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孟子·告子章句下》

2023-01-11 11:01 作者:這青苔碧瓦堆  | 我要投稿

《孟子·告子章句下》

譯文:

有個任國人問屋廬子說:“禮和食哪樣重要?”屋廬子說:“禮重要?!?那人問:“娶妻和禮哪樣重要?”

屋廬子說:“禮重要?!?/span>

那人又問:“如果非要按照禮節(jié)才吃,就只有餓死;不按照禮節(jié)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還是一定要按照禮節(jié)嗎?如果非要 按照‘親迎’的禮節(jié)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親迎’的禮節(jié)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還是一定要‘親迎’嗎?”

拓展:

  • 任:春秋時國名,故址在今山東濟寧。
  • 屋廬子:孟子的學生。
  • 親迎:古代婚姻制度,新郎親迎新娘。這里代指按禮制娶親。




譯文:

屋廬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鄒國,把這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回答這個問題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比較基礎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較頂端,那么,一塊一寸見方的木頭可以使它高過尖頂高樓。我們說金屬比羽毛重,難道是說一個衣帶鉤的金屬比一車羽毛還重嗎?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jié)相比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jié)相比較,何止于娶妻重要?

你去這樣答復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搶奪他的食物,就可 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會去扭嗎?爬過東邊人家 的墻壁去摟抱人家的未婚女子,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摟抱,便得不到妻子,那會去摟抱嗎?”’

拓展:

  • 鉤:衣帶鉤。一鉤金即一衣帶鉤那樣一點點金。
  • 翅:同“啻”,只,止,但。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做堯舜,有這說法嗎?”

孟子說:“有?!?/span>

曹交說:“我聽說文王身高一丈,湯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卻只會吃飯罷了,要怎樣做才行呢?”

孟子說:“這有什么關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為他連一只小雞都提不起來,那他便是一個沒有力氣的人。如果有人說自己能夠舉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個很有力氣的人。同樣的啟發(fā),舉得起烏獲所舉的重量的,也就是烏獲了。人難道以不能勝任為憂患嗎?只是不去做罷了。

比如說,慢一點走,走在長者之后叫做悌;快一點走,搶在長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點走難道是人做不到的嗎?不那樣做而已。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和悌罷了。你穿堯的衣服,說堯的話,做堯的事,你便是堯了。你穿桀的衣服,說桀的話,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拓展:

  • 曹交:趙歧注認為是曹君的弟弟,名交。但孟子的時代曹國已亡,所以也不確切。
  • 一匹雛:一只小雞。
  • 烏獲:古代傳說中的大力士。




譯文:

曹交說:“我準備去拜見鄒君,向他借個住處,情愿留在您的門下做學生?!?/span>

孟子說:“道就像大路一樣,難道難于了解嗎?只怕人不去尋求罷了。你回去自己尋求吧,老師多得很呢?!?/span>

公孫丑問道:“高子說,《小弁》是小人寫的詩。是嗎?”

孟子說:“為什么這樣說呢?”

答道:“幽怨。”

孟子說:“太鄙陋了,高老先生的講詩!這里有個人,若是越國人張弓射他,事后他可以談笑風生地講述這事;沒有別的,只是因為越國人和他關系疏遠。要是他哥哥張弓射他,事后他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講述這事;沒有別的,為此傷心哪?!缎≯汀返挠脑?,正由于依戀親人哪。依戀親人,就是仁哪。太鄙陋了吧,高老先生的講詩!”

拓展:

  • 《小弁》:出自《詩經·小雅·小弁》。




譯文:

公孫丑說:“《凱風》為什么不幽怨呢?”

? 答道:“《凱風》這篇詩,是由于母親有小過失;《小弁》這一篇詩,卻是由于父親有大過失。父母的過失大,而不抱怨,那是更疏遠父母;父母的過錯小,卻去抱怨,那是這人容易動怒。更疏遠父母是不孝,對父母動輒發(fā)怒也是不孝。孔子說:‘舜是最孝順的人了,五十歲還依戀父母。’”

拓展:

  • 《凱風》見于《詩經·國風·邶風》。




譯文:

宋牼準備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這個地方遇上了他。孟子問: “先生準備到哪里去?”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zhàn),我準備去見越王,勸說他罷 兵。如果楚王不聽,我準備去見秦王,勸說他罷兵。在兩個國王中,我總會勸說通一個?!?/span>

孟子說:“我不想問得太詳細,只想知道你準備怎樣去勸說他們呢?”

宋釋說:“我將告訴他們,交戰(zhàn)是很不利的?!?/span>

拓展:

  • 宋牼:戰(zhàn)國時宋國著名學者,反對戰(zhàn)爭,主張和平。
  • 石丘:地名,其址不詳。
  • 指:同“旨”,宗旨。




譯文:

孟子說:“先生的動機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卻不行。

先生用利去勸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為有利而高興,于是停止軍 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為有利而高興,于是樂于罷兵。

做臣下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父親, 做弟弟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哥哥,這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 間、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仁義,心懷利害關系來互相對待,這樣不使國家滅亡的,是沒有的。

若是先生以仁義的啟發(fā)去勸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仁義而高興,于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仁義而高興,于是樂于罷兵。做臣下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侍奉父親,做弟弟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哥哥,這 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問,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利害關系,心懷仁義來互相對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的,是沒有的。何必要去談聽‘利’呢?”




譯文:

孟子住在鄒國時,季任留守任國,代理國政,送禮物來和孟子交友,孟子接受了,但不回報。孟子住在平陸時,儲子做齊國的卿相,也送禮物來和孟子交友,孟子接受了,也不回報。過了些時候,孟子從鄒國到任國,拜訪了季子;從平陸到齊都,卻不去拜訪儲子。

屋廬子高興地說:“我鉆到老師的空子了?!?/span>

? 便問道:“老師到任國,拜訪季子;到齊都,不拜訪儲子,是因為儲子只是卿相嗎?”

答道:“不是?!渡袝氛f過:‘享獻之禮貴在儀節(jié),如果儀節(jié)的隆盛趕不上禮物的豐盛,便等于沒有享獻,因為他的心意沒有用在享獻上面?!@是因為他并沒有真正完成享獻的緣故?!?/span>

屋廬子聽了很高興。有人問他,他說:“季子做不到親身去鄒國,儲子卻能做到親身去平陸。”

拓展:

  • 季任:任國國君之弟。
  • 平陸:今山東汶上。
  • 《書》曰:引句見《尚書·洛誥》。



譯文:

淳于髡說:“看重名譽功業(yè)是為了經世濟民,輕視名譽功業(yè)是為了獨善其身。您貴為齊國三卿之一,名譽和功業(yè)都還沒上達君主下及臣民,您就要離開,仁人原來是這樣的嗎?”

孟子說:“處在卑賤的地位,不以自己賢人之身服事不肖之人的,有伯夷在;五次去湯那兒,又五次去桀那兒的,有伊尹在;不討厭污穢的君主,不拒絕卑微的職位,有柳下惠在。三個人的行為雖不相同,但趨向是一致的。這一致是什么呢?

拓展:

  • 三卿:上卿、亞卿、下卿。
  • 伯夷: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國人。是殷商時期契的后代。伯夷、叔齊,為歷代圣賢和文人墨客敬仰和稱頌。
  • 伊尹:伊姓,名摯,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是夏末商初時期的人物。據(jù)說伊尹曾輔助商湯滅夏,又幫助商湯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是中國古代賢能名臣的典范。同時,伊尹精通烹飪,教民調和五味,又被尊為“中華食祖”。伊尹還撰《湯液經法》一書,創(chuàng)湯液之法,促使中藥由單方走向了復方時代。
  • 柳下惠: 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魯國柳下邑人。 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作為遵守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典范,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 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稱其為“柳下惠”。



譯文:

淳于髡說:“當魯繆公的時候,公儀子主持國政,泄柳和子思都是臣子,魯國的削弱卻更厲害,賢人對國家無用,就像這樣的呀!”

孟子說:“虞國不用百里奚,因而滅亡;秦穆公用了他,因而稱霸。不用賢人即亡國,即便想要割地求和而茍且偷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淳于髡說:“從前王豹住在淇水之旁,河西的人都會唱歌;綿駒住在高唐之上,齊國西部的人都會唱歌;華周杞梁的妻子痛哭她的丈夫,因而改變了國家風尚。里面有什么,一定會顯現(xiàn)于外面。如果從事某項工作,卻沒看到成績的,我不曾見過這樣的事。所以,要么是沒有賢人,如果有賢人,我一定認識他?!?/span>

孟子說:“孔子任魯國司寇,不被重用,跟隨著去祭祀,祭肉也不見送來,便匆忙離開。不了解孔子的人以為他是為了祭肉,了解他的人明白他是為了魯國失禮而離開。至于孔子,卻是想要背著個小罪名而走,不想隨便離開。君子的所作所為,蕓蕓眾生本來就是弄不清楚的?!?/span>

拓展:

  • 王豹處于淇:王豹,齊國的歌唱家;淇,音qí,水名,黃河支流,在河南境內。
  • 河西:指衛(wèi)國,衛(wèi)國在黃河西岸。
  • 綿駒處于高唐:綿駒,春秋時高唐的歌唱家;高唐,故城在今山東禹城西南。
  • 齊右:高唐在齊之西部,西在右(以朝南論),所以叫齊右。
  • 燔肉不至:燔,亦作“膰”,音fán,祭肉;古禮,宗廟社稷祭祀,必分賜祭肉與同姓之國以及有關諸人,表示“同福祿”。
  • 不稅冕而行:表示匆忙;稅,音tuō。




譯文:

孟子說:“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現(xiàn)在的諸侯,是五霸的罪人;現(xiàn)在的大夫,又是現(xiàn)在諸侯的罪人。

天子巡行諸侯國叫作‘巡狩’,諸侯朝見天子叫作‘述職’。春天考察耕種,補助不足的人;秋天考察收獲,周濟不夠的人。一進到某國的疆界,看到土地已經開辟,田野整治得很好,贍養(yǎng)老人且尊敬賢者,俊杰能人都有官位,那么就有賞賜;賞賜用土地。

如果一進入某國疆界,土地拋荒,老人遭遺棄,賢者不任用,搜刮聚斂之人竊據(jù)要津,那么就有責罰。

一次不朝,就降低爵位;兩次不朝,就削減土地;三次不朝,就把軍隊派去。所以天子用兵是‘討’而不是‘伐’,諸侯則是‘伐’而不是‘討’。五霸呢,是挾持一部分諸侯來攻伐另一部分諸侯的人;所以我說,五霸呢,是三王的罪人。

“五霸,齊桓公的事功最為盛大。在葵丘的盟會,捆綁了犧牲,把盟約放在它身上,沒有歃血。

第一條盟約說,誅責不孝之人,不要廢立世子,不要立妾為妻。第二條盟約說,尊貴賢人,養(yǎng)育人才,來表彰有德者。第三條盟約說,恭敬老人,慈愛幼小,不要怠慢貴賓和旅客。第四條盟約說,士人的官職不要世代相傳,公家職務不要兼任,錄用士子要取賢人,不要獨斷專行殺戮大夫。第五條盟約說,不要彎曲堤防,不要阻遏鄰國來采購糧食,不要有所封賞而不報告。

最后說,所有參與盟會的人自訂立盟約以后,都恢復舊日的友好。

今日的諸侯都違犯了這五條禁令,所以說,今天的諸侯是五霸的罪人。

臣下幫助君主干壞事,這罪行還算??;臣下迎合君主干壞事,這罪行可就大了。而今天的大夫,都迎合君主干壞事,所以說,今天的大夫,是今天諸侯的罪人?!?/span>

拓展:

  • 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或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還有其他說法。
  • 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
  • 六師:即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諸侯三軍、二軍、一軍不等,每軍12500人。
  • 葵丘:地名,春秋時屬宋,在今河南蘭考。




譯文:

魯國打算讓慎子做將軍。孟子說:“不先教導訓練百姓便用他們打仗,這叫作禍害老百姓。禍害老百姓的人,在堯舜的時代,是容不下他的。打一次仗便勝了齊國,因而得到了南陽,這樣尚且不可以……”慎子突然臉色一變,不高興地說:“這是我所不了解的了?!?/span>

拓展:

  • 慎子:善用兵者,名滑釐。
  • 南陽:即汶陽,在泰山之西南,汶水之北,本屬魯,其后逐漸為齊所侵奪。




譯文:

孟子說:“我明白地告訴你吧。天子的土地縱橫一千里;如果不到一千里,便不足以統(tǒng)領諸侯。

諸侯的土地縱橫一百里;如果不到一百里,便不足以奉守祖宗所傳法度和典籍。

周公被封于魯,是應該縱橫一百里的;土地并非不夠,但還少于一百里。

太公被封于齊,也應該是縱橫一百里的;土地并非不夠,但還少于一百里。

如今魯國有五個縱橫一百里,你以為假如有圣明之王興起,魯國的土地會被減少呢,還是會被增加?

白拿那一國土地來給這一國,仁人尚且不干,何況殺人來求得土地呢?

君子服事君王,務必引導他趨向正路,有志于仁罷了?!?/span>




譯文:

孟子說:“今天服事君主的人都說:‘我能夠替君主開拓土地,充實府庫?!裉斓乃^‘良臣’,正是古代的所謂‘民賊’。君主不向往道德,無意于仁,卻想讓他富足,這等于讓夏桀富足。

〔服事君主的人又說:〕‘我能夠替君主聯(lián)合諸侯,每戰(zhàn)必勝?!?/span>

今天的所謂‘良臣’,正是古代的所謂‘民賊’。君主不向往道德,無意于仁,卻想為他努力作戰(zhàn),這等于輔助夏桀。順著當今這條路走下去,也不改變當今的風俗習氣,即便給他整個天下,他也是一天都坐不安穩(wěn)的。”

拓展:

  • 鄉(xiāng):通“向”,向往。



譯文:

白圭說:“我想定稅率為二十抽一,怎么樣?”

孟子說:“你的辦法是貉國的辦法。一個有一萬戶人的國家。 只有一個人做陶器,怎么樣?”

白圭說:“不可以,因為陶器會不夠用?!?/span>

孟子說:“貉國,五谷不能生長,只能長黍子;沒有城墻、宮 廷、祖廟和祭祖的禮節(jié),沒有諸侯之間的往來送禮和宴飲,也沒 有各種衙署和官吏,所以二十抽一便夠了。如今在中原國家,取 消社會倫常,不要各種官吏,那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人太少,尚 且不能夠使一個國家搞好,何況沒有官吏呢?想要比堯舜十分抽 一的稅率更輕的,是大貉小貉;想要比堯舜十分抽一的稅率更重 的,是大桀小桀?!?/span>

拓展:

  • 白圭:名丹,曾做過魏國的宰相.筑堤治水很有名。
  • 貉: 又作“貊”,古代北方的一個小國。
  • 饔:早餐。飧:晚餐。這里以饔飧代指請客吃飯的禮節(jié)。




譯文:

白圭說:“我治理水比大禹還強?!?/span>

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順著水的本性而疏導, 所以使水流汪于四海。如今你卻使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水逆流 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厭惡的。你錯了。”

孟子說:“君子不講信用,怎么能夠有操守呢?”

拓展:

  • 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據(jù)《韓非子喻老篇》記載,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責他“以鄰國為壑”。
  • 亮;同“諒”,誠信。



譯文:

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

孟子說:“我聽到這一消息,歡喜得睡不著覺?!?/span>

公孫丑問:“樂正子很有能力嗎?”

孟子說:“不?!?/span>

公孫丑問:“有智慧有遠見嗎?”

孟子說:“不。”

公孫丑問:“見多識廣嗎?”

孟子說:“不?!?/span>

公孫丑問:“那您為什么高興得睡不著覺呢?”

孟子回答說:“他為人喜歡聽取善言?!?/span>

公孫丑問:“喜歡聽取善言就夠了嗎?”

孟子說:“喜歡聽取善言足以治理天下,何況治理魯國呢?假 如喜歡聽取善言,四面八方的人從千里之外都會趕來把善言告訴 他;假如不喜歡聽取善言,那別人就會摹仿他說:‘呵呵,我都已經知道了!’呵呵的聲音和臉色就會把別人拒絕于千里之外。士人 在千里之外停止不來,那些進讒言的阿談奉承之人就會來到。與 那些進讒言的阿波奉承之人住在一起,要想治理好國家,辦得到嗎?”

拓展:

  • 樂正子:復姓樂正,名克。
  • 也也:自滿的樣子。
  • 距:同 “拒”。



譯文:

陳子說:“古代的君子要怎樣才出去做官?”

孟子說:“就職的情況有三種,離職的情況也有三種。

禮貌而恭敬地來迎接,他有所建言,就將實行他說的,這樣便就職。禮遇容色雖未衰減,但其建言已不實行了,這樣便離開。

其次,雖然沒有實行他的建言,還是禮貌而恭敬地來迎接,也便就職。禮遇容色已經衰減,這樣便離開。

最下等的是,早上沒飯吃,晚上也沒飯吃,餓極了連房門也走不出。君主知道了,說:‘我從大的方面說不能實行他的學說,又不能聽從他的建言,讓他饑腸轆轆地待在我國土地上,我引以為恥。’于是周濟他,這也可以接受,不過免于一死罷了?!?/span>

拓展:

  • 陳子:孟子弟子陳臻。
  • 禮貌:禮遇與容色(面部表情)。



譯文: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筑墻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于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fā)現(xiàn),百里奚從市場上被選拔。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 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 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郁結,殫思極慮,然后才能奮發(fā)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span>

孟子說:“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誨他,本身就是對他的教誨?!?/span>

拓展:

  • 傅說:殷武丁時人,曾為刑徒,在傅險筑墻,后被武丁發(fā)現(xiàn),舉用為相。
  • 版筑:一種筑墻工作, 在兩塊墻版中,填人泥土夯實。
  • 膠鬲:殷紂王時人,曾以販賣魚、 鹽為生,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后輔佐周武王。
  • 管夷吾:管仲。士:此處指獄囚管理者。當年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公子糾失敗后,管仲隨他 一起逃到魯國,齊桓公知道他賢能,所以要求魯君殺死公子糾,而把管仲押回自己處理。魯君于是派獄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國,結果齊桓公用管仲為宰相。
  • 孫叔敖: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隱居海邊,被楚王發(fā)現(xiàn)后任為令尹 (宰相)。
  • 百里奚舉于市:春秋時的賢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國,秦穆公 用五張羊皮的價格把他買回,任為宰相,所以說“舉于市”。
  • 曾:同 “增” 增加。
  • 衡:通“橫”,指橫塞。


《孟子·告子章句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阿拉善盟| 旬邑县| 安阳县| 社会| 盘山县| 巴林右旗| 会泽县| 商水县| 广饶县| 昭平县| 青铜峡市| 五家渠市| 灵川县| 东丽区| 姜堰市| 安阳市| 洪雅县| 化州市| 磴口县| 长武县| 尤溪县| 永泰县| 阳春市| 翼城县| 永平县| 池州市| 石林| 南投县| 娱乐| 宁河县| 普兰店市| 连山| 通河县| 成都市| 达州市| 杭锦后旗| 牟定县| 越西县| 高州市| 家居|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