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證泛指一切痰濁之邪滯留于體內(nèi)的病證,此處之痰,指無形之痰,因臟腑功能失調(diào)而致。
2022-05-09 07:50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痰證泛指一切痰濁之邪滯留于體內(nèi)的病證,此處之痰,指無形之痰,因臟腑功能失調(diào)而致。隨氣行走,為害四方。痰之為病,還能和其他致病因素如風、寒、濕、熱、火、瘀血等結(jié)合,引起新的疾病。朱丹溪如是解釋,“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咳,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悸,為寒熱腫痛,為痞膈,為壅塞;或胸脅間漉漉有聲;或背心一片常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痰迷心竅,又稱痰阻心竅、痰蒙心包。多因外感濕濁日久成痰、情志不遂氣結(jié)成痰、或平素嗜食肥甘生成痰。這些因素都可引起痰濁內(nèi)阻,上蒙心神,導致痰迷心竅證,治宜豁痰開竅。
因而王太醫(yī)給寶玉開了幾劑醒神開竅的藥,表證自是慢慢痊愈了。但畢竟“解鈴還需系鈴人,心病還用心藥醫(yī)”,終究還是把紫鵑留在怡紅院,給寶玉奉湯侍藥,又款款說明原委——當日不過是要試探他的真心,說的謊話哄他,才真正把寶玉的心結(jié)解開了。心事倏然放下,則喜從心生,悲為肺志、屬金,喜為心志、屬火,火能克金,喜能勝悲,以情制情,心病一去,癥狀自消,身體也就復原了。因此,平時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很重要,中正內(nèi)持,才能使邪不可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