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蕊婭周年慶棉花糖]海的另一個女兒
二零二三年的一月二十二日是十九年來最早的一個除夕,這一天晚上我和友人在他的茶室醒酒,我說接下來我要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從一個丹麥作家那里聽來的,但它和哥本哈根這樣的城市或是綽約(Drag?r)這樣的小鎮(zhèn)沒有關系,是在海里發(fā)生的。
故事具體發(fā)生在哪片海已經(jīng)不可考了,總之是在海的遠處。不可能在海的表面刻下記號,所以就不可能兩次駛入同一片海,唉。對于長居陸地、懷抱著某種具體的目標出海的人來說,要講清楚故事發(fā)生在哪里,得講清楚從哪里出發(fā),到哪里獲得補給,向什么方向航行,抵達什么地方。這樣說來,我們是首都大區(qū)出發(fā)駛出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格拉克海峽,經(jīng)由北海向南進入大西洋。但我有一個極端的、不知道從哪里來的看法:我們的陸地只是無盡的、仁慈的大海在緩慢的浮沉中偶然舉起的、供我們暫時??康男u罷了。
對大海的居民而言,海是亙古未變的、連延不絕的,住在那底下的海王,他的高貴是陸地上曾有過的任何一位沙皇或是蘇丹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作家寫道,海底的屋頂上鋪著黑色的蚌殼,它們隨著水的流動可以自動地開合,每一顆蚌殼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隨便哪一顆都可以成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裝飾品。
我在失意的時候往遠海去了。作家說,那里水藍得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清得像最明亮的玻璃,深得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殘陽在沉沒,海水揉過船舷,甚至不足以激起碎浪。海水確如玻璃般清亮平靜,在無邊的沉默中忠誠地映著藍金色的火焰。此時我意識到,故事距今已經(jīng)有近兩百年了,今晚的??赡苁莾砂倌陙碜畎察o的,我很幸運。
海底的居民此刻若是抬頭觀望,應該能看到我的船像厚重的云一般鍍著銀邊,輕巧地漂浮著。也是在這樣的觀望里,海底的祖母把她所知道的一切關于船只和城市、人類和動物的知識講給她最美麗也是最小的那個孫女聽。故事里有能散發(fā)出香氣的花(海底的花兒不能),而且人們所看到的在樹枝間游來游去的魚兒會唱得那么清脆和好聽,叫人感到愉快。老祖母所說的“魚兒”事實上就是小鳥。
“可是在海里,即使最好的嗓子也沒法發(fā)出聲音”,聽故事的友人敏銳地質(zhì)疑道,“我很懷疑她是否能意識到音樂給了我們多大的安慰?!?/p>
“每當遠方的旅人說起女王的冠冕,他的眼睛就像山巔的鉆石一樣閃亮,即便沒有親眼見過寶石的人也能明白?!?/p>
“唉,請講下去吧?!?/p>
這個最小的女孩子,她的姐姐紛紛到了十五歲,能夠升到水面上去了。最大的姐姐傾心教堂的塔和鐘聲,第二個姐姐追隨著海面藍金色的晚霞,第三個姐姐大膽地沿河流與森林、山、鳥兒、孩子和小狗相遇,第四個姐姐停留在荒涼的大海上遠望著船只,與海鷗、白豚和把像雷一樣噴息的巨鯨為伴。第五個姐姐在冬天出生,所以她坐在冰山上望著黑色巨浪狂怒著抨擊藍紅色的閃電。
姐姐們講她們手挽著手在水面上歌唱的經(jīng)歷。她們是海的女兒,用好聽的歌聲——比任何人類的聲音還要美麗,向那些有沉沒危險的船上的水手歌唱海洋,消弭他們對沉入海底的命運的恐懼。然而他們聽不懂人魚的歌詞,卻以為這是災難性的、颶風的聲息。
故事里頂年輕、頂美麗的小小公主,她是那么地沉默和富于深思,又有一顆柔軟的心。她想到這些人即將沉入海底便感到難受。她想要哭一場,但是人魚是沒有眼淚的。
“我好像知道這是什么故事了,不過你好像在篡改啊”,聽故事的人質(zhì)疑我。
“你還要不要聽。”
我是獨自駕船到這兒的,在我出發(fā)時,港口城市被不祥的、陰沉的天色籠罩,善于在海上討生活的人不會在這樣的時候出港。我駛出來二十七天,海越來越平靜,富有張力。我時常地張望海岸,一開始它準確地映射到甲板上,能夠分辨得出霓虹和路燈,連綿不絕的建筑尖頂劃出的輪廓。逐漸地,我與陸地背離,站在上桅也只能看到模糊的灰黃線段。終于無論如何也看不到了,我想那樣也好,同時感到一陣戰(zhàn)栗,像砝碼從天平上取下,伯勞從細枝上飛起,砂礫從河床上剝落一樣的、無法避免的戰(zhàn)栗。在這樣的戰(zhàn)栗中我摸索著擁抱大海。
現(xiàn)在,再沒有那些圍在海的邊上看海的人了。我曾經(jīng)在一年里黑夜最長的日子里見到過一個吵鬧的小孩,在那一天僅有的三個小時白天中,他扒在防波堤的鎖鏈上,長長地伸著身子,好像他不會掉進海里似的。過山車和游戲都消失了嗎?他到這里來干什么?人對大海的索取還不止如此,潟湖孕育明珠之城,愛琴海是貪權慕名的人為了紀念投海的君王創(chuàng)造的稱呼。博爾赫斯把發(fā)現(xiàn)大海和發(fā)現(xiàn)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視作生命中值得紀念的日子。地質(zhì)學者則聲稱,在人類歷史之前,曾經(jīng)有過一場持續(xù)兩萬個世紀的大雨。
海洋接納了這一切,它是我的夢國,從所有的方向朝我奔流。
故事里的她浮出海面的時候,太陽已經(jīng)下落了,可是所有的云塊還是像玫瑰花和黃金似地發(fā)著光。同時,在淡紅色的天上,金星已經(jīng)在美麗地、光亮地眨著眼睛。我乘的不是三桅船或是兩桅方帆船,而是僅需一人掌控的熱那亞式的小帆船。
“這樣倒也很丹麥。故事里真是這么講的?”
“不止一個故事這樣講,但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這樣的小船一點也不能和移動的營帳或是宮殿聯(lián)系起來,所以也就沒有燦若烈陽的煙火和徹夜的狂歡。這是我一生中最令人沉浸的獨處。船的風帆落下,艉部無波地劃開水面。黛藍的海面上小人魚是唯一發(fā)出月白色光芒的焦點。二百年來有關她的種族、她的故事在宮廷、沙龍和劇場中傳頌,在影院和電視媒體上演出,也在工匠和農(nóng)民的女兒間流轉。我看著她,仿佛她本來就應該在那。
她莊嚴地站立,是的,站立在海面上。二百年后,人類中不見容于生活的個體憑借先賢的智慧終于部分地擺脫了令人生厭的傲慢,進而平和地欣賞海的眷物。她周身不會被沾濕的輕縵衣物,每一處纖維流動的節(jié)點都用純金的飾結扣緊。頸和腰間的蘭花像活的光焰,卻被掩在她自己的光里。千星萬點的閃耀在她的肌膚上光滑地折射向連續(xù)不同的方向,清涼的光沿著粉色長發(fā)隱蔽的紋路均勻地滑下,恰好將我的目光折斷。
“你是人類嗎,我很喜歡你的船?!?/p>
她的聲音真好聽啊,我想。海始終是深不可測的,故事中確乎有一場大的風暴,就發(fā)生在人和人魚的相遇之夜。force of nature,人的源動力,透過層層疊疊的社會建構操縱著人的命運。直面大海,剝?nèi)ブ虚g的曲軸和連桿,直面命運。所以我并不特別擔心風暴,在海上的人,不管他們承不承認,都對海上的災難有著無緣無故的輕慢。
話又說回來,她的聲音可真好聽。
“你看,我是被拋到海里來的,海無法再奪走我的什么東西了。你見到過多少從陸地上來的人呢?”
“至少你是一位船長,而且你的船很好看。”
“謝謝,到這里來的每一個人都至少有一艘船。我們?nèi)祟愂菬o趣的動物,在這兩百年來變得更加無趣了”。我看著她安坐在平靜的水上,她的頭上戴著一頂輕盈的金冠,形狀是平滑的曲線,曲線上的每一個點都突出于整個曲線的表面,每一個點都是光聚焦的點。因此我分不清是金子在流動還是光在流動?!拔覀冊?jīng)自認為擁有不滅的靈魂,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什么人會這樣想了。所以我沒什么值得向你炫耀的。”
“這還有點新意,聽起來是我所熟悉的那個故事的逆轉,一種假設,如果在海上的夜里,一個船長或是水手”,友人伸出三根手指,捏住茶具的兩側,用食指抵住壺蓋,把淺紅色的湯斟到素瓷的淺杯里,“在我聽過的那個故事里,人魚隱藏著自己,而她凝望的對象是盡顯赫之能事的王子?!?/p>
“是的,這樣單方面的凝望容易滋生愛情。對不起,我給這個故事?lián)饺肓俗约旱膽嵤兰邓祝驮鞯臍赓|(zhì)不符”,我接過茶,“而且要說明的是,我并不是領取報酬而出海的水手,也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船長,我是一個……自以為被放逐的人。總之我開始向她講述一些淺薄的意見,這時候我意識到我只是眼睛看不到海岸了,心還在和陸地糾纏?!?/p>
“我完全可以理解。”
于我而言。她是一塊金色的拱頂石,完成了意義之塔的所有立面。
我和她的交談更多是我的自言自語。二百年前,當人魚為“上層世界”(他們?yōu)楹I系膰宜〉那‘數(shù)拿郑┒鸷?,盼望能生活在人類中間時,人魚的祖母執(zhí)著地認為(是的,不僅限于為小人魚做解釋,在童話中,每個人物的話語都直通內(nèi)心),人類有一個靈魂,它永遠活著,即使身體化為塵土,它仍是活著的。它升向晴朗的天空,一直升向那些閃耀著的星星。而人魚的生命結束的時候就變成水上的泡沫,從來像那綠色的海草一樣,只要割斷了就再也綠不起來。
我也熟悉這些話,二百年前正是那位戴著高禮帽、消瘦而猶豫的作家先生把這些觀念帶進了我們的內(nèi)心。為了得到不滅的靈魂,人魚和人都在渴求真正的愛,包含儀式卻不囿于儀式,分享靈魂卻不消磨靈魂,那種要人魚擁有人類的雙腿,人類得到人魚的靈智才能企及的愛情。
人魚的愛情開始于大理石像,那是大海偶然贈予祂的女兒的禮物。愛情給人魚帶來的是作家心中取之無盡的丹麥式孤獨,這些故事都是在多雨的海濱城市寫就,如同墨山般的浪吞沒著靈魂。遠望著身處繁華而融洽的環(huán)境中的愛人,以及屬于愛人卻不屬于自己的愛情。這個意象在作家的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終于教會我們一件我們應該在童年就該明白的事:沒有人能在愛情中獲得救贖,它只關乎尋樂和生活。
這也是我傾心大海的理由。盡管我的熱愛對海來說微不足道,只對我自己有意義。
“我們放快樂些吧!”老太太說。這些年里,哲人重復著老人的話,我們不再寄希望于永恒的事物,投身于現(xiàn)世的榮耀和燦爛??旎畹难輪T、正直的政客、堅定的學者、辛勤的工匠和他們身后面色陰沉的助手、奴仆與衛(wèi)隊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二百年前面貌大有不同的世界。沒有人能夠遍歷兩百年的時光,幾乎所有人都堅信我們擁有一個更好的時代。唯一的問題是,我們時代的文學(廣義的文學,包括任何承載思考和情感的文字)越來越瑣屑。正是這個問題使我懷疑我們的勝利是否全面。
現(xiàn)實主義把我們給慣壞了,我們無法再忍受任何不著邊際的東西,也就無法使幻想成真。在真實過去的二百年里,有無數(shù)真實存在過的人逝去:他們中有些人在家中的床上或是沙發(fā)上度過最后的時光,也有些人在荒野甚至大海上不為人知地死去,有些人埋葬在先賢祠,有更多人草草埋葬在戰(zhàn)場。唯一的問題是,他們中有沒有哪怕一個獲得了那位作家應許的、人類擁有的、人魚付出了一切去追求的不滅的靈魂,永恒的身后世界呢?
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大海也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們獲得了一些能夠隨時索取貼現(xiàn)的東西,比如自由。而允諾我們永恒的存在本就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可我知道,回到大海是自由的必然,而不是必然的自由。
“所以,告訴我你會怎么選”,我心虛地模仿著水手的蠻橫,“人類不再像兩個世紀之前一樣值得你愛了,漁民不再擁戴他們的王子,更進一步地,他們不再需要一個王子。他們出售了這些舊世界的符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利、幸福和自由,擁有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借口去逃避終極的恐懼。我們的變化太大了,而你海藍色的眼睛比作家描繪的還要美麗,你優(yōu)雅卻自然的動作暗示你的靈魂比天空的女兒還要高貴,你還保留著歌喉嗎,那陸地上和海里最美的聲音?”
人魚不回答我愚鈍的問題,而是開始歌唱。我無法形容那樣的聲音,即便是作家本人,也只能寫道,這樣優(yōu)美的歌聲,住在陸地上的人們是唱不出來的。這樣的歌聲可以用來支付任何代價。這時我明白了人魚故事的另外一面。這歌聲不應當用來交換愛情、忠貞、親吻,不能折現(xiàn),無法評價,超乎物外。它是永恒的一個側面,是永恒的東西在時間的絲綢上滑過的聲響,是我們甩在身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追不回來的東西。
風暴要來了。
在這樣的歌聲中,最終化為泡沫的將是我自己。為人魚的最后一個樂章伴奏的低沉樂器是平靜海面下蘊藏著萬古的偉力。海啊,你掀起接天的巨浪,化作流動的山脈,重重地敲擊地平線,把大理石和冰山當成輕巧的按鍵樂器,無論是小小的帆船還是不自量力的巨輪都不夠格做你弦樂分部的撥片,僅僅只是為她的歌唱作即興的伴奏。巍巍御座下,竟有女性能獲得你如此的寵愛嗎。
海在我面前如同兩道上窮碧落、下至黃泉的大門向兩邊分開,露出沸騰的海床。我想起人類曾以為自己憑手杖就讓大海分開,其實,海在愿意分開時分開,寵愛愿意寵愛的人,在文明的約束,幸福的追求,公義的審判之上,還有大海,絕對的自由。我低下頭,眼淚不及流下就被狂風帶走。我終于可以回到陸地上去。我夢到自己在天空中行船,夢到自己應當夢到溫柔的歌聲和原初的水般的粉色長發(fā),但這些終究沒有出現(xiàn),我夢到自己逝去的親人,他們寬恕了我。
第二天,漁村的人在白色的沙灘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舒展著身體、陷入深度昏迷的古怪家伙,我乘的船不見蹤影。
-后記-
我用兩天的時間把《海的女兒》重讀了三遍。文中多有直接摘抄原文的部分,這部分用黑體標出了。安徒生的語言值得任何寫作者脫帽致敬。成文倉促,拼寫、語法、措辭的低級失誤無法避免,給大家添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