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環(huán)境學參考書目
哈羅德·伊尼斯(Harold Innis)
《帝國與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傳播的偏向》,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變化中的時間觀念》,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
《機器新娘——工業(yè)人的民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譯林出版社,2011
《媒介即按摩:麥克盧漢媒介效應一覽》,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媒介與文明》,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指向未來的麥克盧漢:媒介論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余韻無窮的麥克盧漢》,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麥克盧漢書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麥克盧漢如是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加)埃里克·麥克盧漢等:《麥克盧漢精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范龍:《媒介現(xiàn)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
胡易容:《傳媒符號學:后麥克盧漢的理論轉(zhuǎn)向》,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李曦珍:《理解麥克盧漢:當代西方媒介技術哲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
李西建:《美學麥克盧漢:媒介研究新維度論集》,商務印書館,2017
李昕揆:《印刷術與西方現(xiàn)代性的形成:麥克盧漢印刷媒介思想研究》,商務印書館,2018
(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麥克盧漢與虛擬實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加)菲利普·馬爾尚:《麥克盧漢傳:媒介及信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美)蘭斯·斯特拉特:《麥克盧漢與媒介生態(tài)學》,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
(加)馬塞爾·德尼西:《馬歇爾·麥克盧漢:無意而成的符號學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
《娛樂至死》,中信出版社,2015 札記
《童年的消逝》,中信出版社,2015 札記
《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何道寬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札記
(美)蘭斯·斯特拉特:《震驚至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0 札記
羅伯特·洛根(Robert K. Logan)
《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字母表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被誤讀的麥克盧漢:如何矯正》,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什么是信息:生物域、符號域、技術域和經(jīng)濟域里的組織繁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9
《心靈的延伸:語言、心靈和文化的濫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9
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
《數(shù)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軟邊緣:信息革命的歷史與未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軟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歷史與未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思想無羈》,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手機:擋不住的呼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萊文森精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新新媒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人類歷程回放:媒介進化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鄭燕:《人是媒介的尺度 保羅·萊文森媒介思想研究》,山東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約書亞·梅洛維茲(Joshua Meyrowitz)
《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沃爾特·翁(Wailer J.Ong)
《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詞語的技術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札記
丁松虎:《 口語文化、書面文化與電子文化 沃爾特·翁媒介思想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德里克·德克霍夫(Derrick de Kerckhove)
《文化肌膚:真實社會的電子克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8
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城市發(fā)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9
《技術與文明》,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城市文化》,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機器的神話:技術與人類進化》,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5
《機器的神話:權(quán)力五邊形》,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5
《生活的準則》,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
《烏托邦的故事:半部人類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美)唐納德·米勒:《劉易斯·芒福德傳》,商務印書館,2015
(美)唐納德·米勒編:《劉易斯·芒福德讀本》,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
曼紐爾·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網(wǎng)絡社會的崛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認同的力量 第 2 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千年終結(jié) 第 2 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網(wǎng)絡星河:對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和社會的反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網(wǎng)絡社會:跨文化的視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對話卡斯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傳播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edirch Kittler)
《留聲機 電影 打字機》,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實體之夜 基特勒論文選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
車致新:《媒介技術話語的譜系:基特勒思想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技術與時間 1 愛比米修斯的過失》,譯林出版社,2012
《技術與時間 2 迷失方向》,譯林出版社,2010
《技術與時間 3 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譯林出版社,2012
《手和腳:關于人類及其長大的欲望》,新星出版社,2013
《人類紀里的藝術:斯蒂格勒中國美院講座》,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
《南京課程:在人類紀時代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
《象征的貧困1:超工業(yè)時代》,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
《象征的貧困2:感性的災難》,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
張一兵:《斯蒂格勒 技術與時間 構(gòu)境論解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陳明寬:《技術替補與廣義器官 斯蒂格勒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21
雷吉斯·德布雷(Régis Debray)
《媒介學引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普通媒介學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媒介學宣言》,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圖像的生與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阿連德和德布雷的談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其他
李潔:《傳播技術建構(gòu)共同體:從英尼斯到麥克盧漢》,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李明偉:《知媒者生存:媒介環(huán)境學縱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王冰:《北美媒介環(huán)境學的理論想象》,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張詠華:《媒介分析:傳播技術神話的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胡翌霖:《媒介史強綱領:媒介環(huán)境學的哲學解讀》,商務印書館,2019
胡翌霖:《什么是技術》,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梁頤:《理解媒介環(huán)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劉永謀:《技術的反叛》,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
(美)林文剛:《媒介環(huán)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美)伊麗莎白·愛森斯坦:《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加)戴維·克勞利:《傳播的歷史技術、文化和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美)阿瑟·伯格:《媒介分析技巧 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美)羅杰·菲德勒:《媒介形態(tài)變化:認識新媒介》,華夏出版社,2000
(英)奧利弗-博伊:《媒介研究的進路》,新華出版社,2004
(美)丹尼爾·杰·切特羅姆:《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從莫爾斯到麥克盧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白俄)葉夫根尼·莫羅佐夫:《技術至死 數(shù)字化生存的陰暗面》,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
(美)布萊恩·阿瑟:《技術的本質(zhì):技術是什么,它是如何進化的》,浙江人民社,2014
(美)唐·伊德:《技術哲學導論》,上海大學社,2017
(英)馬修·富勒:《媒介生態(tài)學 : 藝術與技術文化中的物質(zhì)能量,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
(美)埃爾基·胡塔莫,(芬)尤西·帕里卡編:《媒介考古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美)麗莎·吉特爾曼:《紙知識:關于文檔的媒介歷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
(意)伊沃·夸蒂羅利:《被數(shù)字分裂的自我》,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1
(意)科西莫·亞卡托:《數(shù)據(jù)時代》,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1
媒介道說系列
(韓)康在鎬:《本雅明論媒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加)菲利普· N.霍華德:《卡斯特論媒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加)杰弗里·溫洛斯普:《基特勒論媒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英)約翰·阿米蒂奇:《維利里奧論媒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英)保羅· A.泰勒:《齊澤克論媒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美)戴維·J.貢克爾,(英)保羅·A.泰勒:《海德格爾論媒介》,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德)哈特穆特·威斯勒:《哈貝馬斯論媒介》,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