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修煉 | 肖邦:“生于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于世界”


“生于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于世界?!?/strong>今天看來,這依然是對肖邦中肯的評價。與“日心說”的創(chuàng)立者哥白尼、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等人一樣,肖邦已然成了波蘭的象征和國家的名片,其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音樂、鋼琴的范疇。
01.
人物簡介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Frédéric Fran?ois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甚有影響力和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波蘭音樂史上極重要的人物,也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肖邦父親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他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chuàng)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肖邦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39歲時因病英年早逝。
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曲、十余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大提琴奏鳴曲和搖籃曲等。
肖邦一生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鋼琴曲,世人稱之“鋼琴詩人”。
“肖邦換李斯特”的小故事~
肖邦初到法國巴黎時,經(jīng)濟狀況不佳。當時巴黎的音樂愛好者對他這位鋼琴奇才還知之不多,他們所崇拜的只是譽滿全球的李斯特。
一天晚上,李斯特舉行公演,音樂廳里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
按照當時音樂會的慣例,在演奏時燈火要全熄,以便讓聽眾能在黑暗中全神貫注地欣賞音樂家的演奏。
這天的鋼琴演奏是那樣的悅耳動聽,聽眾們?nèi)缱砣绨V,他們認為李斯特的演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演奏結(jié)束,燈火通明。在聽眾的狂呼喝彩聲中,站在鋼琴旁答謝的卻是一位陌生的青年。
原來,在熄掉燈火以后,李斯特悄悄地把肖邦換了上來。
他用這樣的方式把肖邦介紹給了巴黎的聽眾,使肖邦一鳴驚人。
02.
人物生平
早年
肖邦的父親原籍是法國,曾和波蘭愛國者一起參加過反對俄國沙皇統(tǒng)治的武裝起義。母親是一個很有音樂才能的人,她會彈琴,有一副好嗓子,同時非常喜歡波蘭民歌。
肖邦小時候第一個鮮明的音樂印象就是從他母親那里得來的。肖邦的敏感和對音樂的感覺表現(xiàn)得熱烈而異常,經(jīng)常使周圍的人感到驚訝。
他聽了音樂常常激動得哭起來,或是夜里從床上跳起來,跑到鋼琴前去試彈白天聽過的曲調(diào)及和弦。肖邦6歲時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鋼琴,7歲時創(chuàng)作并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波蘭舞曲》;8歲時第一次在義演音樂會上公開演奏,并受到贊賞。
12歲時開始獨立自修鋼琴藝術(shù),因為老師認為已經(jīng)不能再給自己卓越的學生教任何東西了。
對音樂的迷戀和學習,并沒有影響肖邦其它方面的發(fā)展。
中學時代,他就明顯地表現(xiàn)出多方面的才能:會寫詩,會編劇,很有繪畫才能,他當演員的天分也不止一次使專家們驚異。
一位波蘭的著名演員就曾滿懷信心地說,肖邦將成為偉大的演員。這些多方面的藝術(shù)才能,對于肖邦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顯然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823年9月至1826年間,肖邦在華沙中學讀書。1826年秋,他進入華沙音樂學院(今肖邦音樂大學),開始師從西里西亞來的作曲家約瑟夫·艾斯納(Józef Elsner)學習樂理及作曲。
業(yè)余時間,他也經(jīng)常在華沙的沙龍和聲樂廳演出。1825年5月,他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了伊格納茲·莫謝萊斯的協(xié)奏曲,因此得到亞歷山大一世的注意。
沙皇請他去彈鋼琴,送給了他一枚鉆石戒指。1825年6月10日,他演奏了他的《c小調(diào)回旋曲》,這使得他首次獲得外國媒體的關(guān)注,《音樂廣訊報》報道稱“他是一個富有音樂創(chuàng)意的人”。
1827年,在他的妹妹艾米莉亞去世不久后,全家搬到恰普斯基宮南面的新家。他在華沙愛上了年輕的歌手康絲坦雅·哥拉德科斯卡(Konstancja Gladkowska)。根據(jù)肖邦1830年5月15日寫的一封信,他的《e小調(diào)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就是為康絲坦雅·哥拉德科斯卡所寫的。

巴黎時期

因反抗沙俄的波蘭十一月起義失敗,波蘭發(fā)生大移民潮,肖邦在1830年末離開華沙。他本來是想去意大利,但是意大利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因此選擇了巴黎。
他在1831年9月抵達巴黎,之后余生再沒有回到波蘭。他在1835年獲得法國公民身份,改用法語名,后來旅行時用的也是法國護照。
但是肖邦的傳記作家亞當·查莫斯基(Adam Zamoyski)說,他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法國人,不太喜歡說法語,仍認為自己是一個波蘭人。
肖邦很快愛上了這座城市,巴黎的建筑和大城市氛圍深深吸引著肖邦,他在一份寄回波蘭的信中寫道,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肖邦在巴黎參加音樂會的演出以賺取生活費,起先肖邦還未出名,收入僅夠糊口。
后來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資助者帶肖邦參加了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次接待活動,肖邦的鋼琴演奏打動了客人,轉(zhuǎn)眼間贏得了一大批的鋼琴學生,其中的大部分是女學生。

肖邦通過音樂會、作曲和教授鋼琴課,從1833年起便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經(jīng)濟上沒有了后顧之憂,肖邦甚至有一輛私人馬車和隨從,他的衣服都是用高檔的材料制成。
肖邦交友廣泛,他的好友包括詩人繆塞、巴爾扎克、海涅和亞當·密茨凱維奇,畫家德拉克羅瓦,音樂家李斯特、費迪南·希勒,以及女作家喬治·桑。
肖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煙的喬治·桑,剛開始并對她無好感,甚至當面問旁人說:“她真的是個女人嗎?”但隨著喬治·桑對他的追求,肖邦開始對她傾心。
喬治·桑

▲喬治·桑
1837年肖邦因為與18歲的瑪利亞·伍德岑斯卡(Maria Wodzińska)一段不幸的戀情,陷入了生活危機,正在這時,他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這使得他又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

▲瑪利亞·伍德岑斯卡自畫像
第一眼見到喬治·桑,肖邦就感受到了她與瑪利亞的截然不同,瑪利亞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而詩人喬治·??瓷先s是十分高傲和極具自我意識。
但是肖邦與喬治·桑的戀情卻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方面,喬治·桑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女人,受到許多年輕才俊的男性追求;另一方面,喬治·桑后來銷毀了大部分寄給她的信件,使得人們無法確定肖邦同她之間的真正關(guān)系。
1838年11月喬治·桑帶著她的兩個孩子莫里斯和索朗熱(Solange)移居西班牙的馬略卡島。而肖邦也一同搬到了馬略卡。
肖邦一生患有肺結(jié)核,他也希望溫暖的氣候能夠緩解他的病痛,但是事與愿違,莫里斯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zhuǎn),而肖邦的肺結(jié)核卻因為房間條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氣,發(fā)展成了肺炎。
98天后肖邦和喬治·桑離開了馬略卡,這段旅程雖短,但是對肖邦和喬治·桑都印象深刻,喬治·桑將這段經(jīng)歷記錄在了她的小說《馬略卡島上的冬天》中。

▲《馬略卡島的冬天》概述圖
1839年到1843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喬治·桑位于家鄉(xiāng)諾昂的莊園里度過的。這是一些寧靜的日子,肖邦在此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波蘭舞曲《英雄》。

肖邦和喬治·桑的戀情在1847年畫上了句號,兩人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
當時喬治·桑的女兒索朗熱愛上了貧困潦倒的雕刻家August Clésinger,這引發(fā)了喬治·桑一家的家庭矛盾,喬治·桑變得非常好戰(zhàn),當肖邦得知索朗熱和August Clésinger秘密訂婚的消息后,非但沒有反對,還表現(xiàn)出來贊同,這使得喬治·桑大為惱火。
末年
1842年開始,肖邦出現(xiàn)健康問題。1842年2月21日在巴黎舉辦完一場獨奏音樂會后,他在一封信中說:“我不得不整天躺在床上,我的嘴巴和扁桃體太疼了?!?/p>
1844年末,查爾斯·哈雷前去拜訪肖邦,發(fā)現(xiàn)肖邦“幾乎無法行動,腰彎得像打開一半的小刀,很明顯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毖芯空咧赋鏊赡苓€患有顳葉癲癇,這導(dǎo)致他在鋼琴上看到了幻象。
肖邦1848年在巴黎和大提琴家奧古斯特·弗朗肖姆(Auguste Franchomme)舉辦了他在巴黎的最后一次音樂會。法國二月革命爆發(fā)后,他于1848年4月在學生簡·斯特靈的勸說下前往倫敦。
在簡·斯特靈的邀請下,他前往蘇格蘭,曾住在愛丁堡附近的考爾德府(Calder House)和倫弗魯郡的約翰斯頓城堡(Johnstone Castle)。
1848年11月16日,他的最后一場公開演出在倫敦的市政廳舉辦。這時的肖邦已經(jīng)病入膏肓,體重不足45公斤。
11月底,他返回了巴黎。雖然飽受病痛的折磨,他仍沒有停止教授鋼琴。1849年夏,他的朋友們?yōu)樗诎屠枋鶇^(qū)找了一個公寓,租金由一名他的崇拜者墊付。

1849年6月,肖邦的姐姐路德維卡和她的丈夫來巴黎探望肖邦。
他的病情在10月15日急劇惡化,在他的請求下,他的朋友戴芬妮·波多絲卡(Delphine Potocka)、弗朗肖姆為他演奏了大提琴。他請求夏爾-瓦朗坦·阿爾康幫他完成《演奏法草稿》(Projet de Méthode) 。
10月17日夜間接近2點時,肖邦去世。索朗熱的丈夫克萊辛格(Clésinger)在晚些時候給肖邦的左手和臉拓下模型。

▲肖邦的死亡面具
他的葬禮兩周后(10月30日)在巴黎的馬德萊娜教堂舉辦。葬禮上演奏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此外,肖邦自己的《e小調(diào)第4號前奏曲》和《b小調(diào)第6號前奏曲》也在葬禮上演出。
他葬于巴黎市內(nèi)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時演奏的是他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中的《葬禮進行曲》。肖邦的心臟由他的醫(yī)生讓·克呂韋耶(Jean Cruveilhier)取出,按其遺愿由姐姐在1850年帶回波蘭,放在圣十字圣殿里。

▲肖邦的心臟
肖邦究竟身患何病至今存疑。他的死亡證明上寫的是肺結(jié)核,他的醫(yī)生讓·克呂韋耶是當時治療肺結(jié)核的專家。但也有學者指出他患的可能是囊胞性纖維癥、肝硬化或抗胰蛋白酶缺乏癥。
2014年,一些科學家研究了肖邦留下的心臟,在2017年的《美國醫(y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fā)文稱肖邦患的可能是肺結(jié)核引起的心包炎。
03.
作品介紹
肖邦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頗為艱深,但是他從來不會以炫技為最終目的,肖邦的作品更注重詩意和細膩的情感。
作為一個波蘭作曲家,肖邦為故鄉(xiāng)的波蘭舞曲和瑪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肖邦一生都在作波蘭舞曲,年輕時候的許多波蘭舞曲作品最后都沒有發(fā)表,因為他認為這些作品過于單調(diào)。他部分現(xiàn)存的波蘭舞曲(如第1、5、6號等),都有一段華彩樂章作為開場。
瑪祖卡與波蘭舞曲不同,在19世紀初還是一個相當嶄新的音樂形式,但很快就風靡了全歐洲。
肖邦不僅在城市沙龍中聽瑪祖卡,也在波蘭聽民俗原始形態(tài)的瑪祖卡,最具特色的是半音階的精彩運用,肖邦的這些作品并不適合于舞蹈,因為它們大都節(jié)奏過快,他的華爾茲作品也是如此。
降A(chǔ)大調(diào) 第六號波蘭舞曲《英雄》
《英雄波蘭舞曲》作于1842年,鋼琴曲,是肖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之一(亦是最為宏偉的一首)。這是一首充滿戰(zhàn)斗力量和英雄氣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蘭舞曲。
《英雄波蘭舞曲》這一波蘭舞曲為前一類中的杰出代表。本曲氣勢磅礴,一氣呵成,簡直就是一首波瀾壯闊的交響詩。
因此有人認為本曲是作者用來描述十七世紀的一位波蘭民族英雄抵抗外敵入侵的光輝史詩。
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樣的英雄形象,本曲的主人公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肖邦在這一形象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國熱情。
以上便是對“鋼琴詩人”肖邦的故事介紹,希望對熱愛音樂的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有任何關(guān)于音樂的疑惑
請在下方留言區(qū)留言
下一篇將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