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堂筆記】根據(jù)語言推斷文本的年代
推斷文本年代的依據(jù):語言的歷史演變(historic change)。《君士坦丁的贈禮》系偽作 徐復. 從語言上推測《孔雀東南飛》一詩的寫定年代 南朝徐陵在《玉臺新詠》中認為是漢末作品,而實際上中間經(jīng)歷了三百余年,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比較有六朝特色的語詞:“蘭家女”、“第五郎”、“諾諾復爾爾”、“不堪”、“逼迫”、“驅(qū)使”、“處分”、“作計”、“冥冥”、“悢悢[被后人誤寫成恨恨]”、新婦、公姥、那得、“往昔初陽歲“東晉人避諱“春”字,改稱“陽”,如《晉陽秋》) 語言中最敏感的是詞匯,它幾乎與時代的發(fā)展相同步。 張永言. 從詞匯史看《列子》的撰寫年代 在用字上,《列子》有時不用“本字”而用“借字”,即音同、音近的通假字。有的則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誤用(e.g. 以“姬”代“居”是依傍后漢經(jīng)師的音注,以飾古為貌)。在語文的運用上,《列子》作者的主觀意圖是要“自示身屬先秦,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錢鍾書《管錐編》) 幻人→化人、蘭子、氣干、擬、火浣布、【動量詞】 語言指紋和個人方言(idiolect) 每個人都有一個長期建立起來的常用詞匯表;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詞語使用偏好。由此利用各種語料分析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識別”不同文本的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