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求索》:剛?cè)岬弥欣钐撝校ǘ?/h1>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時期,魏國管輅,庚寅年生人,給自己算命,第二年果真去世了。這大概是當(dāng)前能找到的最早的用年柱+流年預(yù)測壽元(古法模型的前身)的記載了。
東漢末年直到明朝中葉,傳統(tǒng)八字學(xué)也轟轟烈烈,分分合合,不斷在創(chuàng)造和摒棄中前進。


擇日與神煞
至少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擇日工作者(墨子作證就叫日者)
漢代擇日之風(fēng)盛行,尤其董仲舒天人感應(yīng)說提出后,眾說紛紜,《史記?日者傳》記載,漢武帝時期,皇家擇日居然有五行家、堪輿家、建除家、叢辰家、歷家、天人家這么多擇日同行冒泡
早期的八字以年柱為中心,初創(chuàng)之時判斷規(guī)則簡陋,需要這種對號入座的簡單方式無腦輔助判斷
到了北宋中期,李仝吐槽:120位神煞,里面實在有些混子難堪大用。
可見北宋三冗的風(fēng)氣,都影響到天上去了。直接好家伙,一個小小的八字,啥也沒算,先出動120位大仙
事實上,神煞就像安祿山,打江山時是寶,守天下時是雷,他不按你的規(guī)矩來啊,脾氣還老大,經(jīng)常跟你唱反調(diào),還搞軍閥割據(jù)
慢慢的,大部分神煞被勸退,淡出了歷史舞臺。

《五行大義》:刑沖合會害、四時旺衰
蕭吉本是齊梁宗室,歷經(jīng)四朝十五帝。
到了隋朝,《五行大義》橫空出世。
該書匯總了先秦到隋朝的五行學(xué)說,并明確了刑沖合害會規(guī)則:
天干五合、地支六合、天干相沖、地支六沖、地支相刑自刑、地支三會、地支三合半合、地支相害
這些后人耳熟能詳?shù)母拍?,就是在該書中閃亮登場
(后來的《玉照定真經(jīng)》又加入了地支相破)

《五行大義》記載的四時旺衰(旺相休囚死),早在西漢時《淮南子》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雛形
跟今天的月令規(guī)則不同的是,那時把五行均分成各72天,每個季月只有最后面18天屬土

《敘祿命》:年柱、納音
擇日《陰陽書》惹火了唐太宗李世民,他下令無神論斗士呂才重新刊定,好好教育這些神棍,呂才花了八年重編為祿命書(之前說到東漢王充把命分為壽命和富貴祿命),并為書提序《敘祿命》,短短幾百個字,記載了魯莊公、秦始皇、漢武帝、魏孝文帝、宋高祖五位霸主的生平,并用年柱加納音、神煞、刑沖會合的理論來驗證。
(納音是五行配上宮商角徵羽五音,這樣朗朗上口便于背誦)
中國命理學(xué)邊緣ob幾百年,小小呂才幾百個字一通套娃,竟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命理模型的雛形。
最騷的是,明明是開天辟地的套娃技術(shù)活,呂才知道李世民不喜“封建迷信”,謙虛地說:“祿命不驗?!?/p>
驗證不了哦,我是誰我在哪?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寫啥 ,我是在批判神棍吧,是吧是吧…
師爺吃著火鍋唱著歌,才是裝糊涂的高手哇…

插一句題外話,公元3世紀(jì)以來,佛教的盛行也帶來了古印度的占星學(xué),后來在唐朝被托名張果老翻譯成《果老星宗》(也就是七政四余)
什么貞觀開元天下無敵,三兒都咱家地頭上上竄下跳了,中國還沒有出現(xiàn)自己的命理學(xué)模型,真是丟了我們“封建迷信”的臉!
中國迷信,急需一個軟柿子!
地球德比,呼叫某天降猛男!

李虛中,永遠(yuǎn)的神
—“朋友,你聽說過三柱八字嗎?”
—“啊,三柱六個字怎么斷八個字?”
—“這你都不知道啊,祖師爺李虛中的斷法?。 ?/p>
—“還三柱,你怎么不說用五柱斷八字啊?”
—“這我不能說。因為祖師爺,真的是用五柱??!”
……
(連《四庫全書》都曾被韓愈寫給李虛中的墓志銘帶跑偏了,一度以為是三柱
三柱八字是沒有歷史依據(jù)的,如果你遇到了,基本是騙子)
《李虛中命書》中雖沒有一個字命名為八字,但它的出現(xiàn),揭開了八字學(xué)轟轟烈烈的時代巨幕。

1.承接《敘祿命》,以納音五行為主,神煞為輔
2.以年柱為核心
年干為祿(天元),年支為命/財(地元),年柱納音為身/壽(人元)
胎、月、日、時四柱對年柱作用
(胎柱為月柱前九個月,意為懷胎之時)
(東漢憤青王充:在你是個受精卵的時候,“已得吉兇”?。?/p>

此書還誕生了八字學(xué)史上也許是最重要的一句話:
五行喜剛?cè)岬弥?/span>
強抑弱補,旺衰,追捕,扶抑…
(后來還發(fā)展出現(xiàn)從格)
它有過很多名字,《命書》可以被時代淘汰,但這句話,是八字史上永遠(yuǎn)的神

天干十二態(tài)在《李虛中命書》中也已經(jīng)定型(陽死陰生,水土同源)
*水土同源說可以追溯到漢代京房的六爻研究
但是到了第二套今法模型《淵海子平》,已經(jīng)完全是“火土同行”了,到今天認(rèn)火的也是占絕大多數(shù)
第二個爭議是陽死陰生,天干長生比五行長生流傳更廣

王充把命與性剝離開來,并拆命為壽命、祿命
李虛中又創(chuàng)造了三運九限的定義,自此以后,命運一詞登上歷史舞臺。
縱有大運,小運,氣運,依然流年太歲為王
(年柱+流年正是開篇提到的管輅之言)
噓…悄悄告訴你:三運九限是copy三兒的,扯不清楚被后人摒棄了。
不過大運/大限,流年/小限這些詞,還是保留了下來。

《玉照定真經(jīng)》確立了古法模型從年柱到時柱的尊卑順序

(去掉胎柱之后)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使用
(胎柱確實不好判斷,誰知道你啥時候成的受精卵啊,通通九個月不太靠譜)
明代《蘭臺妙選》之后,再無古法模型的高峰。
古法最后被錄入萬明英的《三命通會》八字百科全書中,基本結(jié)束了它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