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模型:產(chǎn)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
本文,天行健六西格瑪管理顧問給大家介紹一個產(chǎn)品人必懂必會用的模型理論-KANO模型。
一、KANO模型的概念
KANO模型是以分析用戶需求為基礎,揭示產(chǎn)品本身功能具備程度和用戶滿意之間的曲線關系。

二、卡諾模型的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
能對定性的功能進行量化處理,更能科學的指導產(chǎn)品決策
操作簡單,實施周期短
可以作為了解用戶需求的一種科學方式
(2)缺點
樣本的選擇較難準確界定,因為不同功能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接受度不一樣
因為完全由用戶自行填寫,但用戶往往沒看到新功能之前也不確定自己需要什么,所以會存在盲人摸象的情況

三、KANO模型的應用
該模型與需求相關,所以它的應用場景也是和需求息息相關,比如:
明確某些需求值不值得落地
通過分析需求的類型,我們能定性判斷出需求可能帶來滿意度的變化,結合數(shù)據(jù),可確定當前時間、當前資源、當前條件,是否有必要實現(xiàn)。
用來明確需求的優(yōu)先級
需求的類型一旦確定,可作為參考用來明確需求的優(yōu)先級,如果基礎型需求缺失,基礎性需求優(yōu)先級一定要大于其他類型需求。
通過這種方式分析需求優(yōu)先級,是一個很有效的需求管理辦法。

寫在最后
KANO模型告訴我們,在設計產(chǎn)品時必須首先明確需求的類型。
一旦基本型需求得到滿足,就不應再付出額外的努力來提高相應的需求特性。對期望型需求,可以引入成本-收益分析,對于那些收益超過成本的需求要盡可能地保持。而興奮型需求則有些挑戰(zhàn),如果有條件有資源,可以花一些精力,放在興奮型需求的落地實現(xiàn)上。
任何模型,都只是一個參考理論,只了解概念不會應用,并非真正掌握。
找一款產(chǎn)品,試著分析一下,它都包含了哪幾個類型的需求,以及每種類型下,分別有哪些功能?還有,問問自己為什么會這么劃分?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練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