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備份】盧麒元 ——《韓昌黎文集》第13講:《答李翊書》2023年10月21日

? ? ?
? ? ?
? ? ?
? ? ??
2023年10月23日 17:39
還沒讀完全文,只看了第一段。說一點我的見解。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1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2乎?抑3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浚╟opy自:古詩文網(wǎng))
說一下對這一句的理解,【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2乎】
這句話里有一個關(guān)鍵的字,理解了它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個關(guān)鍵的字就是“歸”。
我認(rèn)為,這個“歸”字可不是“歸屬”的意思,而是“回”、“回到一開始的那個地方”。
而這句話的主語,也就是歸的“主體”是“道德”。道德回到那里才稱之為“歸”呢?(所以說,我可不認(rèn)為這句話說的是李翊的道德水準(zhǔn)如何如何,這句話說的是一個“人世間的理”,它并不特指任何人)。那就是回歸到“本初”的那個地方,也就是“道”?!暗馈焙汀暗赖隆辈豢苫鞛橐徽劇??!暗馈笔歉邔用娴?,“道德”是低層面的。那么后半句的“文”呢?
后半句【況其外之文2乎】。“其外”的“其”并不是指“道德”,而是“道德”的歸處,也就是“道”,“道”的“外”是“文”。
那么到這里就完了嗎?沒有真正的“陷阱”才剛出現(xiàn)。這個“陷阱”就是對“外”的理解?!巴狻笔峭獗?、外在嗎?如果這樣理解百分之一百會導(dǎo)致“邪”——偏離“道”。這個“外”是和“內(nèi)”對應(yīng)的,是對應(yīng),不是分割、割裂。什么是“互為表里”?既不是這個是表,那個是里;也不是表中有里、里中有表。外就是外,內(nèi)就是內(nèi);外不是外表外在,外就是道。是你能直接看到、摸到、感受到的道,但是你可未必就能理解。
所以“其外之文”其實是比“道德”更高的層面?!镜赖轮畾w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2乎】“從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比如遵循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道德約束)回歸到道的本身尚且需要時間,更何況從文到道呢?”(因為文本身就是道,那么直接從文來修道其困難遠(yuǎn)不是前者能比的)
---
注意前面提到了李翊“書辭”、“下而恭”,這兩個分別對照著“文”和“道德”,是對應(yīng),但“書辭不是文(是形式)”,“下而恭也不是道德(是行為)”。
而韓愈后面那句【抑3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坎⒉皇亲灾t,而是對自己有認(rèn)知,知道自己并非是得道之人,但是覺得李翊有修道方面的根基,所以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