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年少虛垂淚
8.18??周二??晴轉(zhuǎn)暴雨
其服也鄉(xiāng)
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mào)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國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睅浰家粴炙轃o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一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shù)百人矣。短刃并發(fā),出于不意,被掠數(shù)里而去。
紅毛國曾答應(yīng)同中國互相進(jìn)行貿(mào)易。我邊境統(tǒng)帥見他們?nèi)硕?,不許上岸。紅毛國人請求說:“賞給我們氈子大的一塊地方就夠了。”統(tǒng)帥心想,氈子大的一塊地方也容不下幾個人,就答應(yīng)了他們。紅毛國人把氈子鋪在岸上,開頭只能容下一個人;拉一下氈子,就能容下四五個人;一邊拉氈子,一邊登岸。不一會兒,氈子大得有一畝地左右,好幾百人已經(jīng)登岸了。他們突然一齊拿出短刀,進(jìn)行侵略。因?yàn)槌鲇谖曳揭饬现?,被他們掠奪去了好幾里面積的土地。
高宗有八子,天后所生者四人,自為行而睿宗最幼。長曰弘,為太子,仁明孝友,后方圖臨朝,鴆殺之,而立次子賢。賢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欲以感悟上及后,其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歸!”而賢終為后所斥,死黔中。
唐朝皇帝高宗,身體虛弱,經(jīng)常生病,于是就把國家大事委托給皇后武則天,讓她代他決斷處理國事,于是國家行政大權(quán),一時移到武后的手上。武后是一個富有政治天才,懷有極大野心、手段又很殘忍的女子,她把原來的太子李忠廢除,再立李弘做太子,后來又把太子弘毒死了,再立李賢做太子。李賢也是高宗的兒子,歷史上稱他為章懷太子。他眼看著武后把太子弘害死了,日夜憂慮,自己知道也總有一天要受害,但是他性格懦弱,不敢明白說出來,于是寫了一首歌詞交給宮里的樂工們歌唱,希望武后聽了能夠感悟。這一首歌詞是這樣的:“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性瓶?,四摘抱蔓歸!”它的意思是:在黃臺下邊種的瓜啊!它的果實(shí)一個個的成熟了!經(jīng)過一次采摘,瓜是茂盛的,再摘瓜便稀疏了!三次采摘,還可以,四次采摘,只得抱著瓜藤回去了!這分明是一首很可憐的乞命求饒的歌辭,他拿瓜來比擬自己的兄弟。本來兄弟是手足之親,缺少了一個,也是傷心的,又有什么“一摘使瓜好”和“三摘尚云可”的呢?我們讀這一首歌,應(yīng)該了解到作者所處的境地:他天天在武后的魔掌控制之下,極端恐怖,哀求武后手下留情,期望著今后不再施毒手,過去的不敢計(jì)較了,所以還迫得說句“好”和“可以”,可惜章懷太子也難逃厄運(yùn),不久武后強(qiáng)迫他自殺了。
譬有人于此,其子強(qiáng)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鄰家之父,舉木而擊之,曰:“吾擊之也,順于其父之志?!眲t豈不悖哉!
古代有一個人,因?yàn)樗膬鹤訌?qiáng)暴蠻橫不成材,所以父親就拿鞭子打兒子。鄰居的老大爺跑上來,也掄起大木棒幫著打,并且說:“我來打他,是順著他父親的心意做的。”這樣,豈不是很荒謬嗎?這則寓言的意思是反對那些借口助天誅罪而攻伐他國的行為。墨子是承認(rèn)“天志”的,故以父比天,兒子錯了,父親可以鞭笞,用不著鄰父舉木而擊;他國有亂,自有天誅,用不著鄰國興兵動武。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xiàn)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蛦柶涔?,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笨驮唬骸懊裰胖矢偠吨?,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bǔ)矣?!焙喿釉唬骸叭??!?br/>
邯鄲地方的老百姓在正月初一給簡子進(jìn)獻(xiàn)斑鳩,簡子非常高興,重重地獎賞他們。有個客人問他是什么緣故。簡子說:“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恩惠之意?!笨腿苏f:“老百姓知道您要放生,所以爭相把它抓來,死掉的就很多了。您如要讓它們活,不如禁止老百姓捕捉。捉來又把它放掉,恩惠已經(jīng)彌補(bǔ)不了過失呀?!焙喿诱f:“是這樣的。”后人用“簡子放生”比喻放生一個,害死一群,充分暴露了剝削階級所標(biāo)榜的仁慈的實(shí)質(zhì)。
青丘之山,九尾之狐居焉。將作妖,求髑髏而戴之,以拜北斗而徼福于上帝。遂往造共工之臺以臨九丘,九丘十藪之狐畢集,登羽山而人舞焉。有老狽見而謂之曰:“若之所戴者死人之髑髏也。人死肉腐而為泥,枯骨存焉,是為髑髏。髑髏之無知,與瓦礫無異,而其腥穢瓦礫之所不有。不可戴也?!鴽r敢以瀆上帝!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禍?!毙形粗灵懖?,獵人邀而伐之,攢弩以射其戴髑髏者,九尾之狐死。
有一頭九尾狐貍住在青丘山。它將要興妖作怪,便找了一個髑髏戴在頭上作裝飾,向北斗星朝拜,想求得天帝賜福。接著筑了一座共工臺,高踞在群山之上,把各山各湖的狐貍都召集來。然后登上羽山,像人一樣舞蹈。有一只老狽警告它說:“你所戴的不過是死人的骷髏啊,人死以后,肉腐爛化為泥土,只留下枯骨,這便是骷髏。骷髏是完全無知的,與瓦片碎石一樣;但又腥又臟,連瓦片碎石也不如,不可以戴在頭上。更不能用來褻瀆天帝!天帝是不可隨便觸犯的。如果不改悔,你一定要遭受大禍?!本盼埠鼪]有聽狽的話,仍舊戴著骷髏到處跑。它還沒有走到閼伯山,便遭到了獵人的攔擊。獵人們用弩發(fā)箭,集中射擊,九尾狐便一命嗚呼了。這則寓言是諷刺那種喬妝打扮而飛揚(yáng)跋扈,胡作非為的人。
一吏犯贓致罪,遇赦獲免。因自誓以后再接人錢財(cái),手當(dāng)生惡瘡。未久,有一人論者,饋鈔求勝。吏思立誓之故,難以手接。頃之,則思曰:“你即如此殷勤,且權(quán)放在我靴筒里?!?br/>
有一個小官兒,因?yàn)樨澪凼苜V犯了罪,碰上大赦沒受到處罰。他于是賭咒說:“以后再受賄,用手接人家的錢,就長惡瘡罷!”過不多久,有一個打官司的人,送他一筆錢希望贏得官司。這個小官兒,因?yàn)橘€了咒不敢用手接錢。猶豫了一會兒,想出了一個辦法說:“你既然這樣殷勤,就暫且將錢放在我的靴筒里吧?!?br/>
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柳宗元,字子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的時候,文章就寫得很好,名氣很大,后來中了進(jìn)士,當(dāng)御史大夫時,因參與新政被貶到雍州去做司馬,后又調(diào)到柳州去當(dāng)刺史。他死后,柳州人因?yàn)榧o(jì)念他生前對柳州的功績,建廟奉祭他。韓愈是當(dāng)時的大文豪,他眼見好友柳宗元被小人所讒,郁郁不得志地死去,替柳宗元寫了一篇墓志銘。銘中有一段這樣說:“唉!讀書人要到窮困的時候,才能看出他的氣節(jié)?,F(xiàn)在有些人平常居住在黑巷里的時候,大家互相愛慕,用酒食來做游戲追逐,很和藹地笑語著,好像是能夠拿出肺腑給人看的知己;還指著天地,流著眼淚,說著生死與共的話,裝得很誠懇可信。但是如果有一天為了點(diǎn)兒小小的利害便沖突起來,即使像毛發(fā)一樣的小事,也會鬧得翻臉不認(rèn)人了。你如果被人擠得掉到陷阱里面去,他不但不會求援救你,反而會拿了石頭來打擊你,這種人是很多的。不開化的人和禽獸尚且還不忍去做的事,他們怎么會自以為做得很對呢?”
一老鼠避一瓶中,貓捕之不得,以須略鼠,鼠因噴嚏。貓?jiān)谕夂粼唬骸扒q!”鼠曰:“汝豈真為我壽?誘我出,欲嚼我耳!”
有一只老鼠躲在瓶子中,貓捕不到它,就用胡須去拂掠老鼠的鼻子,老鼠因而打起噴嚏來。貓?jiān)谄孔油忸^友好地呼喚說:“千歲!”老鼠說:“你哪里真在為我祝壽?不過是想把我誘出來,吃我的肉罷了!”這則寓言說明對于敵人要認(rèn)清其本質(zhì),不被一時的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不被一些花言巧語所欺騙。
春秋時期,鄭國和息國位于現(xiàn)在河南省的中部,兩國緊密相連,都是比較小的諸侯國。它們與周室同宗,都姓姬。息國雖然是個很小的國家,可是他的國君卻不能與鄰國友好相處,經(jīng)常與毗鄰的鄭國爭吵不休。公元前712年,息國又與鄭國發(fā)生了沖突。息國國君很不冷靜,不自量力,竟下令派兵攻打鄭國。在這場息國與鄭國的戰(zhàn)爭當(dāng)中,息國沒有考慮這次出兵是否正義;沒有考慮自己是個小國,不自量力;沒有考慮要與自己同姓的、相鄰的兄弟國家友好相處;沒有分清是非曲直;根本認(rèn)識不到自己的過錯。息國存在這五項(xiàng)致命弱點(diǎn),自己全然不知,毫不醒悟。息國國君不顧一切后果,盲目指揮息軍與鄭軍作戰(zhàn),結(jié)果遭到慘重失敗,息君狼狽逃回。后來,息國終于被另一個強(qiáng)大的國家楚國滅掉。后人在評論息國和鄭國這場戰(zhàn)爭時說:息國國君犯五不韙(5個大錯誤)而仍然一意孤行,結(jié)果遭到慘敗,是罪有應(yīng)得。成語“冒天下之大不韙”即由此演化而來。冒:冒犯;不韙:不是,錯誤。意思是指犯了天下最大的錯誤?,F(xiàn)在多指公然不顧全世界人民或全國人民的反對而干壞事。此成語亦可見于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書中說,“自正始以來,而大義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大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
傅顯喜讀書,頗知文義,亦稍知醫(yī)藥,性情迂緩,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輒問:“見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見,喘息良久。魏問相見何意,曰:“適在苦水井前,遇見三嫂在樹上作針黹,倦而假寐。小兒嬉戲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慮。男女有別,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覓兄。”魏大駭奔往,則女已俯井哭子矣。
傅顯喜歡讀書,很通文章禮義,也懂一點(diǎn)兒醫(yī)藥知識,只是性情迂腐遲鈍,看上去就像一個萎靡不振的老學(xué)究。一天,他踱著方步來到集市上。逢人就問:“看到魏三兄了嗎?”有人指給了地點(diǎn),他又踱著方步走去。等和魏三相見以后,又定神息氣,半天沒有開口,魏三問他找自己有什么事,傅顯這才說:“剛才我在枯水井旁,看見三嫂在樹下做針線活,她疲倦了在那兒打盹。您家的小孩卻跑到井旁去玩,離井口不過三五尺遠(yuǎn),好像值得憂慮,只因?yàn)槟信袆e,不便叫醒三嫂,所以到處找您。魏三一聽,非常驚慌,急忙轉(zhuǎn)身奔去。等他趕到時,他的妻子已經(jīng)趴在井口痛哭兒子了。
春秋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史,又名史魚。他曾多次勸說衛(wèi)靈公,但所提意見沒有被采納。后來,史魚病重,臨死時,他告訴他的兒子,在他死后不要把尸體裝進(jìn)棺材,要實(shí)行“尸諫”。衛(wèi)靈公知道后,對史魚大加贊揚(yáng)??鬃右舱f他是個“正直”的人。戰(zhàn)國時,齊國有個貴族出身的人叫田仲,又叫陳仲子。他的哥哥是一位食祿萬鐘的富翁,但田仲離開了哥哥,靠織草鞋為生,自命清高不凡。戰(zhàn)國時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荀子認(rèn)為,史魚、田仲的行為實(shí)際上是欺世盜名。荀子說:“沒有比盜名這種行徑更邪惡的了,它甚至比盜貨更惡劣?!?br/>
從前,齊國有一個人和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齊人總是睡足了才起來,然后就出門去了,回來時吃得酒足飯飽。妻子問他去哪里,他說:“還去哪里呢?那些有錢有勢的人請我吃飯呀!”時間久了,妻子覺得可疑,便對妾說:“我家丈夫每天出去,總是吃飽喝足才回來。問他跟誰一起,他總說是有錢有勢的人招待他。這就怪了,怎么只是別人請他,從來沒見他請回一個來我們家做客?我想明天暗中跟在他后面,看他究竟去了什么地方?!辨f:“行,我也覺得奇怪?!钡诙煸绯?,妻子暗中隨丈夫外出。走遍城中,都不見任何人與丈夫交談。終于,丈夫在拐了幾個彎之后,走到東郊亂墳叢中,向前來祭供死者的人乞討祭供后殘剩的酒食;如果不夠,又抬頭東張西望,到別處乞討。原來這就是他“酒足飯飽”的方法!
妻子回家把所見到的情況告訴了妾,并嘆息道:“我們嫁了他,希望寄托終身,日后能得到幸福,想不到他竟在背地里干出這種下流的勾當(dāng)!”妻妾二人十分悲傷,一邊抱著痛哭,一邊咒罵丈夫。不一會兒,丈夫從外面回來了。他不知道自己的丑行已經(jīng)敗露,還揚(yáng)揚(yáng)得意地在妻妾面前自我夸耀,然后罵她們說:“你們這些女人啊,真沒有用!平白無故哭什么?你看我,每天都有人請我吃酒吃肉!不管你們,我要睡覺去了?!彼贿呑撸贿呑匝宰哉Z地說:“唉,今天那家人真有錢?。 逼?、妾見丈夫這樣無恥,哭得更傷心了?!褒R人驕妻”指齊人在妻妾面前驕傲、炫耀。后世借這個典故譏諷那些權(quán)貴,他們表面上揚(yáng)揚(yáng)得意,背地里卻干了許多不可告人的勾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