,經(jīng)常被球頂住,把球打飛,這就是站位的問題。凡是經(jīng)常打板邊的,就是站位不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