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炸雞”上熱搜,為什么被網(wǎng)友罵慘了?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昨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雪」。
正當我想上微博,想看看汪小菲又說什么驚世駭俗的話時,一條熱搜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條熱搜的導語是這么說的:
“初雪吃炸雞已經(jīng)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新風潮,是迎接小雪的專屬儀式感?!?/p>
我一看,那是嚇得我冷汗直冒啊,原來小雪要吃炸雞,難道是我落伍了?
于是我趕緊去問一下我的好朋友,他是這么回答的:
看來小雪不吃炸雞,不是我的問題啊。
于是我接著看這個熱搜,我發(fā)現(xiàn)最熱的那條微博視頻更是重量級。
視頻一開始的走向還很正常:
“小雪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忽然,畫風就變了。
“在第一場大雪來臨的時候,大家總會叫上自己的親朋好友,看著窗外的飄雪,一邊吃炸雞一邊互訴衷腸…”
就這位做視頻的小編,我能理解Ta腦海里對于吃炸雞的美好設想,是和親朋好友一起,一邊吃炸雞一邊看雪。
但是大兄弟,我們在小雪真不吃炸雞這玩意?。?/p>
雖然小雪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并不起眼,但在這一天,還是有許多傳統(tǒng)美食來應節(jié)的。
比如在南方某些地方,小雪有著吃糍粑的習俗:
而土家族的小伙伴則會開始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活動,用「刨湯」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小雪吃這些我都還能理解,但吃炸雞?抱歉我真的完全不能理解。
就這種扯淡到極點的話題,居然能上微博熱搜,還能有4800多萬的閱讀量。
是不是炸雞最近賣不出去,炸雞店老板急了???
不過幸好,評論區(qū)除了大量的水軍以外,也不乏暴躁網(wǎng)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經(jīng)常能在微博熱搜上看到一些“xx的第一杯xx”之類的熱搜。
比如秋天來了,就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其實一開始媒體在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時,很多小伙伴還挺樂在其中的。
畢竟有了這個理由,他們就能光明正大地喝奶茶了。
2021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剛火起來的時候,許多奶茶店直接爆單。
東北奶茶品牌700CC的一家門店,?一小時超過100單,全天營業(yè)額超過了1.3萬:
云南的喏喏茶,接連爆單排隊超過2小時。?
老板和店員“幾乎累暈在店里”:
大伙也很樂意玩這個梗,整起了各種狠活:
然而后面媒體不厭其煩地繼續(xù)炒作的時候,網(wǎng)友就開始有點生氣了。
比如冬天來了就有“冬天的第一頓火鍋”:
春天呢,就有“春天的第一口青團”:
夏天則是“夏天的第一個冰淇淋”。
每個季度都推送這些熱搜也就算了,問題是隔三差五都要在熱搜上掛著,這難免就讓人有點不耐煩了。
最最夸張的就是奶茶,你能在一年365天都看到微博在推奶茶熱搜。
比如立春、立秋、立冬的第一杯奶茶:
2021年、2022年的第一杯奶茶:
無數(shù)網(wǎng)友從最開始的圖一樂,到后面開始不耐煩,再到最后出離憤怒。
沒有人愿意再上微博的當,他們只希望營銷號們原地爆炸。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問了:
為什么營銷號老是喜歡營銷“xx的第一杯xx”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為了培養(yǎng)消費者“儀式感消費”的習慣。
就像端午節(jié)我們習慣了吃粽子,中秋節(jié)習慣了吃月餅一樣。
倘若以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為大家共識的話,奶茶店的生意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平心而論,在生活中有多點儀式感并不是什么壞事。
年輕人通過物質(zhì)消費,能滿足對品質(zhì)生活、精神世界的高要求。
同時儀式感作為生活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也逐漸被賦予了更多的附加價值和神圣意義。
比如去年火起來的“冬天的第一杯熱紅酒”,既能暖胃,也能增添一絲小資情調(diào)。
但儀式感消費太多的話,對我們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現(xiàn)代社會所不斷創(chuàng)造、并且不斷向我們灌輸了很多東西:那些越來越多創(chuàng)造出來的購物節(jié),越來越多自我獎賞的名目等等。
每到那一刻,我們好像被“儀式感”裹挾住了太多的生活,我們被“應該”綁架了太多的要求。
回過頭來看,我們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小雪第一份炸雞”,不過是商家巧立的名目罷了。
我所理解的儀式感,不是我們“應該”做什么,而是我們“想要”做什么,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這一切的前提是這是屬于你的儀式感,是自愿的、并非被強迫的,不是別人口中“這個時間點該做的事”。
別讓儀式感掌控了你的選擇,跟著自己的內(nèi)心走,才能找到生活中屬于自己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