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在50歲后,就會知道有生就有死,天命難違
人到了一定歲數(shù)后就會喜歡翻閱歷史,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印證自己的人生體會,指引后面的道路。
我在看秦朝歷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秦始皇做了各種努力來追求“長生不老”,但種種努力都失敗后,他在生命的最后時日里也不得不承認“天命難違”,天命真的是不可改變的。
沒有人可以違背自然規(guī)律,哪怕是千古一帝?!笆苊谔?,既壽永昌”終究是空談,人有生就有死,沒有誰可以幸免。
在死亡面前,所有人的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人人平等,大家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人力有時而窮,當我們過了50歲后,就會知道沒有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生死之間,天命確實難以違背。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這不是認命,更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敬畏心。
要知道,在宇宙、天地之間,人是渺小的,生有涯而知無涯,有太多未知是我們沒有觸及的,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恐怕就不能持續(xù)繁衍下去了。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世事無常,我們在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比如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高管本來正值壯年,是事業(yè)大有可為的時候,他也有雄心壯志,想要大展宏圖,但突然就住進了醫(yī)院,生命開始了最后的倒計時。
比如某物流公司的老板本來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公司馬上就要破產(chǎn),結(jié)果有巨頭要收購他的公司,他由此一舉成了富豪。
所以說努力不是沒有作用,但作用往往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大。

50歲,人生的最大轉(zhuǎn)折點
靜靜在前面的文章中說過,男人在40歲左右的時候進入生命機能的鼎盛期,但盛極而衰,等到了50歲后,人的身體就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退了。
這個過程或許可以減緩,可終究是大勢所趨,難以抗拒。
根據(jù)我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男人和女人在進入50歲后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根本做不到“知天命”。
每個人的情況和悟性都不一樣,我的一個長輩就是快60歲的時候才醒悟過來的,他原來是那種拼命努力的性格,什么都想要抓住,而在醒悟后,他的性情大變,整個人都放松和和氣了許多,面容也變得慈祥了一些。
因此我認為不是年齡造成了人的改變,而是身體的變化(精力、體力的下降等),環(huán)境的改變,包括地位、周圍人的影響等等方面,境能轉(zhuǎn)心,從而改變了人的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

什么叫知天命?
簡單說就是認識到很多事不是為人力所支配的,但這絕不是讓人聽天由命的意思。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認為“知天命”含有認識、確立、堅持自己使命和踐行理想的內(nèi)涵,儒家歷來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
從積極的一面來說,這是非常可貴的入世精神,追尋理想的人就像是為這個世界上帶來一道光的人,值得我們敬重。
但我喜歡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說“盡人事聽天命”,做事不求結(jié)果,只求問心無愧。
俗話說,“一運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理想的實現(xiàn)很難,成敗皆在兩可之間,我們最好就是“但問耕耘,莫問結(jié)果”,至于個人的榮辱得失,其實可以置之度外。

努力而不執(zhí)著,50歲后關(guān)鍵是“做自己”
人過了50歲,就真正是“向死而生”,明白了自己的來路和去處,知道了自己是誰。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有很大的可塑性,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我們會以為自己是誰,別人可能也會把我們當成是什么人。
結(jié)果有一天我們猛然發(fā)覺自己原來是成了另外一個人,從前的“我”是假的,錯的,真正的自己不是那樣,這時候有的人會勇于做自己,而有的人則會繼續(xù)自欺欺人。
畢竟“做自己”非常不容易,甚至會很痛苦,過去的包袱越沉重就越痛苦,但我們只有做自己,然后才能超越自我,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人生苦短,我們一輩子那么努力,若是還不能盡情盡性,那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