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汽車工業(yè),能自給自足嗎?
最近,某國要封殺Tiktok的消息頗受關注。這讓人聯想到了早前華為的遭遇,作為一家立足技術的中國企業(yè),華為的“出?!敝凡⒉豁槙?。由于某國的封鎖,華為旗下的麒麟芯片將無法生產,而沒有了麒麟芯片,華為手機的生產將受到很大影響。
汽車作為民用制造業(yè)桂冠上的明珠,是各國大力發(fā)展的行業(yè)。我國的自主品牌近些年的發(fā)展速度突飛猛進,海內外銷量連年增長。不過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自主品牌整車中有不少零配件都是依賴外資供應商提供。

不少自主品牌在做宣傳時,會將部分大牌供應商的名字標注出來,比如德國博世、日本愛信、法國佛吉亞等。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告訴消費者,自己的供應商都是大牌子,所以自己的產品品質是有保證的。那么,這些零配件有沒有國內的類似供應商呢?

答案可能并不樂觀。德國博世2008年在內蒙古牙克石建立了冬季測試中心,這個測試中心將為中國和亞太地區(qū)的整車企業(yè)進行ABS(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TCS(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和ESP(電子穩(wěn)定程序)等主動安全系統(tǒng)的匹配和測試。
牙克石測試中心是博世在全球范圍內占地面積最大、投資額最多、技術標準最高的冬季試車中心,在該中心每年最多可以承接70-80個測試項目,中國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都是博世的客戶。

作為全球最大的ESP供應商,博世在中國ESP市場占有絕對的領先地位,博世大規(guī)模擴張ESP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成本和售價。據了解,一個新車型從ESP設計、系統(tǒng)開發(fā)到匹配測試完成,整車廠需要花費大約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費用。而使用博世公司的ESP,匹配費用平均大約為200萬元人民幣,性價比頗高。
博世在華擴張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如今市面上配備了ESP的家用車,幾乎全部都來自博世。博世只是一個縮影,類似的企業(yè)還有日本的愛信變速箱。很多整車企業(yè)自己無法生產AT變速箱,國內供應商的AT變速箱又無法達到要求,這就給了愛信大量的機會。

不過近些年自主品牌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諸如長城、比亞迪、傳祺等車企都研發(fā)了自己的雙離合變速箱,以此擺脫愛信“斷貨”的風險。國內也涌現出了盛瑞等自主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希望憑借自身努力打破外資供應商的掣肘,但這必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相比外資汽車零配件供應商,自主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實力整體偏弱,這是幾個方面決定的。一方面自主品牌供應商起步較晚,技術積累時間較短,同時還要面對外企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不少外資供應商是從整車企業(yè)分離出的(比如日本電裝),除了對整車制造體系更加熟悉,對零部件體系的搭建與運用也更為熟練,而且零部件的供應由自己管理,關鍵部件能夠實現自主可控的配套供應。

2019年全球汽車供應商百強榜單,來自蓋世汽車
自主品牌整車企業(yè)近些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但車企背后的供應商進步卻乏善可陳。《我的中國心》中有句歌詞是這樣的:“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但目前的自主品牌車企顯然是反過來的,外形內飾甚至是發(fā)動機和變速箱都可以自己設計,但供應商卻是洋品牌。全球貿易一體化是大勢所趨,但我們也不能不提防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