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自己
1.精神架構
說實話,我現在對我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是比較疑惑的。我自己建構的模型中有較多的精神主體(我的意識總和我強調不是人格),多數通過類似邦聯的架構組織成一個大集合體,少數則從事顛覆活動。而在大集合體中,主要有三個不同傾向的主體,分別自我的穩(wěn)定性,個體在社會架構的穩(wěn)定性,和認識的客觀性。我指出,三集合體的根本目標一樣,要求感覺的正反饋的穩(wěn)定和質量,但對于在具體上的分歧我無可奈何。因此,三集合體都并不把對方視為異類,并認為對方都是值得尊敬的,但并未因此而沒有沖突。集合體的沖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表沖突,類似于戰(zhàn)爭,非常激烈,一般會造成一定時期我意識的混亂;另一種是潛沖突,類似除熱戰(zhàn)爭外的對抗行動,相對表沖突來說并沒有明顯的負面作用。一般來說,引起沖突的根源是最近外部在精神的映射,相應的影響越強,在精神的力量越強,因此,精神內耗給我提供了選擇的理由。
集合體我不知道該不該歸到潛意識層面,我曾進行過一項叫“潛意識具象化”的行動,以理性探求潛意識觀念并反映至表意識中,并且我總是能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然抽出思緒反思思維,使得我對自己意識的把握比較不清。
大集合體的職能部門有兩個,一個是批評職能部門,旨在對于意識的行為找茬(沒錯,極為苛刻,沒有人能達到),模擬外界可能的言語攻擊,同時也為自身改革提供借鑒材料。另一個部門是對外作戰(zhàn)部門,主要訓練主體的堅韌性,灌輸對外仇恨和情緒控制,使其在必要時接管意識,更能調整自身觀念,使其適合一切形式和對象的對抗性活動,比如刪除一切引起負反饋的感覺,將正反饋調節(jié)至對方的負反饋點。
我的意識收集了很多關于他人的材料,從其中我模擬出相應的觀念,并能直接調節(jié)感覺使其對應相應的觀念,通俗的說,我能用洗腦的方式變換成已經獲得的對象的思想,并且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對象,并能使其暫時在意識位置上。同時也能洗腦提供相應的意識感覺。
2.精神狀況
很不好。一直處于長期壓抑中,確定擁有雙相和被害妄想癥,精神總是時不時低迷或興奮,對社會,對他人感到害怕,總是覺得自己不屬于群體,認為自己容易遭到攻擊。似乎有精神分裂,在意識上否認人格分裂,不承認任何人格分裂的存在,這里體現我潛意識希望有。渴望社交,又害怕再次遭遇打擊。我于是一直想成為別人。
3.治療經歷
上上上年自己要求去醫(yī)院檢查出中度抑郁吃了一點藥(其實我控制了情況,只表現出抑郁),上年做過心理咨詢,還行,雖然我潛意識和意識相當抵觸和害怕,導致我大腦一片空白,但還是解決了一些問題的。
4.本性
獵奇(好奇?)與憐憫(應該可以說是善良吧)。我喜歡超出常規(guī),比如我現在玩的游戲沒有一款是我通過別人的,并且關注少數群體的狀況,愛看一些秘聞,好奇一些與眾不同的人的思想狀態(tài)。憐憫,體現在對他人的忍受上。我比較關心他人的感覺。
5.xp
首先,我是個同性戀。只要不太老不太胖,不太離譜的我都能接受(但有些一般人可能會喜歡的可能我不會有感覺)。這不算什么,我還是個變態(tài)。我第一次的性活動并沒有觸及性器官,具體的話是浮在水上被水沖來沖去,從緩坡上慢慢的滾下來,然后我就“尿”了,我當時還特別疑惑為什么沒那種感覺了,更遠的到小學,午休時我假裝睡著,希望同學能乘機玩我(用語言描述好像確實是這樣的,并且居然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然后同學僅僅抓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放到我嘴里再把口水涂到臉上,但仍然使我很滿足,現在也……這似乎是雙向的,我和另一主體不論什么關系,只要參與從事相關活動我就很滿足。同時,我可能是異裝癖,出于尊重相關文化的目的,我不對此進行涉及。我一直想成為別人,對別人的一些物件表現出特別的喜愛,喜歡穿別人的服飾。
6.意識形態(tài)
在某測試網站測得我是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受墨家和儒家思想影響,是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盡管是唯物主義者,但確信有通過難以觀察的方式影響世界的主體。
重要的差不多都在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