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中國人被印度政府逼走,印度唯一的唐人街怎么樣了?
由于印度長期發(fā)展緩慢,印度華人生活越來越苦,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移民潮,原本20000多華人的社區(qū),跑的只剩下1000多老人還在堅守,唐人街變成了印度街。
問及他們?yōu)楹尾慌埽?/p>
老人們答:怪自己年輕時太傻,相信印度會和中國一樣崛起,結(jié)果一年不如一年?,F(xiàn)在老了想跑也沒發(fā)達(dá)國家要了。
在港口城市加爾各答有全印度唯一的唐人街。這里的華人絕大部分是廣東、福建的客家人,他們移居至此已有200多年,繁衍了六代人。
這里的華人要么開皮革廠,要么開中餐館。繁榮時,小小的唐人街里星羅密布聚集了200多家皮革廠,壟斷了當(dāng)?shù)氐钠じ锷狻?/p>
一位老人表示:在印度的中國人都是做老板的,沒人愿意給印度人打工,也不喜歡印度文化。除了做生意外,他們基本不與印度人交流。
在印度繁衍了200多年,這里的華人依舊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拜關(guān)二爺、吃月餅、粽子,這些習(xí)俗一項沒丟。從這位老人身上,我們能察覺出他對中華文化的自豪。
這條小小的唐人街如同汪洋大海里的一葉孤舟,苦撐了200多年沒有沉沒。
然而和全世界很多地方一樣,本地人就是看不得中國人發(fā)財。他們認(rèn)為中國人搶走了原本屬于他們的工作和生意。
此外,中印邊境的沖突使印度華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加爾各答政府頒布了很多歧視性法規(guī)。
比如,印度人知道華人的主業(yè)是皮革廠。他們就借口皮革廠污染太嚴(yán)重,影響周圍環(huán)境,強令所有華人工廠搬遷。
所有人聽完都笑了——指責(zé)華人皮革廠污染環(huán)境,就印度的環(huán)境還需要等中國人來污染嗎?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逆來順受的華人被迫關(guān)閉了皮革廠,把土地賣給了印度人,拿著錢全家移民。有的去了加拿大,有的去了澳大利亞,有的去了歐洲,有的去了新加坡,天南海北,反正有錢的、年輕的全跑了。
一位50多歲的大叔吐槽:他這輩子最后悔的事兒就是年輕時候沒跑。
他的哥哥姐姐全跑了,如今在奧地利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他被迫留下來繼承家里的皮革廠,現(xiàn)在皮革廠也沒了,他每月等哥哥姐姐寄生活費,過得很不開心。
他總結(jié)說,印度就不適合人類生活。不但不適合中國人,也不適合印度人。他身邊有錢的印度朋友,沒一個留在印度,也全跑了,留在這里的都是跑不掉的。
情況稍微好一點的是開中餐館的華人。老板表示,自己主要做印度人生意,他們非常愛吃中國菜。餐廳雇了18個印度人干雜活,他只管收錢記賬,收入頗豐。
即使這樣,餐廳老板仍缺乏安全感,他堅持讓兩個兒子同時學(xué)中文和英文,準(zhǔn)備等兒子長大后讓自己選擇去加拿大還是中國留學(xué)。
現(xiàn)在走在加爾各答的唐人街上,除了建筑是中式,偶爾能看見幾個中文招牌和華人老人外,這里已經(jīng)和中華文化沒什么關(guān)系了,街上充斥著皮膚黝黑的印度人。
放眼全球,稍微大一點的國家都有唐人街。中國人以勤勞、低工資、內(nèi)卷聞名各國,只要有唐人街的地方,當(dāng)?shù)氐墓べY至少比周圍低一半。說是勤勞也好,內(nèi)卷也罷,沒有這股闖勁,海外華人不可能在當(dāng)?shù)卦?/p>
所以幾代繁衍后,華人在當(dāng)?shù)氐纳鐣匚辉絹碓礁?,最高的像在東南亞各國華人都是最富裕的一個階級。
比如馬來西亞前十富人,8個是華人;泰國最有錢的三個人全是華人;美國的華人大部分是中產(chǎn)階級,醫(yī)生、律師、教授,過著很體面的生活。
印度是朵奇葩讓擅于隱忍的中國人都受不了,中國人能適應(yīng)全球任何嚴(yán)酷的環(huán)境,唯獨適應(yīng)不了印度。
這樣的印度,中國人還敢去投資嗎?值得深思。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