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造字都是具象的,如上、下等,今人卻以抽象理解漢字
摘自董來運漢字起源網(wǎng)文章
上古人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反映在漢字上,在漢字的初始階段,很多字都是指的具體事物,沒有抽象為一般概念。
例如:
人指的是胎兒,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人。并非像后人理解的那樣,人是側(cè)立的人形。
女是奴隸,并非如后人理解的那樣,女是呈坐姿的女性。因為戰(zhàn)敗方的女性多被用為奴隸,所以女字后來才有了性別義,用為男女之女。
大是舞形,是成年人的求偶舞,并非如后人所說,以正面人形表示大小之大。
小是沙粒,最初并非大小之小。
天是人的頭蓋骨,俗稱天靈蓋,并非天地之天。后來因其與蒼穹形狀相似,所以用為天空之天。
土是孕婦肚子,也是原始宗教中地母神的肚子,并非土壤之土。以其能生,也被原始人賦予土壤的含義。
水是河流,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水。后來泛指河水、海水、雨水、口水、汗水等。
上是漏壺中漏箭的刻度處于高處,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上下之上。下是漏壺中漏箭的刻度處于低處,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上下之下。
尚與上同,字形稍繁而已。
等等。
同理,立字的初義并非如后人理解的那樣:人站在地上叫立。而是以人為測日影的工具。即以人為儀。我的本義是測日影的工具,是儀的本字。我、義、儀是三代的儀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