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古人能活多少歲?
很多人以為古人都很長壽,有一種合理的解釋說當時采用的是“小花甲計歲法"
即60天為一年,這樣計算的話,彭祖的800歲步只相當于130歲。那么一般情況下,古人能活多少歲呢?學者林萬孝經(jīng)過研究統(tǒng)計,在《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給出的古人平均壽命是:先秦18歲,漢朝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3歲。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活過三十都不易。
為何會這么短?
首先,古代的嬰幼兒天折率非常高,拉低了平均壽命乾隆皇帝17個兒子,有7個不到8歲就天折了?;始疑星胰绱耍龐霔l件欠佳的尋常百姓家,孩子的天折率肯定更高了。夭折率一高,平均壽命就會低一大截。對于古人來說,10歲是一個檻兒,活過去了,后面的日子就細水長流了。不天折的話,一般能活到四五十歲。陜西臨潼新豐鎮(zhèn)秦文化墓地的考古結果顯示,在200例確定年齡的遺骸中,死于24-35歲壯年階段的占39例,死于36-59歲中年階段的占73例,還有29例活過了60歲。這座墓葬中不含未成年人,古代天折的孩子一般是不和成人埋在一起的。
其次,即使古人好不容易活到了成年,也不一定能壽終正寢還有好多考驗等著他。比如頻繁的戰(zhàn)亂。像五胡亂華的魏晉時期、蒙古族人人主中原的宋末元初時期,還有太平天國運動的晚清時期,都是我國古代人均壽命的低谷時期。另外,戰(zhàn)亂和自然災害導致的饑荒,也會使很多人餓死。
最后,還有一個影響壽命的至關重要的因素--醫(yī)療條件。
在古代,看病是非常貴的,《紅樓夢》里講醫(yī)生出診一次要一兩銀子,相當于普通人近半個月的收入,這還不算藥費。在古代,除了達官貴人等有錢人家,普通民眾幾乎看不起病。盡管古代也有慈善機構可以免費診治疾病,但僅限于大城市,且作用有限?!靶〔】靠?、大病等死”,是中國古代的普遍醫(yī)療狀況。小說《駱駝祥子)里,虎妞難產(chǎn),樣子去請醫(yī)生,卻花不起診費,最后只能看看虎妞死去。
在古代即使你有錢看得起醫(yī)生,能不能治好也要看運氣,因為那時醫(yī)術普遍不高,“庸醫(yī)殺人”的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沒有現(xiàn)代醫(yī)學前,疾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得個流感都可能會死?,F(xiàn)在很多很好治的病,在古代都是要命的,比如傷寒、瘧疾、肺結核。肺結核在古代叫肺癆,有分析認為林黛玉就是得這個病死的。(現(xiàn)在一些學者認為,林黛玉除了肺癆,還可能有抑郁癥)還有天花,死亡率極高,以至于清朝皇帝立儲時都會考慮皇子是否已經(jīng)熬過天花的考驗(從北京沒多長時間就能傳到西藏去,可見當時天花傳染的恐怖)。這種死亡率極高的病,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被根除消滅了。在古代,被狗咬了都會有生命危險,如傷口感染,一旦染上狂犬病,那更是必死無疑了。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普及現(xiàn)代醫(yī)學,提高了人均壽命。一五計劃時期,我們依靠蘇聯(lián)援助建立了華北制藥廠,基本滿足了青霉素和鏈霉素的需求。不要小看青霉素,這個在20世紀由英國科學家弗菜明發(fā)現(xiàn)的抗菌素,拯救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