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后和公元前年份平年閏年的判斷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xì)的解讀公元后和公元前年份平年閏年的判斷:
一、公元后的年份平年閏年的判斷 首先,我們熟知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4四百年再閏”是在1582年以后才實(shí)施的,所以1582年以后的年份能被4整除且整百年份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閏年。 而在1582年以前因?yàn)檫€屬于儒略歷,所以公元1年至1582年之間的年份只要能被4整除都是閏年,例如:1500年就是閏年。 所以公元后年份的平年閏年的判斷的結(jié)論就是:公元后年份只要是奇數(shù)的不用看就是平年,是偶數(shù)的就除以4,1582年以前的所有年份以及1582年以后的非整百年份如果沒有余數(shù)(被整除了)那么就是閏年,如果有余數(shù)(一般為2)那么就是平年;1582年以后的整百年份除以400,如果沒有余數(shù)(被整除了)那么就是閏年,如果有余數(shù)那么就是平年。 二、公元前的年份的平年閏年的判斷 而公元前的年份就不一樣了,因?yàn)闆]有公元零年,所以公元前1年就是閏年。然后往前推算公元前2年是平年,公元前3年是平年,公元前4年是平年,公元前5年是閏年。所以公元前年份的平年閏年的判斷方式為: 公元前年份除以4余數(shù)為1就是閏年,其余情況為平年。 例如:公元前221年是閏年,公元前356年是平年。 所以公元前年份的平年閏年的判斷的結(jié)論就是:公元前年份只要是偶數(shù)的不用看就是平年,是奇數(shù)的就除以4,如果余數(shù)是1那么就是閏年,如果余數(shù)是別的(一般為3)那么就是平年。公元前年份平年閏年的判斷方式剛好與公元后的奇偶性相反。 你知道了嗎?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