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鮮妍似紅淚(讀《胭脂扣》原著有感)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边@是情濃靜好時,十二少送給如花的花牌上的詩句……
如花是倚紅樓的紅牌阿姑,她與歷史上記載的那些盡態(tài)極妍,能詩會賦,有嶙嶙傲骨的青樓名花一般,令人憐惜。
十二少,本名陳振邦,是南北行中藥海味鋪的少東。他在家排行第二,為顯示家里熱鬧,人丁興旺。故此在雅稱里加了個“十”字。他細致溫文。
命運令這兩個無儔又身份懸殊的人相逢,相戀。
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兩人即使再有旖旎的情意,也注定不能結(jié)為伉儷。他們注定是一對分飛的鸞鳳。
然而……
十二少為如花離開了自己的家,離開了象箸玉杯。他靠如花的打點進入了戲班,從此成為了一個籍籍無名的伶人。他和她過著不太如意的日子。
在熱鬧的新春時節(jié),陳老夫人無意中看到了立于臺上的十二少。陳老夫人覺得顏面掃地,漸漸的竟氣憤成疾。陳老爺派人將此事告知十二少。
十二少形容憔悴,不愿再繼續(xù)待在戲班作默默無聞的伶人。不太想舍下原本的錦繡前程,不太想再和如花相濡以沫,茍延殘喘。他想回到那個鐘鳴鼎食的家中,遵循父母之命,迎娶大家閨秀。
他將他的想法告知如花,彼時如花正用水蔥似的手包湯圓,卻怎么也包不好。
湯圓象征團圓。
如此說來,是一切都無可挽回了。
他們約定三天后再見最后一次。
她心中憤恨,她突然萌生了一個怨毒的念頭,并在三天后他們見面時執(zhí)行了。
她以為一切都在她的算計下,行動中順理成章:他飲下她素手調(diào)制的鴆酒,而毫不知情。(為防他不肯和她一樣吞下鴉片,她行此策,以確保兩人能一起離世。)他最終還是選擇和她一起吞鴉片。她以為她所托良人,她以為她可以和他共赴九泉。
她對他幽幽地說出了四個數(shù)字——三八七七,那是她計劃中兩人亡故的月份日子和小時分鐘,來生要靠這四個數(shù)字來相認。
她期盼來生和他再相逢;她期盼來生和他長相廝守。
奈何上天和她開了個玩笑:縱使兩人共同服下致命之物;縱使兩人有期許來生的約定;縱使她真的成了離魂倩女,可他卻意外的被救醒了。
所以她在陰曹地府左等右盼,他也不會來和她相見。
她等不到他來,僅憑一縷芳魂,一點艷魄上來尋他。她還是綺年玉貌的她,但歲月荏苒,她原來住的城市發(fā)生了改變,今非昔比;而他早已不再是那個眉清目朗,多情別致的青年。如今的他變成了頹唐衰老的凡夫。
得知當年他茍活下來的信息后,她突然心如止水。
曾經(jīng)他送給她的最好的禮物——一枚用細若發(fā)絲的金鏈系著的小巧精致的胭脂扣,她一直戴著,此刻此物從她白皙秀頎的頸上飄下……
曾經(jīng)他送給她的花牌上的那句詩:“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這句詩似乎是在表達“情”之一字的凄迷。
在與她上來后相識的一對熱心愛侶的竭力幫助下,她知道了他如今身在何方。
她上來尋他花了七天時間,對應的是來世折壽七年。她又要平白多留一天去見他,逾越了本分。那么來生她可能還會和今生一樣身份卑賤,可她不在乎。
她心急如焚地在人海里尋覓他時,杳無音信。她想放棄了,卻有可以和他相見的機會了。上天的安排真荒唐。
如花究竟是否在嘈雜的人群里見到十二少?李碧華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只是說:在充斥著低俗氣息,卻是兩人可能重逢的片場,(原本頗有詩才雅趣的十二少此時早淪為卑微的老群演,與這里人人行止粗魯,惡劣的環(huán)境互相融合。)如花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十二少晚年凄涼。那對懂如花癡情的歡喜冤家最終比翼齊飛。那枚以金鏈系著的胭脂扣被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從自己的衣服口袋中拿出,它被拋入孤寂的塵埃里。
如花為十二少曾放下身段求人,以此令他入戲班;曾為幫他籌到答謝班主的錢而付出尊嚴,美貌;曾傲氣減退,曾蹉跎年華。曾無懼香消玉殞,曾無懼輪回之苦。
十二少為如花曾放棄錦衣玉食,去戲臺為伶;他雖然被救活后,卻成為行尸走肉;他隨著年代更替不顧家道中落的情況拋妻棄子;他在窮困潦倒的生活中以不被人理解的方式懷念如花;他以落魄之態(tài)度余生。
十二少,又豈是世俗人眼中的薄情寡義之輩!
胭脂扣是一枚用金鏈系著,垂掛于美人玉頸上的鏤了紅艷凝香的牡丹,和被賦有“梁?!眰髡f的蝴蝶的心形景泰藍胭脂匣子。
《胭脂扣》一書主線講十二少,如花的悲劇愛情。副線講永定,阿楚的喜劇良緣。
《胭脂扣》這部書以永定的視角展現(xiàn)十二少和如花的奇戀:纏綿悱惻,傾國傾城;以及永定和阿楚的結(jié)局: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李碧華身為一個女子卻以一個男子的口吻和鋒利的筆觸,娓娓道出一個驚心動人的故事和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
我花了下午片刻的時光和一個夜晚,用我沉靜的靈魂品味這個凄艷的故事;品味這個平凡的故事。品至結(jié)尾,忽思己事,眸子生生地酸疼,雙眼水霧彌漫。
我非常喜歡如花這個千嬌百媚,烈骨濃情的女子。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臒熞琅f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圖為:本人拍攝的原著的圖,梅艷芳飾演的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