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戰(zhàn)爭4》法國將領介紹(31):勒費弗爾

↑《歐陸戰(zhàn)爭4》中的勒費弗爾。
↑《勒費弗爾的肖像》[塞沙林·達文-米爾沃(法語:Césarine Henriette Flore Davin-Mirvault;1773年6月3日-1844年11月25日)于1807年作] 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費弗爾(法語:Fran?ois Joseph Lefebvre;1755年10月25日-1820年9月14日)是但澤公爵,也是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英語: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和拿破侖戰(zhàn)爭(英語:Napoleonic Wars)期間的一位法軍指揮官,他還是拿破侖(法語:Napoleon Bonaparte;意大利語:Napoleone di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最初冊封的十八位帝國元帥之一。 早年生活
勒費弗爾出生于魯法克(位于阿爾薩斯),他的父親是一名驃騎兵。17歲時,他應征入伍,進入法國陸軍服役;與他的密友米歇爾·奧爾德內爾(法語:Michel Ordener;1755年9月2日-1811年8月30日)一樣,他也擁抱了法國大革命。1783年,他與卡特琳·胡布舍爾(法語:Catherine Hübscher;1753年2月2日-1835年12月29日)結婚,他們有14個孩子,盡管他們都先于他去世(他的小兒子于1812年戰(zhàn)死)。 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
1789年,勒費弗爾擔任法蘭西近衛(wèi)團中士。法蘭西近衛(wèi)團解散之后,他進入國民自衛(wèi)軍服役,在參加革命之后,他在保護王室成員免受憤怒的暴徒的傷害的過程中負傷。1793年,他被晉升為準將;1794年6月24日,他參加了弗勒呂斯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Fleurus (1794)]。在路易·拉扎爾·霍切將軍(法語:Louis Lazare Hoche;1768年6月24日-1797年9月19日)去世之后,1797年9月,他負責指揮桑布爾-默茲陸軍。1799年3月,他在儒爾當(法語:Jean-Baptiste Jourdan;1762年4月29日-1833年11月23日)帳下效力,負責指揮多瑙河地區(qū)陸軍先頭部隊,盡管在戰(zhàn)爭開始后的第一周,他就因皮癬菌病而失去了工作能力,但是多米尼克·萬達姆(法語:Dominique-Joseph René Vandamme;1770年11月5日-1830年7月15日)暫時接替了他的職位。他后來在奧斯特拉赫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Ostrach)中負傷,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先頭部隊在早期的戰(zhàn)斗中首當其沖。1799年11月,勒費弗爾負責指揮駐扎在巴黎的部隊,并支持拿破侖·波拿巴發(fā)動霧月政變。1800年,拿破侖任命他為參議院議員。 拿破侖戰(zhàn)爭
1804年,拿破侖冊封他為帝國元帥。在1805年德國戰(zhàn)役期間,勒費弗爾負責指揮老近衛(wèi)軍下轄的一個師。1806年10月14日,在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zhàn)(英語:Battle of Jena–Auerstedt)期間,勒費弗爾負責指揮帝國衛(wèi)隊步兵部隊。1807年,他負責指揮第十軍團;他率軍圍攻但澤并將其攻占,戰(zhàn)后他被冊封為但澤公爵。 1808年,勒費弗爾率軍參加了半島戰(zhàn)爭(英語:Peninsular War)。1809年,他負責指揮巴伐利亞陸軍,并率軍參加了??嗣谞栔畱?zhàn)(英語:Battle of Eckmühl)和瓦格拉姆之戰(zhàn)(英語:Battle of Wagram)。同年,他的部隊被提洛伯國愛國者安德烈亞斯·霍費爾(德語:Andreas Hofer;1767年11月22日-1810年2月20日)的部隊擊敗,他的職位被他人接替。他在俄法戰(zhàn)爭(英語: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期間負責指揮老近衛(wèi)軍,并于1812年率軍參加了博羅金諾之戰(zhàn)(英語:Battle of Borodino);第六次反法同盟戰(zhàn)爭(英語:War of the Sixth Coalition)期間,他率領老近衛(wèi)軍參加了1813年德國戰(zhàn)役和1814年法國戰(zhàn)役。 他參加了參議院投票,支持拿破侖退位;在第一次波旁復辟時期,1814年6月4日,他被路易十八(法語:Louis XVIII Stanislas Xavier de France;西班牙語:Luis XVIII Estanislao Javier de Francia;葡萄牙語:Luís XVIII Estanislau Xavier da Fran?a;意大利語:Luigi XVIII Stanislao Saverio di Borbone-Francia;荷蘭語:Lodewijk XVIII Stanislaus Xaverius van Frankrijk;1755年11月17日-1824年9月16日)冊封為法國貴族,但是在百日王朝(英語:Hundred Days)時期,他又回到了拿破侖的身邊。 戰(zhàn)后
第二次波旁復辟時期,他被驅逐出貴族院。然而,他被保留了元帥軍銜。1819年3月5日,路易十八恢復了他的爵位。他于1820年去世,被安葬于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他的墳墓位于安德烈·馬塞納(法語:André Masséna;意大利語:Andrea Massena;1758年5月6日-1817年4月4日)的墳墓附近。 他從未放棄過艱苦的工作,因為這給他帶來了地位和財富。當一位朋友對他的財產表示羨慕的時候,勒費弗爾說道:“到院子里來,我會站在30步外用燧發(fā)槍對你開十槍。如果我失手了,那么整個莊園就是你的了?!痹谶@位朋友拒絕了他的提議之后,勒費弗爾補充說道:“在我得到這一切之前,有一千顆子彈從更近的距離射向我?!? 流行文化中的勒費弗爾
在1955年電影《拿破侖傳》[導演為薩沙·吉特里(法語:Alexandre-Pierre Georges "Sacha" Guitry;1885年2月21日-1957年7月24日)]中,伊夫·蒙當(法語:Yves Montand;意大利語:Ivo Livi;1921年10月13日-1991年11月9日)飾演勒費弗爾。 在于1931年出版的小說集《如果發(fā)生了另一種情況》中,有一篇架空歷史場景小說名叫《如果西班牙的摩爾人贏了》[作者為英國作家菲利普·圭達拉(英語:Philip Guedalla;1889年3月12日-1944年12月16日)],小說情節(jié)如下:拿破侖在廢黜了布阿卜迪勒家族的地位之后任命勒費弗爾為格拉納達酋長國蘇丹,勒費弗爾被稱為“尤瑟夫一世”,結果引發(fā)了一次類似于半島戰(zhàn)爭的事件。 (完) (聲明:以上內容是本人從英文維基百科上翻譯過來的。本人翻譯水平有限,文章中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還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