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美學」熒光筆評水月雨Alice旗艦藍牙耳機

在雙十一開始之際,水月雨的旗艦藍牙耳機Alice終于發(fā)布了。其實今年的成都展上就放出了有關這個旗艦藍牙耳機的消息?,F(xiàn)在,它正式和我們見面了。自水月的第一款TWS耳機Sparks,到熱銷的平價ANC降噪耳機貓餅,水月雨在“戰(zhàn)未來”的道路上始終走的比國內(nèi)別的HiFi廠商更快一些。但HiFi廠商的軟件開發(fā)團隊和產(chǎn)品配套畢竟是無法和手機廠商去比擬的,這也是HiFi廠商在向這種消費級產(chǎn)品邁進時,道阻且長的原因之一。而Alice走了一條并不同于一般TWS的道路,那就是做一款純音質(zhì)的藍牙旗艦耳機。

先從開箱開始吧。可以說,這是我第一次在藍牙耳機上看見這么大個包裝盒的,拿在手上還是非常有分量感的。依舊二次元的封面立繪,但是所有人第一眼看到時,都還是會吐槽一下水月姬這貧瘠的機場,一看就覺得這耳機聲音不夠豐滿(笑)。


取下封套后,打開盒子后,就拿看見耳機本體和充電盒了,它們被鑲嵌在一塊厚實的EVA泡棉上。Alice的配件是相當豐富的,不僅同時配有UC套和清泉套,還擁有一個質(zhì)量和顏值都很不錯的白色皮質(zhì)充電倉保護套,這也免去了一些有需求的用戶,后續(xù)還要再自行購買一個的煩惱。從配件到本體,都擁有非常統(tǒng)一的設計風格。

充電倉和耳機本體設計的非常簡約,整體都是成純白色啞光質(zhì)感。充電盒頂部是網(wǎng)點狀波普風的水月雨LOGO的變體,正面的“ALICE”像是數(shù)顯一樣的字體。充電倉蓋開合的很順暢,Type-C的充電口位于充電倉的背側(cè)。這個充電倉在一眾TWS里算是中等偏大的體積,如果再套上保護套的話,那就是偏大的了。


Alice耳機的本體是類似于索尼wf1000xm3那種長條形的設計,整個體積如果給女生佩戴的話看起來稍顯較大,在選取了合適的耳套以后,佩戴起來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Alice這么大體積的原因,是因為它擁有一套類似有線耳機的完整聲學腔體結(jié)構,不僅避免了傳統(tǒng)TWS的傳感器和FB元器件對聲傳導的負面影響,還保障了更優(yōu)化的聲學傳導路徑。


我想大概是為了外觀設計的簡潔和美觀,這兩個耳機的腔體上并沒有區(qū)分左右標識,即使習慣性的從倉內(nèi)拿出后佩戴,左邊就是左耳,右邊就是右耳,但是在隨意扔在桌上再戴起來的時候,還需要分辨好一會兒。面板背面有兩個雪花狀標志的指示燈,空白部分就是可觸控的區(qū)域了。目前來講觸控操作還暫時不支持自定義修改,所以使用的時候還是需要看一下說明書了。

水月雨的Sparks曾經(jīng)在續(xù)航上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拿到Alice以后我第一時間測試了一下它的續(xù)航情況,順便當煲個機。在使用手機默認開啟的aptX編碼下,從100%的電量使用網(wǎng)易云音樂持續(xù)播放到提示低電量,總共維持了約7個小時;而將電量完全耗盡后,放進滿電的充電盒中充至100%,電池盒的四顆提示燈熄滅了一顆,大致能為耗盡電量的耳機充電4-5次左右。所以從極限的場景來講,Alice的電量是足夠維持約7h+35h左右的續(xù)航。對于大部分的用戶來講,Alice總體的續(xù)航是足以提供一整周的使用時常的,這點基本和Sparks的續(xù)航接近。
在還沒發(fā)布之前,我一直是戴著外面的皮套使用,有次放在充電板上看起來沒反應,所以一度讓我以為這是沒有無線充電的。直到看到了淘寶頁上面寫著支持無線充電,我才拆下皮套放到充電板上試了下,還真行。但是這樣每次無線充還需要把套脫掉,實在感覺不太夠優(yōu)雅啊。并且我還必須查看無線充電板上的燈有沒有亮起來,才能確定它是不是充上電了,因為耳機盒外部是沒有別的指示燈的,這兩點還是要吐槽一下。

作為TWS,麥克風也是一項重點。不求錄制的有多真實,最重要的是能夠在語音通話的時候能夠讓對方聽清楚。ALICE擁有波束成形雙麥克風環(huán)境降噪功能,這段時間廣東這刮臺風,測試在戶外進行通話時,可以清晰的讓對方手機聽到較為清晰的人聲。這段錄音后續(xù)也會在視頻的評測里面放出來供大家參考。較為遺憾的是Alice并不支持主動降噪功能,但是可以支持常規(guī)大小的耳套,如果想在戶外有較好的降噪體驗的話,可以挑選一個隔音較好的耳套來搭配使用。

在配件中,我們看到了Alice標配了清泉套以及UC套。這兩款套子我們已經(jīng)算是屢見不鮮了,在聲音的走向上也是有較為明顯區(qū)別的:清泉套下的Alice會更為清冽,而UC套則更顯濃郁一些。我個人更喜歡使用UC套來搭配,因為這樣不僅可以獲得一個相對來講題材適應性更廣的聲音,而且從我個人來講佩戴也更為穩(wěn)固一些。但考慮到UC套的大小其實對一些小耳道的用戶來講其實并不算友好,所以我更推薦具體使用時再具體分析,佩戴的舒適性和確保不會漏低頻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Alice最為重要的賣點,且最為出色的地方是其以高音質(zhì)為目標的極致堆料。單元上,它使用的是Kato同款專利U.L.T超線性動圈單元,使用了三種不同特性的材料構成振膜的不同部位以實現(xiàn):剛性高、阻尼系數(shù)高,質(zhì)量輕的特點。而藍牙耳機最為關鍵的藍牙音頻SoC上,采用了旗艦級的高通QCC5151,支持24bit/96KHz高解析度音頻和高通aptX音頻編碼。藍牙的延遲上,日常使用中聽個音樂或者看個視頻并不會有音畫不同步的情況。但對于一些fps手游以及音游來說,會稍有一定的延遲。以我個人常玩的MuseDash來講,需要向右修正約0.445才能獲得較為準確的打擊點。

Alice的配套功能依舊是在我們熟悉的MOONDROP Link APP里面。就目前的首發(fā)來講,關于Alice的功能依舊是不夠完善的,我在使用的這段時間里,也反饋了一些提高易用性的建議,更多功能在后續(xù)的更新中估計也會逐一加入。因為就在這篇評測寫完之前,我已經(jīng)陸續(xù)收到了三次更新推送,都是對一些bug或者易用性的更新。在這幾次迅速的迭代更新后,雖然偶然還會有些小bug和操作邏輯上的問題,但基本處于可用的狀態(tài)了。
不在APP內(nèi)做任何調(diào)整的情況下,Alice本身的聲音可以說是非常符合我對水月雨目前調(diào)音的印象,是那種三頻均衡的,寬松且耐聽的,穩(wěn)重而不會出錯的調(diào)音。聲場大小適中,呈橢圓狀,邊界感不明顯。最為直觀的是Alice在無線耳機中擁有非常高的聲音素質(zhì),尤其是在解析力和密度上,一定程度上讓我有種在聽有線耳機的錯覺,而且乍一聽似乎確實和Kato在聽感上有那么點的相似度。一圈聽下來,它適合的音樂類型是十分廣泛的、雨露均沾的。

首先Alice的低頻依舊是我們所熟悉的那股清淡口味,它并不是以量感為重的,而是打擊下去后,那種會迅速的回彈且彌散開來的感覺。得益于這種較為強烈的彌散感,整體的氛圍還是非常到位的,同時整體又顯得十分利落,比如架子鼓這類的樂器,在敲擊時能夠迅速的回饋,毫不拖沓。但是如果你想追求那種極致的下潛、打擊感和厚重感的話,Alice并不擅長這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就是這種“清爽”的低頻使得Alice在各個音樂題材上都能有著最基礎的適應性。

Alice的中頻是被分配了最多密度的頻段。位置中等稍靠近聽者,結(jié)像自然且飽滿,凝聚,口型清晰。它幾乎是沒有什么齒音和刺激感的,且給到的厚度適中,并不會說偏厚重一些或者薄亮一些,所以無論表現(xiàn)男聲亦或是女聲都從容且順滑,但這種順滑其實也稍微抹掉了一些細節(jié),聽起來是有些慵懶感在里面的,并不會特別的緊實和硬朗。
高頻方面,其實并不算有什么亮點,或者是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它的線條感控制的非常保守,所以聲音上并沒有什么刺激感,但同時這也讓Alice的中高頻保持了連貫的流暢性,擁有自由舒展的透亮感。高頻的細節(jié)和延展都適中,即使在聽一些錄制比較毛躁的曲子中,Alice依舊能使曲子變得更為圓滑,讓人容易接受。

前面也提到Alice和Kato在聽感上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加上Alice也和Kato使用了同款的單元,所以一些燒友也在問Alice和Kato的聲音差別在哪。其實非常顯然的,即使不使用專業(yè)的播放設備,在電腦或者手機來驅(qū)動Kato,Alice和它之間整體的素質(zhì)仍然是差了一截的。非常顯然的,Kato的密度和扎實度超越了Alice很多,在解析和能量的體現(xiàn)上也略勝一籌,更不用說給Kato上個什么小尾巴、播放器之類的給它打個雞血了。另外,Alice是沒Kato聲音那么干凈的,因為在沒有播放歌曲或者較小音量的情況下,是能夠聽的有一層薄薄的底噪,正常聽起來的話倒還好,并不會去注意到。
Alice最為重磅的功能之一大概是它的十款預置調(diào)音了。在MOONDROP Link APP里連接上Alice后,播放音頻時,才可以進行音效的切換。Alice預置的這些音效所實現(xiàn)效果的質(zhì)量還是非常高的,其中不乏完全可以替代Alice默認調(diào)音在日常里去使用的,十款里總有一款能get到你的點。在這我就稍微講講這十種方案大概的聽感吧。

1.Moondrop Target是給予VDSF Target Response結(jié)合專業(yè)工程師主觀調(diào)教制作的調(diào)音,選擇以后整個聲壓會減小,人聲較突出甚至游離出背景,橫向聲場會縮小,但縱深增強。
2.Austria則介紹稱是致敬AKG的某款全開放式大耳。這個音效的低頻厚度和量感會大大增強,并且混響也更持久和多量,高頻和低頻的位置都產(chǎn)生了變化,低頻的前置使得中頻出現(xiàn)了一定的凹陷感,纖細感額外增強。而高頻的位置卻和中頻擠來一塊,且密度有所減少,這樣就形成了些又亮又悶的怪怪的感覺。并沒有找到什么適合這個調(diào)音的題材。
3.Brooklyn致敬的是美國大媽手工制造的歌德旗艦動圈耳機,可以聽的出低頻更為干脆,且中高頻的線條感有所增強,且瞬態(tài)更利落,確實有點內(nèi)味了。
4.Hokkaido的介紹還缺德了下,致敬的是因研發(fā)SR-Omega而破產(chǎn)的Stax。這個音效可以說是目前來講我最滿意的,在聽感上模擬了更強的能量感和氣勢感,低頻的彈性和打擊感也顯得更為強烈和澎湃,中頻順滑了一些,高頻稍明亮了一些,并且殘響更充足了,整體依舊有著不錯的流暢感,沒有毛刺感。尤其適合一些流行搖滾之類的曲子,比如米津玄師的新歌《KICK BACK》,雖然和真的Omega差別還是蠻大的,但這個音效就算是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有太多的違和感。
5.In-Ear Target其實就是哈曼目標曲線,非常明顯的哈曼味兒,橫向聲場收縮,整個聲音的縱向和縱深不變,使得整個聲音結(jié)像變得比較瘦。并且低頻的混響收束了很多,三頻配比均衡,聲音干凈,比較適合純粹的人聲歌曲。
6.Munich我思考了很久,因為從介紹可以知道是致敬拜亞的某款旗艦動圈耳機,但往大耳想好像并不完全是,因為這個低頻的起伏感和殘響倒還蠻有謝蘭圖的那種感覺的。低頻的結(jié)像會變得更為肥大,高頻的亮度有所削弱使得整體的調(diào)音偏下盤一些。這個調(diào)音比較適合一些男聲演唱的歌曲,亦或者爵士、放克的題材。
7.Tokyo致敬的是索尼的R-10。調(diào)音和上面的Hokkaido聽起來是有些接近的,三頻的結(jié)構接近,但橫向聲場會收束一些,并且人聲結(jié)像稍變小且纖細了一些。低頻一定程度上模擬了一種快速反應但最后緩慢鋪開的感覺,是一個比較適合流行樂的音效。
8.Vienna的介紹中說致敬的是一款令人淚流滿面的德國品牌靜電耳機,不出意外的就是一代大奧了,趁著試這個音效前趕緊拿包抽紙來。相比起原本的調(diào)音來講,中高頻更厚重了一些,多了些許的朦朧感,因此在人聲作品的表現(xiàn)并不算好。但高頻的亮度并沒有被削弱,且低頻更佳干脆利落了,這個音效帶來的綿延感使得它的聽感很適合聽純器樂的作品。
9.Wennebostel的介紹就差把HD820的字樣給貼臉上了。這個調(diào)音算是我第二喜歡的,我推薦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因為整個聲音的結(jié)構聽起來是比較正常和舒服的。它主要是中高頻段稍降低了一點亮度,人聲稍靠后一丟,從而低頻把整個氛圍感給烘托出來了,相比默認調(diào)音增強了些許低頻的質(zhì)感,適用的范圍比較的雜食。
10.Berlin致敬的大概就是拜亞的大耳了,非常明顯的較突出人聲,且增加了人聲的線條感和顆粒感,有點監(jiān)聽風,橫向聲場增大但縱向向下縮緊。在一些人聲流行歌曲里使用有奇效。

如果這十款調(diào)音都不能滿足你的話,那不妨再試試它的專業(yè)參數(shù)化均衡器。它允許用戶對5個頻段的增益以及Q值進行調(diào)整,默認給出的分別是100Hz,230Hz,1.7kHz,3.75kHz,8.2kHz,這幾個頻段對一般的用戶來講調(diào)整起來更直觀,更容易得到喜歡的效果,也不容易跑偏。這個功能老實說可以玩的蠻久的,不管有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其實都可以玩一玩試一試。后續(xù)希望加入一個方案儲存的功能,可以把自己調(diào)好的先保存起來,這樣就不用每次調(diào)完別的還想調(diào)回來的話都要對著截圖重新輸入了。下面也附上我自己瞎扭的一個eq,對我這個BASSHEAD來講,更喜歡增強一些低頻的量感和沖擊的感覺,同時這也使得整體的能量更充沛一些,再讓人聲稍靠前了一些,在不太大的修改原有調(diào)音的基礎上,增強了一點縱深感。另外,這個調(diào)音扭的時候是搭配UC套的。

除了十款調(diào)音可自定義的均衡器以外,Alice還有用一個被稱為VDSF+(虛擬擴散聲場技術)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通過長按左側(cè)面板兩秒開啟。官方對這個功能的解釋是其可以模擬耳機與音箱傳輸路徑末端的直達聲構成差異,實現(xiàn)對聲場表現(xiàn)的進一步地提升。在默認調(diào)音下,可以明顯的感知到整個聲音的架構產(chǎn)生了一定的變化,比如低頻的位置會稍上浮,人聲更為突出,更貼近聽者并且?guī)в幸稽c混響的感覺,橫向聲場增大大,其實就是想模擬聽音箱時的感覺。這個其實和前面的Moondrop Target音效有接近的地方,但是VDSF+不會減少聲壓,且效果更為激進。在聽一些純?nèi)寺暳餍羞€可以,但是在比較復雜的場面時還是會顯得有點怪異。另外,這個功能是可以同時和前面十款調(diào)音以及自定義均衡器共同開啟使用的。

總結(jié)來說,作為一款“音質(zhì)旗艦”藍牙耳機,Alice即使在一些功能性上有所缺陷,但在聲音上和調(diào)音可玩性上仍然是一款瑕不掩瑜的TWS。如果以易用性為目標,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話大概率會被勸退吧。而Alice跟普通的TWS完全就不是同一個賽道上的選手,不管是從堆料還是聲音的完成度,它面向的更像是對手機廠商或消費級產(chǎn)品廠商推出的TWS聲音不滿意,尋求一款“聲音至上”的用戶,是一款屬于發(fā)燒友的旗艦藍牙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