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之旅畫上句號,稱邁出了積極一步,往哪邁的有待觀察

6月19日結束,布林肯的訪華之旅,終于畫上了句號。短短兩天的訪華行程,布林肯的心情想必和北京的天氣一樣,經歷了悶熱、陰雨綿綿,最后雨過天晴。沒錯,布林肯最終還是見到了他最想見的人。對于這樣一個結果,不僅讓外媒感到十分驚喜,甚至也大大超出了我們很多人的預期。那么今天,我們就還是來聊聊布林肯訪華這個事兒,聊聊布林肯這次訪華談了點兒什么,又為什么能夠得到這個超出預期的結果。
在布林肯結束訪華行程的當晚,我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就對布林肯訪華的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可以看出,布林肯這次延期已久的訪華之旅,雖然不是應邀而來,但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大國風范的國家,還是給到了不少誠意,至少達成了一些積極共識和成果,沒有讓布林肯空手而歸。

當然,這樣的成果,我們也不是為了顧及他布林肯,或者是美國的體面而隨隨便便給的。布林肯在最后返程之際能夠達成他此行的最大目標,見到他最想見的人,顯然也是給到了態(tài)度還有一定的“誠意”。而這個“誠意”,應該是有一些實質性的讓步,至少是滿足了我們的一些要求。所以才能夠有最終的會見。
說到這個會見,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從楊濤司長的介紹中,我們能看到這次的用詞是“禮節(jié)性會見”。這是什么意思?像18日秦剛外長和布林肯的見面,屬于對等雙方官員的對話,就是會談。會見的話,通常是指更高官員出面見較低級別的官員。而禮節(jié)性會見,就是說作為主人方從禮節(jié)角度出發(fā),會見較低級別的官員。說白了,就是我們并不是非得見他布林肯。但我們見了,是出于禮節(jié),出于大國氣量。這是我們給布林肯的,也是給美國的誠意。

那么這個誠意,不僅是布林肯一人,美國方面顯然也是感受到了。從布林肯訪華的結果來看,雙方達成了五項共識。在結束訪華之際,布林肯把這兩天總結為,邁出了積極的一步。這個表態(tài)其實也比較有意思。當年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在訪華之后說了一句類似的話,說在中國停留的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現(xiàn)在,變成布林肯邁出了積極一步。這一步,我們從中美兩國的官方消息來看,指的是布林肯重申了去年拜登在巴厘島會晤中提到的“四不一無意”。至于這一步算不算積極,還得看美國能不能落實得了。

盡管我們在美國方面發(fā)出的通稿中,能夠看出美國也做出了一些變化。比如平常掛在嘴邊的在“臺灣問題”、“新疆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指責,這種例行性的表態(tài)是不見了。但這樣的變化,能否視為美國態(tài)度明確轉變,中美關系迎來實質性轉變的一個信號,我們仍然是不太樂觀。
就像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之前發(fā)出的警告,中美關系已經是走在懸崖之上。盡管現(xiàn)在美國已經做出了相對積極的表態(tài),邁出了這積極的一步,但接下來,美國的這一步究竟是往哪邁、怎么邁,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