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哥哥四萬余字系統(tǒng)性解讀《紅樓夢》—寶黛釵愛情篇(一)
【摘要】:《紅樓夢》通過前世宿命、判詞判曲、天命有歸論、佛道理念、世俗制度、家族背景、社會關系、人物性格、成長歷程等各種因素考慮在內推動劇情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事事邏輯通順,件件條理清楚的生態(tài)社會系統(tǒng),是一部史詩級愛情小說。在《紅樓夢》中作者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為了避免世俗偏見,為了逃脫文字獄迫害,精心布置了一個個機關,只有將全書的伏筆串在一起時才能破解機關、解讀其中味。本文的主要結論是:《紅樓夢》表達了作者對愛情自由的向往,作品的思想主題是——反對父母包辦婚姻,宣揚戀愛自由婚姻自由。
【關鍵字】:寶黛婚姻、寶黛愛情故事、婚姻自由主義、命運
一、 引言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目前市面上流行最廣的是120回“程本”,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高鶚續(xù)書。據(jù)考證高鶚續(xù)書并不代表作者原意,筆者認為它是出自于封建主義觀念下的半官方續(xù)本,為了維護封建主義制度對寶黛的成長之路進行了否定,對寶黛的愛情故事進行了無情的扼殺。由于真本80回后內容遺失,因此紅學界中門派林立、各種假說,眾說紛紜,誰也說服不了誰,皆因證據(jù)不足或無法反駁對方錯誤的觀點。眾所周知,作者“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煞費苦心十年磨一劍,“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暗珵樯队行┳x者覺得書中”前言不答后語“,比如林家是“鐘鼎之家“,為啥林黛玉只一個三等丫鬟去賈府?西江月評賈寶玉是”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為啥又能寫出《姽婳詞》、《芙蓉女兒誄》這等絕世美文來?要知作者的寫作手法是“草蛇灰線,伏脈于在千里之外”,很多原文需要結合上下文理解方得作者本意,若斷章取義則“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北疚耐ㄟ^引用大量原文,實事求是地講述寶黛的成長歷程和愛情故事,還原作者的真實意圖,重現(xiàn)《紅樓夢》光輝的作品思想主題,也希望諸位有更多青出于藍的理解。開講之前先說一個故事,曾經(jīng)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出身富貴叫小寶,女的出貧民出身但才貌雙全叫小林,他們倆情投意合一往情深,父母卻給小寶安排了一個門當戶對的豪門淑女。小寶若執(zhí)意要和小林結婚的話,他該怎么辦?結果會怎么樣?有人會說有情人終成眷屬;有人會說要認清現(xiàn)實,門當戶對才是第一位;有人會說婚姻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聽父母的;也有人會說自己的婚姻要自己爭取,支持寶玉。答案很多理由也很多,但如果在《紅樓夢》那個年代下,還會有多少種答案呢?《孟子·滕文公下》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啊洞笄鍟涫吕芬?guī)定“婚假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無者,從余親主婚。其夫亡攜女適人者,其女從母主婚。”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制度下,一直奉行婚姻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門當戶對為基本準則,在清朝個人婚姻自由可是反世俗禮教和法律的,他們能突破封建社會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枷鎖嗎?《紅樓夢》中會有婚姻自由主義思想嗎?
二、 作者怎么會有如此超越時代的思想境界?
《紅樓夢》成書于清朝乾隆盛世時期,經(jīng)濟、文化、人口、外交等都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華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末期,也是資本主義萌芽期。作者曹雪芹是曠古爍今的絕世天才,在他的思想世界里,領悟的自然比別人高出一籌,也最容易萌發(fā)進步思想。恩格斯說過:“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并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倍凇都t樓夢》中,大觀園里的大小姐們結社吟詩、聚會喝酒,熱鬧非凡,個個都是文藝女青年,一點都不像黃花大閨女,讓人不禁同情她們將來的悲慘命運,不禁為她們沒能找到真愛感到惋惜。隨著知識的普及戀愛自由、婚姻自由是大勢所趨,若在作品中體現(xiàn)婚姻自由主義夢想必將能夠傳唱千古(對標《西廂記》、《牡丹亭》),這才是一個天才作家的終極心愿。作者若在作品中直抒胸臆的話,“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所以只能通過精巧細膩的設計將觀念隱藏在《紅樓夢》中,只有反復品讀再結合千里之外的伏筆才能破解其中的奧義,達到“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的效果。也許正因為如此,念其超群絕倫的文學造詣才勉強保留了前80回合,然后有程偉元、高鶚等人在維護世俗禮教和法律的基礎上續(xù)寫了《紅樓夢》,使其廣為流傳。有大量學者解讀過《紅樓夢》,發(fā)表過大量作品,前期可能屈于清朝文字獄的淫威未能表達作者的原意,后期可能都是以訛傳訛之作。筆者尊重作者、尊重原文,認為原文才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jù),所以所有論據(jù)未引用任何脂批,也極少引用名人名言,盡量是對原文的原汁原味的理解,是真是假各位一看便知。
三、 為什么要用甲戌本研究《紅樓夢》?
甲戌本因本子正文里“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的句子中“甲戌”兩字得名,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公歷1754年),是現(xiàn)存各抄本中最珍貴的一種,是最接近作者原稿的本來面貌和最體現(xiàn)作者原意的版本,卻只存下十六回。研究《紅樓夢》盡可能采用早期作品,推薦甲戌本+庚辰本組合,盡可能減少當時文字獄對作品的迫害,減少篡改作品內容的可能性,比如第三回章目:
甲戌本: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
己卯本: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代玉拋父進京城
庚辰本: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代玉拋父進京城
蒙府本:托內兄如海酬訓教,接外甥賈母惜孤女
戚序本:托內兄如海酬訓教,接外甥賈母惜孤女
楊藏本: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代玉拋父進京城
列藏本:托內兄如海酬訓教,接外甥賈母惜孤女
在各個版本中,唯有甲戌本特立獨行用“收養(yǎng)”兩字,林如海未死為何用收養(yǎng)?是作者糊涂了嗎?但在筆者看來唯有甲戌本最能直截了當?shù)乇磉_作者的原意,實乃作者警醒讀者也!后文會詳細解釋。
四、 先看曹雪芹先生是如何評價《紅樓夢》的
作者曹雪芹雖未出自傳,但分別借了凡例、石頭的自述、一僧一道的對話、警幻對寶玉的點撥和賈母《掰謊記》,表達了自己對作品的看法,暗藏了作品思想主題的秘密,有非常重大的參考價值。此處筆者將打亂引用的回目順序,有助于各位理解。
甲戌本凡例
【此書只是著意于閨中,故敘閨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則簡,不得謂其不均也?!?/p>
【此書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筆帶出,蓋實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謂其不備?!?/p>
在清朝文字獄異常嚴苛,滿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打擊異己分子,在文學作品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絕大多數(shù)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1754年甲戌本《紅樓夢》以手抄本形式面世,1791年高鶚、程偉元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程本,嘉慶十二年(1807年)僅安徽境內封禁作品,道光十七年(1837年)才在全國內封禁作品,光緒十八年(1892年)作品又漸漸浮出水面。乾隆(1736~1796年)評曰:“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慈禧(1835~1908年)更是癡迷《紅樓夢》自比為賈母,引得名士夙儒紛紛效仿自比書中人物,都表明作品未觸及到封建社會核心價值觀,所以作者不敢干涉朝廷唐突朝廷,只敘閨中之事切是可信的。
第一回,那道人道:“果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事故更加瑣碎細膩了。”那僧道:“歷來幾個風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想這一干人入世,其情癡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p>
傳頌近兩千年的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應該是古代罕有的家喻戶曉的自由戀愛的故事,所以“暗約私奔“極大可能指的就是他們,但在《紅樓夢》面前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那如果完全發(fā)泄出來會怎樣?是“比歷來風月事故更加瑣碎細膩些”還是要驚世駭俗,亦或兩者兼而有之? 感覺話里有話,沒說全。
第五十四回,賈母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眾人聽了,都笑說:“老太太這一說,是謊都批出來了?!薄P姐兒走上來斟酒,笑道:“罷,罷,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潤潤嗓子再掰謊。這一回就叫作《掰謊記》……”
至今紅學界對賈母《掰謊記》這一段還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地出這么一段長文是啥用意?原文中眾人和鳳姐的第一反應都將此定性為《掰謊記》,若是賈母含沙射影寶黛兩人的自由戀愛,那作者真叫“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此刻的寶玉還不能算才子,黛玉也不能算佳人,切勿死搬硬套。實際上《鳳求鸞》影射了漢代司馬相如為求愛卓文君所作名賦《鳳求凰》,所以作者故意將《鳳求鸞》中的王熙鳳同賈府王熙鳳同名,留下線索。賈母批司馬相如不敢明媒正娶卓文君好比作賊偷人家女兒,批卓文君跟司馬相如暗約私奔不顧父母家人書禮,呼應了前文 “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表明賈母和作者對他們的評價是:僅僅只是選擇了逃避“婚姻本是父母之命”的約束,并不曾正面對待問題,算不得才子佳人。是不是有點接近宣揚戀愛自由婚姻自由思想了?
第五回,警幻道:“癡兒竟尚未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非也。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淫濫之蠢物耳。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p>
筆者跟所有讀者一樣,第一次看到“意淫”兩字也懵,現(xiàn)有資料庫中也都是些泛泛之談,因為需要通讀全文并破解天機之后方能領悟,實乃作品思想主題。筆者解釋為,此“意淫”非彼“意淫”也,呼應了前文“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中“發(fā)泄”兩字,乃由寶玉天分中(與前世宿命有關,但寶玉目前是“癡兒竟尚未悟!”)一段癡情所生(由前世的神瑛侍者對絳珠草的灌溉之恩,使今生的寶玉對黛玉孕育出一段癡情),它會讓寶玉產生一種思想(警幻稱之為“意淫”,這不僅隱藏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又表達了作者渴望追求這種思想,又在文中不經(jīng)意處表達,對得起十年磨一劍,二字絕妙至極!)。這種思想會受青年男女追捧,但在世道中,它卻受人百口嘲謗、萬目睚眥,即有反世俗禮教的因素在,再結合甲戌本凡例,這種思想可能是婚姻自由主義思想,是作者煞費苦心精心設計的作品主題,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呼應了后文寶玉夢中之言“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警幻稱寶玉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指寶玉敢為天下先,古今第一個敢表達出婚姻自由主義思想的人。呼應第一回賈雨村評寶玉這段:“雨村罕然厲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們不知道這人來歷。大約政老前輩也錯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讀書識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不能知也",其中“罕然厲色忙止”六個字更表明雨村深信自己的眼光,看好寶玉的未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后文還會講述寶玉的悟道(意識覺醒)之旅。
第一回,石頭笑答道:“我?guī)熀翁V耶!……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shù)。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涂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shù)。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于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舊稿。我?guī)熞鉃楹稳???/p>
第一回,雨村道:“今當運隆祚永之朝,太平無為之世,……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龜年、黃幡綽、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濤、崔鶯、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p>
為什么要借石頭之言?難道寓意豐碑?里程碑?若結合前文警幻稱寶玉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許奇人能出奇功偉業(yè),有這種可能性存在。警幻之語、石頭之言和賈母《掰謊記》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之間相互呼應特別多,故不敢刪減太多。筆者總結為作者借他們的話諷刺當今的作品都是些千遍一律、涂毒筆墨、壞人子弟、自相矛盾的小丑爛作,通過貶低前人的作品反襯自己作品的深度。作者表明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但只能用排除法去猜,所以寫了這么長,吻合了作品的思想主題只能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說出來怕是受人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從石頭的自述和賈母《掰謊記》中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錯誤的作品思想主題,從雨村的人物命運論中可以幫助我們排除“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錯誤解釋。
筆者歸納下本節(jié)主要內容,作者曹雪芹先生想表達的作品思想主題(或稱為”意淫”)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紅樓夢》作品未觸及到封建社會核心價值觀,不敢干涉朝廷唐突朝廷,只敘閨中之事切。
2: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傳頌近兩千年的愛情故事,在《紅樓夢》面前只能算偷香竊玉、暗約私奔,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算不得才子佳人。
3:該思想因寶玉對黛玉的一片癡情而生,只能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說出來怕是受人百口嘲謗、萬目睚眥,若寶玉實現(xiàn)后可成為天下古今第一人。
4:在寶玉七八歲夢游太虛幻境時,寶玉是“癡兒竟尚未悟”,意味著寶玉必然有一段悟道的歷程,在寶玉悟道后方可理解“意淫”的真諦。
5:作者借用石頭之言和雨村的人物命運論列舉了種種可參考的作品思想主題和歷史人物,《紅樓夢》就是與眾不同,鶴立雞群。關鍵一點,《紅樓夢》應該是一部力求邏輯嚴謹?shù)淖髌贰?/strong>
綜上所述,本文推測《紅樓夢》作品的思想主題是反對父母包辦婚姻、宣揚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但仍需寶黛愛情故事進行進一步確認。如此一來可以完美解釋在1754~1892年間,若支持《紅樓夢》觀點稱之為奇書,若反對《紅樓夢》觀點稱之為淫書。光緒十八年(1892年)作品又漸漸浮出水面,是因為世人對戀愛婚姻觀念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所以才有慈禧常自比賈母,給《紅樓夢》寫批注的震驚事件。
五、 參透天機,領悟《紅樓夢》的宏觀大框架
第一回,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幅對聯(lián),道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第五回,寶玉聽說,便忘了秦氏在何處,竟隨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橫建,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lián),乃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太虛幻境乃神仙境地,本應該寫些莊嚴巍峨的對聯(lián)才是呀,為什么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而且還出現(xiàn)兩次,反復細品之下,猛然頓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有?什么是無?
太虛幻境是假(沒有)的,孽海情天是假(沒有)的,薄命司是假(沒有)的,神瑛侍者是假(沒有)的,絳珠仙子是假(沒有)的,前世宿命是假(沒有)的,判詞判曲是假(沒有)的,石頭說話是假的(沒有)的(石頭就是寓意豐碑里程碑)。這一切都是幻境,是幻象,是作者故意設下的障眼法,過濾掉一切幻象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實世界,猶如風月寶鑒,正面是“幻境下的紅塵世界“,反面是”真實的原形世界“。太虛幻境的門聯(lián)是打開現(xiàn)實世界的第一把鑰匙,如果還不明白,看下面兩張圖表。


現(xiàn)實世界的人物與太虛幻下紅塵世界的人物一一對應,是作者筆下最初的人物設計,經(jīng)過文學加工后,創(chuàng)造出太虛幻境,設計出前世宿命和判詞判曲,是真實世界人物的寫照,是紅塵世界人物命運的縮寫。作者通過自己對現(xiàn)實世界的親身體驗,萌發(fā)了反對父母包辦婚姻,宣揚婚姻自由主義的進步思想,若直抒胸臆,必為世俗不容。故只能發(fā)泄在太虛幻境之下,描寫了那些有知識、有思想、有個性、有靈魂的大觀園小姐們婚后只有家族利益結合卻沒有愛情的悲慘生活,一把“辛酸淚”,實為現(xiàn)實世界的寫照。因為在現(xiàn)實世界和紅塵世界之間設有安全防火墻——太虛幻境孽海情天,所以將所有的“辛酸淚”歸結為“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即所謂的前世宿命和判詞判曲,以此來掩蓋自己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情緒,目的是為了宣揚作品思想主題,為了避免世俗偏見,為了逃避文字獄。書中從頭到尾處處體現(xiàn)著“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和天命有歸論的法則,只有當你解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謎語時,方能領悟太虛幻境是假的,并不存在天命有歸論或因果報應說,紅塵世界的人物原型就是來自于現(xiàn)實世界,他們是殊途同歸共命運的,正如《金剛經(jīng)》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筆者認為這就是《紅樓夢》的宏觀大框架,這才是“真事隱、假語存”真正的含義。筆者還認為如果你是普通讀者,那么紅塵世界處處體現(xiàn)的是命運法則;如果你是佛道弟子,那么紅塵世界處處體現(xiàn)的是佛道理念;如果你是青藜學士,那么紅塵世界處處體現(xiàn)的是人情世故。以下解釋圖表中的箭頭關系。
西方靈河-->下世度脫,一場功德:出自第一回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西方靈河跟《西游記》(明代)中意思一樣,都指西方極樂世界。作者認為“婚姻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愚昧落后的傳統(tǒng)世俗觀念,所以借神仙(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下凡造歷幻緣的故事點化世人、度脫世人,為寶黛的愛情故事尋找神化的理由。
讖語<-->天命有歸:書中的讖語、詩詞、戲曲、歌曲、骰牌等大都有隱喻,暗示了天命有歸論的法則。比如金釧兒說“金簪子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結果自己投井死了。 再比如晴雯對小紅說:“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有本事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才算得“,結果沒多時鳳姐就把小紅從寶玉房中挖走,對小紅說:”你明兒伏侍我去罷。我認你作女兒,我一調理你就出息了?!?/p>
一僧一道<-->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僧一道是太虛幻境與紅塵世界的一道橋梁,是維護天命的使者,在紅塵世界中以“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的身份出現(xiàn),起到安排命運、度脫世人的作用。比如第一回一僧一道就說了“好防佳節(jié)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保ㄕ纾┦侩[聽得明白,結果香菱還是在元宵節(jié)被拐走,后來葫蘆廟失火。再比如趙姨娘教唆馬道婆要害寶玉和鳳姐時,一僧一道果斷出手相助化解危機。再比如寶釵金鎖上的八個字也是一僧一道授意刻上去的。但黛玉前世是西方靈河岸邊的絳珠草成仙“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離恨天外”是在太虛幻境外,“灌愁?!笔窃谔摶镁硟龋凳玖索煊窦扔蟹纯姑\的一面,又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所以黛玉的父母并未聽從一僧一道的安排:讓三歲的黛玉“出家”或聽從“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的意見,因此導致了黛玉“玉帶林中掛”的命運,所以“半點不由人”對太虛幻境內的癡男怨女有效。賈寶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的神瑛侍者,不受天命有歸論法則的約束。
林黛玉自讖:書中第二十二回黛玉道:“他原是公侯的小姐(史湘云),我原是貧民的丫頭”,本文認為這句開玩笑式的自讖恰是打開現(xiàn)實世界的第二把鑰匙,后面會詳細論述黛玉的真實身世和這條讖語的可靠性。
林黛玉的勵志故事:作者表面上給黛玉安排了個林家大小姐的身份,而實際上以貧民丫頭的姿態(tài)生活在大觀園中,同上后面論述。黛玉是“心較比干多一竅”,一學就會一點就通,讀書雖比寶玉晚,但從十六回黛玉從蘇州回來到第七十八回,黛玉在心智和才華上是明顯碾壓寶玉的。黛玉初進賈府時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再到元春省親時才華初露鋒芒,再在海棠社中大展才華最終壓過寶釵,再在海棠社經(jīng)營不善的情況下新建桃花社,并當了社長贏得眾人贊許和尊重,最后與寶玉成親(這是后話),是一個孤女勵志的故事。
珍愛-->真愛:神瑛侍者對絳珠草日以甘露灌溉,體現(xiàn)的是珍愛,在紅塵世界中寶玉對黛玉亦是如此。在黛玉淚盡而終后,寶玉才會明白什么叫刻骨銘心的遺憾!什么叫真愛!呼應判曲《終身誤》中“俺只念木石前盟……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賈寶玉和甄寶玉:甄寶玉和賈寶玉年紀、性格都極其相近,“獨他(甄)家接駕四次”點明了甄寶玉的原型是來自于現(xiàn)實世界曹家。甄寶玉的名言是:“必得兩個女兒伴著我讀書,我方能認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賈寶玉的名言是:“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作者對甄寶玉和甄家的描寫都是惜墨如金,一筆帶過,筆者認為甄寶玉是打開現(xiàn)實世界的第三把鑰匙。
悟道<--蠢物:石頭還未經(jīng)歷紅塵世事之前,石頭自稱“弟子蠢物”,一僧一道也稱石頭為“蠢物”,皆因尚未悟道。石頭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tài)的一段故事”之后,反而稱空空道人為“我?guī)熀翁V耶!”說明石頭已經(jīng)悟道??湛盏廊恕奥犎绱苏f,思忖半晌……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笔^的悟道過程也隱喻賈寶玉從凡夫俗子眼中的“天下無能第一”到傳奇式人生的“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成長歷程,后面會詳細講述賈寶玉的成長歷程。
六、 解讀寶黛的前世宿命、判詞判曲和主要詩詞
作者曹雪芹通過將前世宿命、判詞判曲、天命有歸論、佛道理念、世俗制度、家族背景、社會關系、人物性格、成長歷程等各種因素考慮在內推動劇情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事事邏輯通順,件件條理清楚的生態(tài)社會系統(tǒng),不需要外部事件來佐證解讀。書中各式各樣的伏筆和暗語甚多,關鍵處更是三番五次地提醒,前后文邏輯關聯(lián)上都比較緊密,即使篡改了《紅樓夢》某些部分,仍可通過書內其它線索還原作者意圖,尤其是主人公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故事。解讀前世宿命和判詞判曲是破解《紅樓夢》機關的核心步驟。
6.1 前世宿命解析
前世宿命意思是前世中的生活點滴,鑄成今世命中必有此一劫,體現(xiàn)了因決定果,前生決定后世的佛法理念。參透前世宿命能知曉人物的歷史傳承、前因后果,讓人恍然大悟,是小說的“核心人物原型”。前世宿命主要集中在第一回中,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神話故事便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前世宿命,寥寥數(shù)字,卻是全書的畫龍點睛之筆,細思恐極。
第一回,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yǎng),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p>
這一段翻譯為白話文大意是:在西方靈河附近有座赤瑕宮,里面住著一位神仙,他下面有個神瑛侍者,因時常澆灌絳珠草,絳珠草吸收附近仙氣后得道成仙,取名為絳珠仙子。神瑛侍者因動了凡心,趁著太平盛世下凡化緣。絳珠仙子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尾隨下凡,于是有了這一段風月故事。寓意今生寶玉也將效仿神瑛侍者,會無微不至地呵護黛玉珍愛黛玉,而黛玉本受不起寶玉的愛情(她是來還恩而不是來受恩),只能以淚還愛(其他人不算),淚盡恩消離去,留下寶玉繼續(xù)“造歷幻緣”,有如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strong>
“西方靈河”:佛教用語,指西方極樂世界。暗示寶黛前世是神仙本質,需要渡劫超脫,方能煥發(fā)“聰俊靈秀之氣”,方可為“驚世駭俗”的成就。“靈河”:即印度恒河,是佛教興起的地方 ,象征著先進的思想,智慧的源泉,為作品思想主題尋找神化的理由?!霸鞖v幻緣”:由于寶黛前世是神仙本質,所以此次下凡化緣必有一段非同凡響的愛情故事,呼應“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事故更加瑣碎細膩了”。“幻”:指明了是在太虛幻境下的紅塵世界中化的緣。“赤瑕”:指一塊美玉上有紅色的斑點或瑕疵,寓意賈寶玉一生中會有一次刻骨銘心的紅色遺憾?!吧耒陶摺保簳袥]有交代是哪位神仙的侍者,根據(jù)出現(xiàn)地西方靈河,推測是如來座下某位“大神仙“的侍者。僅知他澆灌過絳珠草,所以寓意寶玉是黛玉的守護者或追隨者(類似段譽與王語嫣)。“瑛”:像玉的美石,寓意更需要雕琢,才能煥發(fā)玉的光芒,暗示了寶黛愛情之路雖然迂回曲折,但結果是超塵拔俗的,散發(fā)著玉的光芒。“絳珠草”:絳通降,意為落淚草,解釋今生黛玉愛哭的原因?!敖{珠”:意為紅色的珠子。人是不會流血淚的,猜測是黛玉因過度流淚,打濕衣服被染色之后再掉落形成的紅色淚珠。“三生石畔”:暗示林黛玉有前世、今生和來世之說(后面解釋來世)?!眱H修成個女體”:暗含道行還不夠,解釋黛玉瘦弱多病的原因。前世絳珠草遂得人形后“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寓意今生林黛玉也是一個孤苦伶仃、凄風苦雨的人物形象,決定了她的身世?!半x恨天外”是在太虛幻境外,“灌愁?!笔窃谔摶镁硟?,暗示了黛玉既有反抗命運的一面,又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解釋為絳珠仙子要對神瑛侍者報的恩情,讀完前80回后分析,在這段恩情里已經(jīng)含有了大量的真情在。絳珠草很容易聯(lián)想到花開花落,猜測在絳珠草開花之際,還盡一生的眼淚?!八认率罏槿耍乙踩ハ率罏槿恕保阂粍t解釋了寶玉比黛玉大一歲的原因,二則是林黛玉的出現(xiàn)打亂了金玉良緣的命運安排,寶黛是木石前盟,二寶是今世的金玉姻緣,沒有孰是孰非?!鞍盐乙簧械难蹨I還他”:解釋黛玉愛哭和先寶玉而去的原因,淚盡恩消情斷而終。
6.2 判詞判曲解析
判曲是警幻仙子們根據(jù)這段“瑣碎細膩”的風月故事創(chuàng)作的歌曲《紅樓夢》,供仙子們娛樂消遣用,是小說的”大綱”。根據(jù)第五回警幻道:“就將新制《紅樓夢》十二支演上來?!敝械摹靶轮啤眱勺滞茢喑鲈撉窃谏耒陶摺跋路苍鞖v幻緣”約八年后寫的,結合前世宿命中絳珠仙子尾隨神瑛侍者下凡報恩的行為,猜測今生黛玉的出現(xiàn)打亂了寶釵“金玉姻緣”的命運安排,導致舊制無效,新制了《紅樓夢》。判曲總共有13首分為1首引子、11首人物曲和1首結尾曲,歌曲的引子為: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p>
“奈何天”全書中出現(xiàn)過四次,隱約透露著對命運無可奈何的嘆息。“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中的“金”指薛寶釵,“玉”指林黛玉,“悼玉”指悼念黛玉,“懷金”可能指感傷懷念寶釵,也可能是一起悼念林黛玉和薛寶釵,暫不深究。第一首《終身誤》寫的是薛寶釵和賈寶玉。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p>
“山中高士晶瑩雪“指薛寶釵,”世外仙姝寂寞林“指林黛玉。描寫的是在黛玉死后,寶玉對“木石前盟”黛玉一直念念不忘,縱然和寶釵結了婚,還是心心念念著黛玉,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緣”成了“美中不足”。說明寶玉對黛玉是真愛,愛情??菔癄€此志不渝,縱然把二寶撮合到一塊,也是強扭的瓜不甜。第二首《枉凝眉》寫的是林黛玉和賈寶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閬苑仙葩”指絳珠仙草即林黛玉,“美玉無瑕”指通靈寶玉即賈寶玉。描寫的是寶黛兩人,“好事多磨”最終走到一起,但他們的愛情卻是水中月鏡中花,是一段美夢破滅悲痛欲絕,流淚至終的故事。其中“水中月鏡中花”意為虛幻的不真實的美好景象,一觸即碎。分析完判曲的前三首后,明確了《紅樓夢》是在書寫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故事,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美夢破滅沒得到幸福,薛寶釵和賈寶玉縱然結了婚,但兩人間沒有愛情也沒得到幸福。
判詞是在太虛幻境處有記載在案的天命,一幅畫再結合幾句詩詞簡單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性和生平事跡,是與太虛幻境相關的一干癡男怨女的命運的縮寫,正冊是小說的“主干人物原型”,副冊和又副冊是小說的“枝干人物原型”。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特例,是合在一起的,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钡?句嘆的是寶釵的德才,第2句憐的是黛玉的詩才,第3句是林黛玉掛(死),第4句是薛寶釵“埋”,既有埋沒佳人之意又含有死亡之象。
在判詞中將釵黛合一,一則暗示了釵黛在命運上有共同點,判曲中前三首也暗示了寶黛釵三人的愛情結局,再由前八十回可知主線也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故事,推斷出全書的主線都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故事。二則暗示釵黛的命運既有脫離已定命運的一面,又逃脫不了最終命運的安排。這一層意思怎么理解?林黛玉前面已經(jīng)說過不表了。薛寶釵比寶玉大兩歲,林黛玉比寶玉小一歲,推斷出薛寶釵前世是三人中最先下世為人的,所以寶釵的命運本應該在她下世為人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設定好了,但由于黛玉的出現(xiàn)打亂了寶釵“金玉姻緣”的命運安排,所以寶釵也就有了脫離已定命運的一面,呼應第三十六回,寶玉夢中一句“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也解釋了癩頭和尚讓黛玉出家、送寶釵金鎖的原因。在黛玉淚盡而終后,寶釵再繼續(xù)執(zhí)行“金玉姻緣”的命運時,卻是“美中不足”,“同床異夢”了。
分析完前世宿命和判詞判曲后,再結合第一回一僧一道的話“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北疚淖髁巳缦驴偨Y:
賈寶玉和林黛玉是一對木石前盟,是前世的宿命,是寶玉心中的唯一真愛,象征著婚姻自由主義,卻是好事多磨功虧一簣。
賈寶玉和薛寶釵是一對金玉良緣,是今世的姻緣,是世人眼中的門當戶對,象征著父母包辦婚姻,卻是美中不足同床異夢。
6.3 《葬花吟》解析
第二十七回,《葬花吟》節(jié)選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抷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有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公認為是林黛玉自己的寫照,后三句在文中被提及過幾次,應該是《葬花吟》的重點部分。筆者解讀為”三月香巢已壘成”說寶黛婚姻已成定局,已筑好愛巢,“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獨此一句十言)”預示賈府被抄后人去梁空的景象,也導致了寶黛婚禮的破滅。“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抷凈土掩風流!” 凈土:佛教術語,指圣者居所,無于五濁,再結合”質本潔來還潔去”猜測黛玉被埋在佛教之地,是高貴純潔的一生?!皬娪谖勰紫萸稀彪y道死之前還有個小插曲?且略過?!拔床穬z身何日喪?他年葬儂知有誰?”是作者故意設下的一個懸念,暗示有驚人的情節(jié)。“花落人亡兩不知!”表明黛玉死時,寶玉并沒有在身邊,他不知道她死了。結合判曲“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說明黛玉臨死時在“枉自嗟”,在感嘆命運如此不公;寶玉在“空勞牽掛”,雖在擔憂牽掛著黛玉卻不能做有所裨益的事。
6.4 莫怨東風當自嗟解析
第六十三回,黛玉抽到的簽,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
“莫怨東風當自嗟“結合《唐多令·詠絮》中的”嫁與東風春不管“,東風應該指的是寶玉。再結合《枉凝眉》中的“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闭f明黛玉臨死時沒有埋怨寶玉,在感嘆 命運如此不公,“卿何薄命”,暗示了造成黛玉的悲劇命運并非寶玉,另有元兇。
6.5 《唐多令·詠絮》解析
第七十回,《唐多令·詠絮》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嘆今生誰舍誰收?” 還是作者故意設下的一個懸念,暗示有驚人的情節(jié)。“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苯Y合黛玉之前擲骰子的骰牌名為“莫怨東風當自嗟”東風應該指寶玉,用東風形容寶玉,表明有名無實。筆者解析為黛玉雖然嫁了寶玉,卻有名無實,未完成春宵一刻,你走后,我淚如汪洋大海(淚盡而終)。
6.6 冷月葬花魂解析
第七十六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前半句是史湘云所說,后半句是黛玉所說,為她自己的讖語?!盎ɑ辍币鉃榭偦ㄉ?、“精神領袖”,寓意黛玉是大觀園中所有小姐丫頭們的代表,它的凋謝應該更能突出作品的思想主題,因而也能居金陵十二釵之首。結合《桃花行》里的詩句“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再結合無論是絳珠草、芙蓉花(簽讖)、桃花(桃花社)還是紫娟(丫鬟),都是紅色花朵,所以本文推測林黛玉會在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穿一身紅妝淚盡而終,再具體點猜測黛玉在她的婚禮上淚盡恩消情斷而終,猶如一朵紅花枯萎凋謝,既呼應了“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又呼應了《葬花吟》。
林哥哥四萬余字系統(tǒng)性解讀《紅樓夢》—寶黛釵愛情篇(二)
作者:林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