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2023年《得救》示范
? ? ? ? 本篇是湖南大學2023年的考研真題《得救》示范全文,本篇為視頻配套文字版本,如需要視頻觀看講解,請移步視頻部分。
一、原文部分


二、示范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幽默之下的嚴肅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救》的反諷藝術
? ? ?《得救》是捷克作家哈謝克所寫的短篇小說,小說故事情節(jié)簡單,圍繞一個叫做巴俠爾的犯人被絞死的故事展開。作者通過情節(jié)、人物以及文本結構的反差設置,以幽默的低調諷刺了當時從司法到商人、牧師、醫(yī)生等各個群體的虛偽。
? ? ? 反諷是布魯克斯在《反諷——一種結構原則》中提出來的,從語義學來看,反諷就是符號的意義與它字面上的意義往往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小說中常常通過這種反差而制造諷刺效果。
1、行動的目的與結果構成的反諷(情節(jié)的反諷)
? ? ??目的和結果往往并不相同,當所有的目的都淪為幻滅,這其中的付出與結果之間便形成極大的反差,構成一種情境的反諷。在小說中,作者圍繞“得救”這一題目,從“處死——得救”設置了醫(yī)生盡力救治,而結果是被處死;看守長滿足巴俠爾一切要求,就是為了他的被處死做準備,反而沒有被處死。文本還圍繞“處死——延期”也設置了目的與結果之間的相反,巴俠爾盡力想要申請延期,廢了很大勁,但是只同意延期一天,而他因為食物中毒反而延期兩周。巴俠爾以為自己要處死,所以,吃的非常多,希望在死之前盡量把自己想吃的都吃一切,但是所有都滿足了,他卻沒有死。
? ? ? 將文本中的情節(jié)梳理就會看到,巴俠爾要受到社會制度的懲罰,香腸商因為不合格的保存方式延長了巴俠爾兩周的生命,醫(yī)生卻因為認真負責使巴俠爾快速被絞死而受到贊揚。作者通過一系列南轅北轍的情節(jié)的設置,讓文本展現(xiàn)的故事目的與結果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讀者看到了所謂的司法公證,盡管國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在認真執(zhí)行著國家的法律要求和準則,對囚犯臨終關懷,人道主義等等,但是這些人道主義卻非常虛偽,甚至毫無意義。
2、人物并置中構成的反諷(人物反諷)
? ? ??文本圍繞巴俠爾設置了看守者、牧師、醫(yī)生這三個次要人物,并且他們對巴俠爾要處死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 ? ?看守者給巴俠爾在絞刑前端來了很多好吃的,對于巴俠爾的要求都盡量一一滿足,看守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人道主義,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巴俠爾先生,在政府把您絞刑前去自行短見,對您又有那點好處呢?........”在這一段話中,透露出,看守者害怕巴俠爾非正常死亡而受到牽連,這里充分展現(xiàn)了刑法社會制度中人的道貌岸然。
? ? ? 牧師來到牢房,小說對其進行了正面描寫,這里連用了“神情愉快”“滿面春風”兩個詞語,牧師本來是幫助安撫垂死的人們,為掙扎的靈魂祈禱,而小說中牧師只是將其當作工作,作者將筆鋒直指教會,通過調侃的語言諷刺了教會的虛偽。
? ? ?醫(yī)生面的中毒的巴俠爾,他寸步不離地守在那張床,想盡一切辦法來使人起死回生,而醫(yī)生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因為醫(y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小說寫道,因為醫(yī)生覺得這個案件太稀罕了,太離奇了,太有趣了。醫(yī)生異常盡心盡力地看護巴俠爾的這一行為與他的動機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在對比之下,醫(yī)生對生命的漠然躍然紙上。
? ? ? 不同的人面對巴俠爾執(zhí)行絞刑這一事件,表面上都異常關心這個即將要處死的人,但是實際上他們都各自心懷鬼胎,將這些人物并置就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異質同構,整個文本看似幽默輕松,但是筆鋒直接指向了社會的虛偽和腐敗。
3 文本結構設置構成的反諷(結構反諷)
? ? ??小說的題目是“得救”,作為讀者會形成一定的期待視野,認為小說會按照巴俠爾如何獲救展開,但是,小說花費三分之二的筆墨都在寫大家為了巴俠爾處死做準備。直到中毒事件發(fā)生才打破了故事平衡,讀者在題目的引導之下,認為出現(xiàn)轉機,但是讀者卻期待受挫,小說最后一句說,第二天巴俠爾被依法執(zhí)行了絞刑,因為他已經(jīng)有了足夠上絞刑架的健康。題目的“得救”,包括青年醫(yī)生說,您得救了。都在這一結構中恰恰表達了完全相反的含義,成為了正話反說。
? ? ?也就是說,題目“得救”與小說的結局之間的反差將反諷的意味推向了頂峰,也在結構中的強烈反差之下讓讀者去思考現(xiàn)代刑法社會的偽善。
? ? ? 概而言之,反諷是建立在反思之上的,本篇小說就是通過情節(jié)、人物、結構方面有意為之的反差而實現(xiàn)了對當時整個社會的反思,有力的諷刺了當時社會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