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歸園,2021高考語文會有它的身影!
馬首歸園解讀
12月1日,馬首銅像“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
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
馬首銅像是怎么“回家”的?這匹“駿馬”的其他“小伙伴”如今都在何方呢?
馬首銅像為何物?
馬首銅像,為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中,午馬噴泉的主要構件。
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依每日對應時辰順序噴水,唯中天午時十二噴泉同時噴涌,景象蔚為壯觀。
噴泉以西洋水力鐘為原型,依水力驅動自動運行,設計精妙,是海晏堂建筑群的精華所在。
馬首銅像為意大利人郎世寧設計,清乾隆年間由宮廷匠師精工制作,融合東西方藝術風格。
馬首銅像以分鑄法、失蠟法和鉚接工藝等多種技法制作,神態(tài)栩栩如生,毛發(fā)分毫畢現,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其材質為精煉紅銅,色彩深沉厚重,歷數百年風雨而不銹蝕。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并遭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
馬首銅像是怎么回來的?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在獲悉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后,即向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圓明園馬首銅像是中國近代被劫掠的珍貴文物,不贊成公開拍賣,希望能以適當方式回歸。
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對此表示理解,并開展了積極斡旋。
2007年9月,港澳知名企業(yè)家、愛國人士何鴻燊先生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
2019年11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在國家文物局積極溝通協調下,何鴻燊先生決定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
馬首銅像的“家”在何處?
為更好踐行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文物保護國際共識,國家文物局經與何鴻燊先生協商一致,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
經過精心安排,馬首銅像長期展覽展示場地位于圓明園正覺寺,它有了一個專屬展區(qū)——乾隆時期文物建筑文殊亭。
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各方合力實施正覺寺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安全防護全面升級,具備了長期展示的必要條件。
馬首銅像的“小伙伴”在哪里?
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和兔首銅像都已通過不同方式回到祖國懷抱。2019年,它們和馬首銅像曾“相聚”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令人遺憾的是,圓明園十二尊獸首銅像中,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下落不明、遍尋不獲。
令人痛心的是,依舊有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難回故土。
這些流散海外的文物,承載著我們的歷史、鐫刻著我們的輝煌、銘記著民族的過去。
終有一天,我們會找到它們,接它們“回家”。
?
馬首歸園優(yōu)質時評
01歸,馬首是瞻!
庚申園焚馬軼,庚子馬歸故園,歷經160年漂泊,馬首銅像終回圓明園。
圓明園園毀物散,是中國文明之痛,也是世界文明之痛。“萬園之園”凝聚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勤勞,其中也有中西文明交流的成果,本可以在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上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除了雕梁畫棟被付之一炬外,大批珍貴的藝術品和典籍也在當年隨之毀于一旦。
法國大文豪雨果就看到了這一點,他指出,圓明園“是為世界的各族人民”建造的,并將圓明園與同樣被劫掠的希臘帕特農神殿相提并論,視其為以想象為主的東方藝術的頂峰,是無與倫比的驚人杰作。也正是因為站上了人類文明的高度,雨果才會痛斥劫掠行徑。
“萬園之園”已成廢墟,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圓明園文物就更顯珍貴。努力讓流散海外的文物回歸故里,既是中國人民的民心所向,也是對世界文明負責。文物離開它的原生環(huán)境,氣場就會衰減,就無法為傳承弘揚人類文明作出應有貢獻。我們提倡文明交流互鑒,并因此愈發(fā)珍視文物的血脈、文脈與根脈。
惟馬首是瞻。文物流散與回歸,也是國運的見證。老大帝國衰落之際,縱使九五之尊,也無力保護自己的園林,而人民共和國踏上復興之路,就是文化勃興之時。由是觀之,真正推動馬首回歸的,是復興的向往、崛起的力量。
?
02馬首歸園 彰顯磅礴的中國力量
?
2020年12月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淀區(qū)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也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圓明園獸首是我國的珍貴文物,它們見證著圓明園的命運,記錄著中華民族一段歷史。當下,結束百余年流離的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從皇家私藏變成屬于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彰顯了磅礴的中國力量,更堅定了中華兒女追回流失文物的決心,激發(fā)了中華兒女凝心聚力謀復興的斗志。
馬首歸園,彰顯“中國崛起”的復興偉力?!懊褡迦酰瑒t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這是馬首歸園給予國人最深切的感受。近代以來,由于民族發(fā)展的落后,中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邊堅持不懈追尋流失文物,一邊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從2000年,虎首、牛首和猴首等三件圓明園獸首銅像藏于保利藝術博物館;到2013年,法國皮諾家族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鼠首和兔首,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再到當下,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與不斷延長繁榮流失文物“回歸線”相對應的,正是日益釋放的“中國崛起”的復興偉力。
馬首歸園,彰顯“中國情感”的團結合力。文物不僅僅具有深厚的藝術、科學價值,而且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其中,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愛國主義情懷。2007年9月,澳門愛國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表示會將馬首捐贈祖國,希望借此帶動更多人參與保護中國文物的工作,宣揚愛國愛民族意識。2020年12月1日,馬首銅像在流離160年后終于“歸來”。正如馬首捐贈者、中國港澳知名企業(yè)家、愛國人士何鴻燊先生的女兒何超瓊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的,“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也是國家走向復興的巨變之路,每一步都牽動愛國同胞的心?!睈蹏恢标P注著流失文物的回歸之路,也正是得益于這份“中國情感”的團結合力,馬首銅像才能沖破重重阻礙、翻越千山萬水,最終回家。馬首歸園,留住的是歷史的記憶、文化的根脈,彰顯的是愛國主義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必將有更多有識之士投入到中華文化保護的事業(yè)中來。
馬首歸園,彰顯“中國法治”的護航動力。打通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家之路,法治是最有利的武器。自新中國成立伊始,以“凡是國寶,都要爭取”為原則,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建立健全流失文物回歸的法治秩序,從積極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的推廣、改革與完善,到與23個國家簽署追索返還雙邊協議,中國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文物返還國際秩序貢獻了強大的法治力量。在法治力量的護航下,70多年來,通過執(zhí)法合作、司法訴訟、協商捐贈等方式,包括馬首銅像在內的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馬首歸園,“駿馬”奔騰。當前,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等獸首銅像已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星散的國寶逐漸重聚,雖然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5尊銅像下落不明,但念茲在茲,必有回響。只要中華兒女以愛國主義情懷“聚心”、以法治武器“聚力”,始終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奔騰向前,流失的文物終會“聚首”,偉大的民族必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