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季簡歷石沉大海?教你如何找準HR的心

最近有很多朋友抱怨投了簡歷之后石沉大海,找了半個月的工作還是沒有著落。
然后我就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大學畢業(yè)生,還是工作好幾年的老油條,會寫簡歷的特別少。
看到這你可能會吐槽:簡歷誰不會寫,網上這么多標準模板隨便套取一個不就好了?
由于今年疫情影響,就業(yè)市場不算景氣,競爭一個崗位的對手實在太多,而簡歷則是與HR首次見面,雖然簡歷只是敲門磚,但如果磚頭質量差,連門都敲不開,又如何談進到房間進行交流呢?
所以,以我作為一個職業(yè)生涯面試過幾百人的面試官來說,對簡歷這事怎么看的。

一、好簡歷和差簡歷的區(qū)別
簡歷的“好”與“差”,是相對而言的
一份好的簡歷,其實和一份好的文案,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基于你要描述的對象的特征量身定制
讀完讓對方產生影響,哪怕這個影響是模糊的
讀者能通過文字中深入了解描述對象的動機與意圖
基于此,簡歷的篇幅長短并不重要,但需要用簡歷把你的特點清晰有條理的展現(xiàn)出來。
很多人對格式簡歷過于曲解,認為寫滿的簡歷才是好簡歷,其實不然,對于毫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生來說面試官的關注點更多在于教育經歷、是否擔任學生會干部等內容,如果你能以幾行字清晰的表達那就很好,但如果不能就不要一味追求“滿”,因為如果不能做到呈現(xiàn)你的特質,那么滿頁文字并不具備任何價值,反而會讓面試官很難抓住你的亮點。
二、描述經歷要結構總分
簡歷和文章一樣擁有結構總分,而我們通常的社招簡歷結構是這樣展開的:
基礎信息
職業(yè)簡經歷
項目經歷
教育經歷
職業(yè)規(guī)劃
而校招簡歷結構是這樣的:
基本信息
交易經歷
實習經歷
項目經歷(有無)
這種差別是因為社招看經驗,校招看專業(yè),所以讓面試官看到的順序應該從主次排列。
好的簡歷也需要張力和語言的潤色。
我們對比以下兩種表達方式:
2020.1.1—2020.9.30 XX公司 文創(chuàng)編輯
負責公眾號、小紅書、微淘文創(chuàng)編輯,堅持每日更新,每周制作兩次專題
累積10W+粉絲,進行新媒體流量變現(xiàn)
跟進用戶調研,通過文章數(shù)據反饋,與運營溝通改進。
方式一
2020.1.1—2020.9.30 XX公司 文創(chuàng)編輯
負責新媒體文創(chuàng)編輯、產品反饋,通過數(shù)據分析提升文章競爭度
新媒體文創(chuàng)編輯:
公眾號每日跟進新聞熱點,日更新量超10篇,平均閱讀量2000-5000/條;
小紅書種草視頻每日更新,累積粉絲5W+,累積點贊3W+;
抖音短視頻累積8W粉絲,累計點贊40W+,實現(xiàn)帶貨盈利5W/月;
產品反饋:
每日進行用戶反饋,從后臺數(shù)據+粉絲留言跟進反饋,梳理需求提交產品經理,已落實超100+信息內容。
每日復盤數(shù)據內容,梳理調整流量峰值,整理粉絲規(guī)律優(yōu)化內容。
方式二
以上兩種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更愿意給誰進一步交流的機會?
如果我是面試官,看到方式一,我了解了你的日常工作和經歷,看到方式二,我會認為你條理清晰,你的工作成效顯著,項目落地完成度不錯。
在描述工作經歷時,把工作內容進行劃分,以量化來表現(xiàn)你的工作經歷,更能體現(xiàn)創(chuàng)造價值。
三、細節(jié)修繕,提升閱讀體驗
如果是郵件發(fā)送的,那么切忌長篇大論,重點突出,詳加補充就好,如使用的是某B直聘這類建議使用圖片類型簡歷,提高閱讀質量;
還有在使用文檔類型時文件名稱不妨這樣寫——劉XX-浙江大學20屆學生-應聘新聞編輯崗位-1888888-原創(chuàng)文章累積10W+閱讀
記住你的目的是讓面試官在成堆的簡歷中方便快捷的了解你,既而產生印象和興趣。
最后題外話補充一下面試小技巧:
莫遲到,留印象
帶簡歷,表決心
先了解,莫莽撞
話明了,顯專業(yè)
寫回訪,添好感
最后祝各位同學畢業(yè)快樂~早日找到心儀工作,工作節(jié)節(jié)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