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GAS,一把鍵盤體驗兩大客制化經(jīng)典結構的珂芝K75炫彩版評測
過去的一年來,關于機械鍵盤最火的一個名詞就是Gasket。它是一種結構形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船殼結構,定位板是通過螺絲、螺柱固定在底殼上的,Gasket結構是通過緩震材料讓定位板“懸浮”于上下蓋之間,從而減輕敲擊時定位板傳導給外殼的共振,加之這類結構較多使用更軟的PC材質(zhì)定位板甚至開槽的PC定位板,所以一部分這種結構的鍵盤手感還會更軟彈。

實際上,Gasket結構只是客制化機械鍵盤玩得各種結構的其中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具有不同特性 的特殊結構。而TOP就是Gasket之外相對普及的一種結構。它是把定位板和上殼固定在一起,同樣有著不錯的聲音表現(xiàn),最大的特點還是,整體的手感一致性會更好。

相對Gasket,TOP結構在量產(chǎn)鍵盤里相對冷門,可選擇的余地極少。不過之前一款很火的Gas結構鍵盤珂芝K75推出的炫彩版,把這兩種結構結合在了一起。原配Gasket結構,附帶一張金屬定位板和螺絲,預留螺絲孔位,對于喜歡折騰或者好奇Gasket結構手感的小伙伴,就可以通過換定位板的方式,在這同一把鍵盤上,實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經(jīng)典客制化結構了。

注意,珂芝的網(wǎng)頁上說明是前一萬名贈送TOP結構改造包,購買的時候建議咨詢客服是否還有贈送。當然,沒有也不用太失望,結尾會告訴你原因。
一,外觀
K75炫彩版延續(xù)了原來K75的外觀模具,不過整體的配色和鍵帽發(fā)生了變化,相對普通版偏復古的風格,K75炫彩版則走的是時尚路線。

三種配色分別對應三種不同風格的軸體,我手上這款是紫丁軸,類似銀軸,屬于提前觸發(fā)軸體,比較適合游戲玩家,不過我拿來日常打字用,倒也沒有因為觸發(fā)鍵程比較短出現(xiàn)過什么誤觸的情況。

這套鍵帽可以算是這個系列的亮點,前段時間一窩蜂的流行全透鍵帽,不過用了一段之后發(fā)現(xiàn)字符不清晰,鍵帽表面太滑,留指紋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這種四周透光頂部有圖案的熱升華布丁鍵帽是近期比較火的,而且這款是五面熱升華的(雖然有四個面比較?。?。

紫色版是達喀爾主題的,回車上還有達喀爾的標志,整體顯得很有運動感。在今年一月剛剛結束的達喀爾拉力賽中,中國選手韓魏取得了汽車組第八,也刷新了中國選手參加達喀爾以來的最好成績。

如今的達喀爾,汽車、摩托車組有很多中國選手,他們開著中國自己產(chǎn)的車馳騁于歐洲和非洲的廣袤土地上。不知道徐浪的在天之靈會不會感覺到非常欣慰呢。

這款鍵帽是細磨砂的手感,上表面PBT材質(zhì),因為是熱升華工藝,PBT含量必然會很高,耐磨性不必擔心。

鍵盤頂部是四顆指示燈和點亮顯示小窗。右上角還有電鍍的模式撥鈕,整體質(zhì)感感覺比普通版要更好了一點。


前部有C口接口和一A一C的USB HUB,需要在有線模式下才能使用。HUB外面有一個電鍍的裝飾件,不過電鍍表面不太平整,影響了一定的觀感。

背面是一個裝飾板和兩段式的腳撐。整體來說設計元素比較豐富,甚至有點“博采眾長”,但是整體設計并不會顯得雜亂。

二,Gasket結構下使用體驗
首先,作為Gasket結構的鍵盤,K75炫彩版在按壓的時候是有明顯的下陷的,PC定位板還進行了 開槽處理,整個結構軟彈適中。

大鍵保持了rk和珂芝一貫的行業(yè)T0水準, 每一個大鍵都做到了干脆利落,沒有雜音。

紫丁軸的觸發(fā)壓力為42g,整體感覺壓力在TTC快銀和金粉軸之間,順滑度非常不錯,軸心穩(wěn)定性也處在中上游水準,非說缺點就是軸體的整個緊實感不如快銀。

拆開來看,這是一款五腳軸體,軸內(nèi)導軌并沒有廠潤的痕跡,但是內(nèi)凹的導軌減小了側壁的接觸面積從而降低了摩擦,軸心位置有一點油光,是有一點廠潤的。彈簧為現(xiàn)在流行的兩段式加長彈簧。

對比之前的普通版,炫彩版的顏值提高了,鍵帽成本提高了,軸體換成了自家旗下九紫的產(chǎn)品,但是整體的手感還是基本保持了前作的水準,同時價格小幅下降。頗有點加量又減價的意思了。

接下來是拆解部分,畢竟換TOP結構本身也需要拆解。不過要說的是這款鍵盤最初應該并不是為了做雙結構設計的,所以在拆解方面不算友好,主要是上下接縫的縫隙比較小,雖然隨機帶了一塊撬片,但是這個翹片比較厚,塞不進去,建議自備撬棒。

而且,底殼四個邊角的腳貼下面是有四顆螺絲的,需要把腳貼拆下來才能拆開鍵盤。鍵盤隨機送了四顆額外的腳貼。換句話說,你如果要拆一次鍵盤還好,多拆幾次后可能就沒腳貼用了……

完全拆開之后,可以看到內(nèi)部的填充結構是比較充分的,底部是雙層填充,分別為PE泡棉和和一層開模的硅膠墊。

內(nèi)置3750mAh的電池,算是目前這個價位75%鍵盤的常規(guī)電池容量。

定位板和PCB之間是白色的PE軸下墊和白色的poron棉,常規(guī)的poron都是黑色的,珂芝選擇白色版本顯然是為了讓這把鍵盤的燈光效果更好一些。

緩震用的是這種白色的小的硅膠圈,也是量產(chǎn)鍵盤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了。

三,改TOP結構及使用體驗
更改TOP結構徐曉拆開外殼,拆掉所有鍵帽和軸體,PC定位板因為比較軟,所以拆軸的時候用力按壓拔軸器,還是很容易拆的。

全部拆完后換注意定位板和PCB之間是有螺絲固定的,拆開時候,換成包裝里送的金屬定位板。螺絲擰回去,軸體安回來。

注意,因為是TOP結構,定位板需要固定在上蓋上,所以使用包裝盒里送的螺絲,把定位板和上蓋死死地擰在一起。

然后連接各個插線,扣蓋,擰螺絲,通電就可以用了。

TOP結構的實際體驗可以說和Gasket是完全不同的,Gasket強調(diào)的是軟彈和純凈的聲音表現(xiàn)。而TOP結構則是相當硬朗的手感,但是確實整體的一致性是非常優(yōu)秀的。

說起來TOP結構這個手感我認為可能會更適合游戲黨來選擇,因為按鍵觸底回饋感會更加清晰,也不會有PC定位板的粘滯感。

但是聲音表現(xiàn)上,Gasket還是更出色一些,當然TOP本身如果是用厚潤軸體的話,也會有相對不錯的的聲音體驗。
四,總結
珂芝K75炫彩版的體驗就到此結束了,總結起來就是外觀有特色,實力不錯,尤其是使用了自家旗下的九紫軸體,確保了出色的性價比。

亮點是雙結構可以自由切換,但是在換結構的方便性上體驗還是差了一些,希望在未來有這種雙結構想法的時候,在開模的時候就做出一定的優(yōu)化。

最后關于兩種結構的體驗來說,Gasket成為主流確實是有它的原因的,畢竟不考慮結構,TOP從手感上來說就是加強版的船殼,和傳統(tǒng)鍵盤的差距沒有那么明顯。長時間打字也沒有Gasket加PC定位板那樣不容易累。但是作為游戲鍵盤和追求一致性體驗方面,TOP是更有優(yōu)勢的。

綜合來講,日常使用,且游戲中沒有覺得Gasket會帶來不適的朋友,我還是更建議使用Gasket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