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四十五章 四為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四十五章?四為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論述了圣賢所具備的四種品格:方、廉、直、光。方,方正,表里一致,言行一致,名副其實。廉,廉正,物我兩忘,心無旁騖,無牽無掛。直,正直,心底無私,正等正覺,包容天地。光,光耀,位高爵尊,名滿天下,衣裘華麗。
四種品格似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效仿自然的表現(xiàn)。自然法則的特質之一就是方正,法則的作用從來不打折扣,是什么就是什么。方圓,通常被用來形容中國人的行事方式,一般認為國治則方略,為國效力,國亂則圓策,退而保身。但,在韓非子看來,這不是圣賢所為,圣賢不管國治還是國亂,都要保持方正的品格,面對邪惡絕不低頭,不退縮。方正則邪不侵也。
方正的品格才能確保廉正無私,如天地般空無一物卻包容一切,有了這樣的品格,才會物我兩忘,經得起誘惑,扛得住欲望,才能舍生忘死,真正視金錢如糞土,糞土是用來養(yǎng)育萬物的不是用吃的。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天下無敵,因為沒什么能打敗他。一個人廉正了也就正直了,腰桿子不直是心有私欲,我們常說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不拿不吃自然手正嘴直。腐敗,首先是不能秉公執(zhí)法,心不方正,其次是不能公正公平,心有私欲,再次是收受賄賂,心不正直。
具備以上三種品格的人必能位極人臣,榮華富貴。當然這多少有臆想的成分,但自古圣賢都是憂國憂民,包括孔子在內,大多數(shù)人都在朝為官,有的甚至官至宰相。所以韓非子說的也并不為過。其實,國家明治,圣賢位高,有何不可,國家中興在于賢士在位。
講完圣賢四品后,韓非接著講了與四品相接的四為。相由心生,有什么樣的品格就有什么樣的行為。第一為“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誹謗窮墮?!币馑际乾F(xiàn)在掌握了道的人,雖然內心和外表都真誠和順,但并不以此誹謗窮困墮落的人。第二為“雖死節(jié)輕財,不以侮罷羞貪。”意思是雖然能舍生忘死輕視資財,但并不以此侮辱軟弱的人,恥笑貪利的人。第三為“雖義端不黨,不以去邪罪私?!币馑际请m然品行端正不結黨營私,但并不以此嫌棄邪僻的人、責怪自私的人。第四為“雖勢尊衣美,不以夸賤欺貧?!币馑际请m然地位尊貴衣著華美,但并不以此藐視卑賤的人,欺侮貧窮的人。
四為是德的表現(xiàn),包容陰陽事物與事物的陰陽。真誠和順者能包容窮困墮落者,死節(jié)輕財者能包容軟弱貪利者,義端無私者能包容邪僻自私者,勢尊衣美者能包容卑賤貧窮者。只有包容了,才能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世間所有的爭斗都來自傲慢與偏見,不能和諧共生有違天地道理。你見過哪一樣生物滅絕了另一樣生物,也許只有人類可以。所以圣賢一再勸導我們要效法天地,不能為一已之利而傷害無辜,要如水一般利萬能物而無一害。
【今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誹謗窮墮;雖死節(jié)輕財,不以侮罷羞貪;雖義端不黨,不以去邪罪私;雖勢尊衣美,不以夸賤欺貧?!?/p>
越成功的人越謙卑。成功者德居首,行居次,財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