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幽默推理的先驅(qū)與翹楚——《大誘拐》
劇情梗概
? 日本紀州最大的富豪、擁有四萬公頃土地的柳川家八十二歲家主柳川敏子“刀自”(日語對老婦人的尊稱,下文一律簡稱“刀自”)在巡視自家山林的過程中被后來稱為“彩虹童子”的三人(戶井健次、秋田正義、三宅平太)綁架。機緣巧合之下,被綁架的刀自反倒成為綁架團伙的首領(lǐng),親自策劃了對子女們的勒索計劃,要求贖金一百億日元。
(若您未閱讀過原著或觀看過同名改編電影,又對劇情感興趣,可點擊下方鏈接先行閱讀我的另一篇專欄。我沒有選擇放到同一篇專欄的原因是:重述輕評乃書評大忌)




“不完美”
? 《大誘拐》并不是一本完美的小說,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對它的劇情提出一些“質(zhì)疑”:
1、如果你喜愛本格推理,你可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和歌山警本部長井狩大五郎為何會因為“沒有電視天線”而忽略下屬提供的可能藏匿窩點——阿椋家,的情報?
? 雖然小說是以彩虹童子、刀自(即“犯人”)為主視角展開的,但故事中“偵探”并不是缺位的,扮演偵探角色的正是井狩,警察與偵探是一體的,最后也是他發(fā)現(xiàn)了“刀自才是彩虹童子團伙的領(lǐng)袖”這一真相。
? 偵查過程中,警方鎖定了彩虹童子可能藏匿的區(qū)域并展開了地毯式搜尋,阿椋家地處偏僻,周圍幾里范圍沒有其他住戶,幾乎完美適應(yīng)綁匪藏匿的需求,僅僅是沒有電視天線:
? 彩虹童子第一次與井狩聯(lián)絡(luò)就指明了要求“和歌山電視臺”“和歌山廣播電臺”進行直播,雖然后續(xù)兩次都是要求進行電視直播,但“百億綁架案”這種級別的事件,本身受關(guān)注度就極高,小說中寫道:“街上空無一人,公司、工廠和學校都已停工、停課。全國的人們同時打開電視……“,電臺廣播自然也都進行了同步播報。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日本,鄉(xiāng)下偏遠地區(qū)沒有電視也不是稀罕事,何況阿椋還是被綁架的刀自的前女傭,警察此處調(diào)查的刻意忽略,可以說是小說中的一個漏洞。
2、如果你嫉惡如仇,你可能會不滿于彩虹童子三人似乎最后還得著一個善終?
? “犯罪事實是量刑定罪的基礎(chǔ)”,雖然在故事中沒有任何人受到傷害,但綁架的犯罪事實是確定的。
? 小說結(jié)尾,井狩向刀自提了兩個問題:“您能否保證,他們不再做壞事?”、“您能否保證,一百億日元不會被用來做壞事?”得到刀自肯定的答復后他說:“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苯酉聛碓掍h一轉(zhuǎn)——然而,他真能接受這個結(jié)果嗎?(原文)
? 這里看似沒有把話說死,就像好萊塢電影結(jié)尾為續(xù)集留下的引子,對于三人是否真的逃脫法律的制裁、井狩是否真的放棄追緝,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但根據(jù)整本小說的風格和定位來看,彩虹童子們應(yīng)該是沒有受到懲罰的,即使他們已經(jīng)鬧出了世界震驚的“百億綁架案”。
3、如果你了解宅斗權(quán)謀為主題的相關(guān)作品,你可能會懷疑柳川家的四個子女居然能夠勠力同心,一心救母?
? 刀自有過兩任丈夫,均早已過世,共生育了七個孩子,其中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死于戰(zhàn)爭。雖然文中并未提及剩下的四個子女分別是與哪位丈夫所生,但僅看這種家庭構(gòu)成,又聯(lián)系到柳川家是當?shù)睾蘸沼忻暮缽姡^承人之間有如何尖銳的矛盾都不為過。
? 每個子女在出場時作者天藤真都給予了性格描寫,概括下來就是各有各的毛病。除了小女兒英子,均稱得上紈绔子弟的標準形象。然而就是這么一群人,卻在母親有難時齊心協(xié)力,尤其是刀自借電視直播的機會將家族四萬公頃土地贈與他們的時候,眾人并未展現(xiàn)出一絲的貪婪,反而馬不停蹄地開始清點資產(chǎn),抵押置換,籌備贖金,甚至他們還在這次行動中收獲了成長。
4、如果你歷經(jīng)坎坷,切身體會過社會險惡,你恐怕會批評小說中的人物都過于單純而善良。
? 這和上面第三條類似,這是部講“犯罪”故事的作品,但里面的人物,除了一個收容機構(gòu)的園長外,沒有真正的壞人。即使是實施了綁架的三人組,整篇看下來依舊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底色還是善良的,是三個受原生家庭影響誤入歧途的可憐人——戶井健次從小被父母拋棄;秋田正義幼時與父母失散;三宅平太父親早逝,母親病重,妹妹被債主欺負。
? 小說還描寫了數(shù)個知恩圖報之人:警本部長井狩,電視臺報道局長中澤,電視臺社長東,直升機駕駛員高野。他們均曾受過刀自的恩惠,在事件中均用自己的方式報答刀自的恩情,一切以刀自的人身安全和意愿為中心。
5、如果你看重人物塑造,你可能會化用魯迅先生的名言,指出:“狀刀自多智而近妖”。
??
? 整篇看下來,真正的主人公柳川敏子刀自實在過于機智,人脈過于強大。
? 她對自家山林了如指掌,能夠說出某片林木的來歷,每天步行巡山的路線和時間都能精確控制;
? 對周圍地形交通了然于胸,被蒙上眼睛都能判斷此刻車輛所在的國道編號,編排出轉(zhuǎn)播車、直升機完美的行進路線以迷惑警方,甚至知曉連警方所用地圖中標注不可通行的山路近日開通的情報;
? 她洞悉人心,周圍的村民愛戴她,前女傭阿椋無條件地信任她,知道如何利用中澤等人實現(xiàn)自己的計劃;
? 更關(guān)鍵的是她的聰明才智,指揮幾個“外行人”力戰(zhàn)上千警力,實施了引起全世界關(guān)注的“完美犯罪”。
6、如果你關(guān)注社會輿論,你可能會疑惑事件之下為何日本政府是這種反應(yīng)?
? “百億綁架案”震驚了全世界,由于涉案金額過大,綁匪的行動毫無破綻,輿論普遍懷疑是國際極端組織策劃的,小說中甚至還有強人請求美國海軍艦隊不要輕舉妄動的情節(jié)。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高級別的輿論事件,然而全程井狩能夠調(diào)動的只有和歌山縣和周邊府縣的一千余人警力,沒有來自上級或國家的支援。
? 另外,在警方的重重包圍之下綁匪還能卷走一百億日元,可想而知警方面臨的輿論壓力,這也側(cè)面強化了對上述第二條的疑惑——為何井狩愿意放走彩虹童子。
? 故事中段出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于這次綁架案的日本國會辯論的情節(jié),其中一個議員沼袋提出:“一百億可是筆巨款,相當于很多城市的年度預算了。這樣一筆巨款,家屬如果輕易支付,勢必會給民眾的心理帶來巨大沖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p>
? 對此首相的回復是:“除了加強治安、堅決取締非法行為外,沒有其他辦法?!?、“如同剛才所說,綁匪并未向包含政府在內(nèi)的第三方提出任何要求。因此,從法律上講,政府或執(zhí)法單位沒有理由禁止支付贖金?!?/p>
? 關(guān)于刀自受綁匪“脅迫”將資產(chǎn)贈與子女并用以支付贖金是否合法的問題,法務(wù)大臣這樣解釋:“如您所說,凡明顯因受脅迫而發(fā)生的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本案的情形,綁匪只是脅迫家屬支付贖金這件事本身,而并未涉及籌措贖金的方法。因此,柳川刀自及家屬的行為是出于自由意志,在法律上是合法的。況且,刀自之所以贈與子女家產(chǎn),是因為如果一直放在自己名下,今后通過第三者處理會有種種不便,這只是為了規(guī)避不便而為之,并非綁匪脅迫而導致的必然結(jié)果。法理上,兩者間不存在因果關(guān)系?!?/p>
? 關(guān)于警方追捕綁匪不利,警察廳長回答:“相信當?shù)鼐?/strong>正在盡最大努力調(diào)查此案?!?/p>
? 當然,綁架案以人質(zhì)的人身安全為第一要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也沒有為“日本政府”挽尊的打算,只是憑借常識,國家領(lǐng)導在面向全國觀眾的國會辯論中,說出這種對國際級別的輿論事件聽之任之的消極發(fā)言,想來實在有些離譜。
……

幽默何在?
? 在看任何小說也好電影也好動漫也好的時候,我會有這樣一種觀點:任何一部作品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作者也是人,首先人就無完人。如果一部作品是完美的,那它應(yīng)該被稱為經(jīng)典或者名著,甚至說根本沒有完美的作品,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名著可能也會有一些瑕疵。作品問題的多少和評判的標準,會影響到作品的最終評價和歷史地位。
? 我開篇便說,《大誘拐》不是一部完美的小說,當然我們也不會妄稱它為“名著”。但是,當我們退回到娛樂小說、“幽默推理”分類下的標準來看,還是配得上“先驅(qū)與翹楚”的名號的。
? 幽默推理,至少在《大誘拐》中,“幽默”并不是指的要讓讀者捧腹大笑。實際上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沒有發(fā)現(xiàn)堪稱“笑料”或者“包袱”的內(nèi)容,所以我對書籍腰封上“笑點密集”的評價倒不太認同。我認為這本小說之所以被稱為幽默推理的先驅(qū),其中“幽默”主要體現(xiàn)在全書中無處不在的“幽默感”、劇情中的“反差”以及最終結(jié)局的皆大歡喜之上。

? 比如全書最大的反差,綁匪和人質(zhì),彩虹童子和刀自,這一組對立的關(guān)系卻在故事中相互信任統(tǒng)一了戰(zhàn)線;
? 比如刀自被綁架之后消息傳達到縣警察局,出生于東京的年輕警部補接收并隨意記在了值班記錄本上。因為他不知道刀自在當?shù)氐牡匚缓退c自己頂頭上司之間的關(guān)系,他甚至不知道“刀自”是對老婦人的敬稱,他以為只是個八十歲老太被綁架的怪案子,所以第一時間沒有上報。直到老刑警回來問起,并給他看了一張本部長井狩接受采訪的剪報——內(nèi)容是井狩感恩刀自;
? 比如浩浩蕩蕩地搞了一出電視直播的大戲,結(jié)果綁匪三人和刀自實際上在阿椋家對著一臺破舊的收音機獲取情報;
? 比如最后通過直升機拿到贖金后,還特意指示直升機飛到柳川家上空,丟下一個裝有收據(jù)的罐子;
? 等等……



為改編而生
? 小說中當?shù)蹲蕴岢鲆獙⒔壏巳嗽居媱澋奈迩f贖金提到一百億的時候,彩虹童子們是極震驚的,他們想當然地用便利店的泡面去計算一百億的價值。刀自于是勸他們轉(zhuǎn)變思維,不要用泡面,而是用飛機去衡量——一百億也就夠買兩架三星客機,或者一架E2C預警機罷了。同樣的,當我們不以“完美的小說”、“名著”的標準,而是以“幽默推理、輕松娛樂的小說”的標準來評價《大誘拐》的話,開頭提出的質(zhì)疑也許能得到一些解釋。
? 從個人閱讀觀感而言,我初次閱讀便一口氣看完了這篇小說,接著心生出這樣一個感想:“這部小說簡直是為改編(成電影)而生的”。雖然我在看小說之前已經(jīng)知道這部小說早在1991年就被改編成電影,但我的感想并非馬后炮之言。我從離開校園之后便再沒有一口氣讀完過一本十萬字以上的小說,并非完全擠不出幾個小時的時間閱讀,而是沒有意愿,也沒有遇到讓我迫切想要從開頭追到結(jié)局的故事。
? 我在閱讀前已經(jīng)了解了大致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甚至知道一些作為懸念的細節(jié),而我依然在已經(jīng)被劇透的情況下熬夜看完,我認為之所以它有這種魔力,是因為其極佳的節(jié)奏感。
? 小說切換了多次視角,刀自,綁匪,警察,柳川家的子女……但并沒有造成混亂,而是給予了觀眾一種上帝視角的滿足。又在劇情兩大高潮段落(也就是轉(zhuǎn)播車聯(lián)絡(luò)和直升機收錢)的處理中,先是聚焦在警方的視角,讓讀者對彩虹童子的行動產(chǎn)生了期待,吊足了胃口,造成了懸念。
? 主線講述不拖沓,少部分非主線敘事也不顯冗長、信息密集,例如開篇先通過女傭紀美和管家串田的視角展示了柳川家雄厚背景和刀自的部分特質(zhì),全文最大的懸念——為何刀自要這么做?初現(xiàn)端倪;又例如通過對入獄記錄和綁架前準備的詳細描述,介紹了綁匪三人分別的性格特點、缺陷,和能夠支撐起他們行事的巨大動機,最關(guān)鍵的是凸顯出他們對“綁架”的毫無經(jīng)驗和后續(xù)計劃的準備不足。
? 我認為《大誘拐》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原因大概還有以下幾點:除了節(jié)奏感外,故事雖是犯罪題材的但手法和動機容易理解,可信且具備可行性(上世紀七十年代而言);以“犯罪方”為主與平時以偵探、警方為主的視角形成區(qū)別,但這種區(qū)別又做到了讓讀者/觀眾對彩虹童子和刀自形成共鳴,產(chǎn)生移情,反倒希望他們“勒索”成功;最大的戲劇沖突與最大的懸念共生——人質(zhì)與綁匪為伍&刀自為何要這樣,并把懸念保持到最后一刻揭示;觀眾可追尋的線性時間,在結(jié)局故事形成閉合;沒有血腥暴力,沒有任何人受傷,幾乎所有出場人物都單純善良不復雜。


成人童話
? 《大誘拐》仿佛一個成人童話,借用當下一句網(wǎng)絡(luò)流行語:“小孩看了略顯幼稚,成年人看則正好”。老調(diào)重彈的,故事中的人物幾乎都單純善良,沒有現(xiàn)實中的爾虞我詐、自私自利,勒索一百億的目標能夠成功實現(xiàn),這個因素至少占了三成。拿現(xiàn)實做參照的話,人們立馬會說:“不可能,這樣的事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尤其是成年進入社會之后更是有這種感慨——因為我們總是戴著面具生活。
??
? 這讓我想起了零幾年流行過的“厚黑學”及雞湯文,我認為其在當年之所以火爆異常是因為社會人有種“偽裝自己,洞悉他人”的需要,這種需要自然蔓延到了閱讀選擇當中。我們即使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也會揣測各種人物的心理,而在這部作品中則可以放下成見和猜疑,單純地享受故事,所以才像是個專供成人的童話故事。


鬧劇背后
? 《大誘拐》這本小說稱不上嚴肅文學,也沒有以揭示社會問題剖析人性為重點,但字里行間中隱隱約約地,還是體現(xiàn)出一些問題和作者的思考。
一、老年人的內(nèi)心
? 首先是老年人的問題,這里不是指的社會層面老齡人口的問題,本作成書的七十年代,日本的出生率開始下降,但老齡化問題在經(jīng)濟騰飛的大背景下且不算嚴重嚴重,書中主要關(guān)注的是微觀層面具體到每個老年人個體的問題。
? 作者天藤真生于1915年,《大誘拐》成書于1978年,這時的他已是63歲,又過5年就因肺癌離世。本書篇頭有一句:“獻給每位母親的母親”,于是我想,柳川敏子刀自的形象可能是結(jié)合了外祖母、母親和作者本人進入老年階段的感悟而成。
? 我想用一個詞來對人生各個階段的煩惱(或者困境)進行概括,于是得到這樣的組合:少年叛逆、青年迷茫、中年危機(壓力)、老年孤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似乎其他三個階段的用詞都不太準確,但老年“孤獨”卻似乎是一種共性,當然也不是說所有老年人都是孤獨的,但至少這個詞是這些組合里最貼切的。
? 刀自參與這場百億綁架案的重要動機之一,就是她發(fā)現(xiàn)突然減重十公斤后以為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在死前想要干一番大事,并且為柳川家的未來做好安排。
? 有幾句話可以概括刀自的想法,“小孩子總在暢想未來,而老年人只能緬懷過去”、“不管年紀多大,心里總得有點彩虹”、“有一點我可以說,那就是老年人的生活實在很無聊。昨天過完是今天、今天過后是明天……每天都在做相同的事情。這根本稱不上活著,只能算是還沒死而已”。
? 老年人的“孤獨”我認為一是由于客觀條件,比方說子女不在身邊,喪偶等造成實際上獨自生活的事實;
? 其二是,孤獨反應(yīng)為一種能力的喪失,人總是害怕失去的。這種和刀自比較類似,她雖然子女也不在身旁,但家中有服侍她的人,像管家和司機,已經(jīng)在柳川家工作三四十年了,她應(yīng)該不缺聊天的人。
? 但她還是孤獨的,因為她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地衰老了。以前怎么怎么樣,現(xiàn)在怎么怎么樣,能力的喪失可以是精力、體力、記憶、健康、思維、社交、和社會脫節(jié)、生活重復而無聊等等。這點在現(xiàn)實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老人家不顧子女勸阻要“干活”,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那個年代不干活會被人視為廢人,被戳脊梁骨;另一方面也是他們也是借“干活”進行自我能力的一種認證。但隨著人的衰老,各種干活的能力的失去又是必然的,干活帶來的風險與日俱增,老人的執(zhí)念和家人的關(guān)心、孝心在此形成了沖突。
? “我們在那里休息了一會兒,這時老夫人說道:‘真想不到,我腿腳已經(jīng)這么不利索了。以前爬這種坡,我都是跑著上的,現(xiàn)在卻累得喘不上氣來……咱們倆都喘得厲害,不過聽上去可不一樣。紀美,你的氣息是從肚子里吐出來的,中氣十足,但我的氣息聽著都快斷了。如果用風速做比喻,你的是每秒二十米,我的只有五米。“(原文)
? 還有一個問題是年齡越大越無法回避的,死亡。刀自發(fā)現(xiàn)自己一向平穩(wěn)的體重驟降了十公斤,于是立刻聯(lián)想起自己曾在葬禮上聽到其他人說的體重驟降是身體的警報,又想起周圍人勸她“注意身體”的寒暄,她立刻將其理解成暗示,并確定自己行將就木。死亡是懸在每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年齡越大見得越清晰越接近,有許多牽掛的人進入老年則會更加敏感。

二、兩個社會問題
? 社會層面的問題小說影影綽綽地展現(xiàn)了兩個:服刑人員回歸社會的困難和法律漏洞被利用的問題。開頭彩虹童子三人的介紹中,每個人都有類似的一條:“回歸社會的愿望較強”,不知道監(jiān)獄是否對入獄人員都有這么一個維度的評價。總之,“回歸社會”也是三人策劃綁架的重要動機,只是他們認為自己沒技術(shù)沒學歷又有前科,只能通過獲得一大筆錢來回歸社會,怎么獲得呢?就這樣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通過犯罪(惡性循環(huán))。
? 結(jié)局刀自通過“雜項損失扣除”的條款,在柳川家無法避免的稅負外(無論是贈與稅還是遺產(chǎn)稅,柳川家不可避免地會將大部分山林上繳國家)反倒讓國家承擔了百億贖金中的六十四億,即使這個“災害或盜竊損失”是刀自一手策劃的,這無疑是鉆了法律的漏洞。
? 由于筆者的能力有限,上述內(nèi)容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才疏學淺、貿(mào)然提出的見解總是無知淺薄的,因此便不展開討論。
三、反戰(zhàn)
? 最后這點讓我覺得作者天藤真很有“格局”,而且這種格局還發(fā)生在日本經(jīng)濟騰飛的七十年代。前文我提出針對書中政府的問題(第六個),而看完全文就會明白,作者本身就是在黑日本政府。小說中提及刀自的三個子女隕于戰(zhàn)火,聯(lián)想到柳川家又是地方豪強,讀者讀到這里時很可能誤以為刀自是什么余孽。到了結(jié)局才發(fā)現(xiàn),刀自對日本政府充滿恨意,認為恰恰是日本政府發(fā)動戰(zhàn)爭奪走了她的孩子,甚至不惜借用法律的漏洞也要向這個國家復仇。(以下摘錄一段原文)。
? “……國家!
? 刀自感覺仿佛受到一記重擊。
? ……國家又為我做了什么?
? 她睜開眼睛望著群山,一時間茫然若失。她漸漸察覺心中涌出一股強烈的情感……那是憎恨之情。她恨‘國家’奪走了愛一郎,奪走了靜枝和貞好,這還不夠,如今還要奪走她視為生命的山林。
? ……
? 如果能把成果返還給山上的居民,倒是可以理解。如果能幫助這個國家的同胞們,培育樹林的辛苦也算沒有白費。
? 但那些打著國家旗號的掌權(quán)者,會有這份好心嗎?……這些美麗的山,這些人們拼命愛護培育成材的樹木,也終會成為掌權(quán)者的獵物,落入他們貪婪的魔爪中?!?/p>

? 結(jié)尾安利
? 《大誘拐》講述的故事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精妙的“犯罪”設(shè)計在當下已無實施的可行性;人物群體的善良淳樸也只存在于書中的世界。但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有著超越時代的魅力,其中閃爍著對人性至善的謳歌、作者對于反戰(zhàn)反暴力的思考。即使完全不考慮背后的思想深度,單純閱讀放松精神,該作也具有極高的娛樂價值。
? 強烈推薦閱讀原著或觀看原著改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