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DIY兒童手作店除了店內體驗,還有哪些賺錢渠道?
01.政策加持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0—14歲少年兒童人口為2.53億人
占總人口17.95%
與2010年的16.6%相比
少兒人口的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

而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
截止到2022年4月
有孩(0-18歲)人群中90后占比27.8%
正逐步成為
兒童經濟市場的重要消費力量
加之90后年輕父母對兒童教育的重視
必然會帶動兒童經濟側重點的轉移



以及伴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
兒童教育正從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
益智/非遺類手工正逐步走進課堂
◇
受政策紅利、人口基數、消費升級
科技保障及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推動
兒童市場未來將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

02.親子體驗

『陪伴』是一種成長方式
也是一種教育態(tài)度
對于孩子的成長
陪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陪伴不是一個亟待完成的任務
其意義和價值在于享受這些時光片段的過程
要從“結果優(yōu)先”轉化為“過程優(yōu)先”






而DIY手工無疑是親子間陪伴的最佳選擇
和孩子一起體驗DIY制作的樂趣
共同感受收獲的喜悅
與他們同頻共振,同喜同樂

因此DIY兒童手作體驗店也是
周末遛娃、親子活動的不二之選
除開單個家庭式親子體驗外
店內親子沙龍活動也是盈利模式之一








03.入駐學校

手工DIY,因其制作過程
本身就存在著教學的涵義
不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
其模式在莫種程度上和學校授課無甚差別
◇
加上國家對素質教育的提倡
以及雙減政策的實施
讓手工DIY逐漸走進校園,進入課堂
不少學校也都陸續(xù)開展了手工課程




由學校/教培機構出生源和場地
手作店提供技術指導和老師教學
既能達成長期合作,又能提高品牌知名度
互利共惠,合作雙贏









04.課外興趣

隨著90后年輕父母的增加
以及雙減政策下提倡的藝術類教育培養(yǎng)
使得兒童興趣類課程成為課外熱門之選
除音樂、美術、體育外
各類DIY手工課程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類似于陶藝、木藝等非遺手作
以及黏土、蠟燭、微積木等益智類手作
也是兒童課外興趣首選之一
不僅能在玩耍中學習知識與技能
還能收獲最終的手作成品










05.假期托管

大部分家長的上下班時間
與孩子放學、放假的時間都不匹配
因此兒童托管便成了困難所在
而這也正是DIY兒童手作店賺錢的機會之一






和其他模式不同,假期托管
可以是課程模式,也可以是游戲模式
對需要托管的家長來說
相較于要讓孩子在托管期間學到什么
能讓孩子放心的待在一個地方更為重要
因此多元化的DIY兒童手作店更符合托管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在寒暑假期間
兒童手作店的生意更為火爆的主要原因















-END-
//本文章內容來源于公眾號“優(yōu)加手作”,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