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交通系列1——交通碳排放
快車通道:
碳減排制度系列匯總
CCER制度系列匯總
CCER 項目減排效益測算系列匯總
發(fā)達國家碳排放政策系列匯總
動力電池發(fā)展趨勢系列匯總
ISO 14064-1系列匯總
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系列匯總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將為大家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交通系列的相關知識,大綱如下:
一、交通碳排放
二、智慧交通電氣化的改變
三、智慧交通的挑戰(zhàn)1
四、智慧交通的挑戰(zhàn)2
五、智慧交通的挑戰(zhàn)3
六、智慧交通的解決之道1
七、智慧交通的解決之道2
八、智慧交通的解決之道3
今天分享第一部分:交通碳排放
2011 年杰里米·里夫金在其出版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里指出,從傳統(tǒng)的運輸工具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轉變,是實現(xiàn)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五大支柱之一。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fā)布,其中將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包括優(yōu)化交通運輸結構,推廣節(jié)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積極引導低碳出行,作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點。
當前,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高速鐵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shù)量等均為世界第一。交通運輸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帶來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
2010-2020年中國交通發(fā)展里程數(shù)和增速:
2019 年,交通領域能源消耗約 4.49 億噸標煤 ,占比全國能源總消耗比重的 9.24%;碳排放總量 12 億噸左右,在七個大類行業(yè)中排名第三 ,是支撐我國實現(xiàn)“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
中國交通運輸業(yè)能源消耗:
交通運輸能源消耗快速增長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幾個方面:
1)、化石燃料直接燃燒是交通行業(yè)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按照碳排放來源看,2018 年汽油、柴油、電力和航空煤油在交通部門終端能耗的占比分別為 40%、46.1%、1.6% 和 12.3%。推進交通電氣化是道路運輸和鐵路運輸重要的減排手段。另一方面, 當前中國的電力供應仍已火電為主,2020 年火電 發(fā)電量在全國發(fā)電量的占比高達 68%。單純依托現(xiàn)有的電力供應,難以滿足交通行業(yè)的低碳發(fā)展需求。
2)、 私家車保有量增加?
交通方式對單位碳排放的影響中,自駕或乘坐出租車的單位里程碳排放量最高,是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的 5~10 倍。2020 年底中國私家車保有量為 2.4 億輛,較 2010 年增長 273%。鼓勵使用公共交通,特別是電氣化的城市軌道交通和電氣化鐵路是低碳發(fā)展的有效實踐。?
3)、 交通設施全生命周期內產生間接碳排放?
當前交通設施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仍在使用各類溫室氣體以及不可降解的材料。同時,道路擁堵等交通狀況也會增加不必要的碳足跡。交通低碳發(fā)展需要采用更多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以及通過減少出行需求,改變出行方式,提高運行效率來減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交通系列的第一部分的內容就分享到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的內容:智慧交通電氣化的改變
免費服務:
(在公眾號發(fā)送以下關鍵字可以查看相關系列的內容)
?
國際碳市場,中國碳市場,碳中和,碳交易,碳資產,碳計量,碳排放,林業(yè)碳匯,綠色金融,CCER,ESG,CCUS,鋰電池,電池回收,電力碳中和,電價政策,汽車碳中和,碳匯造林方法學,磷酸鐵鋰專家交流,磷酸鐵,林業(yè)碳匯專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綠電專家交流,廣東汽車碳足跡,汽車左B柱LCA,汽車白車身LCA,碳減排制度,CCER制度,廢舊輪胎再生橡膠LCA,發(fā)達國家碳排放政策,動力電池發(fā)展趨勢,鋼鐵碳中和,氫能
?
付費服務:
1、個人和企業(yè)層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資產管理培訓
2、上市企業(yè)組織層面碳盤查、產品層面碳足跡、碳中和規(guī)劃、碳配額資產托管、國內外碳信用申請和交易(CCER、林業(yè)碳匯、VCS、G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