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晏卿(續(xù))
①衛(wèi)國之亂 ②景公患病,欲誅“祝史” ③遄臺論“和與同” ④景公牛山之悲 ⑤晏子論“禳災” ⑥晏子老退,上交封邑 ⑦病危,交代后事 ⑧《水經(jīng)注》:清節(jié)里 ①·這一年,齊侯杵臼派大夫公孫青到衛(wèi)國聘問,恰逢此時衛(wèi)國內(nèi)亂,衛(wèi)靈公駕車攜帶寶物逃出了國都,因此,公孫青派人請示杵臼,是否仍然前往衛(wèi)國進行聘問。杵臼有些拿不準,便就此事詢問了晏嬰的看法,晏嬰道:“只要衛(wèi)侯未離國境,便仍是國君,應當以禮進行聘問”杵臼點點頭,晏嬰繼續(xù)說道:“國君要想抗衡晉國,衛(wèi)國就是最好的盟友,以往衛(wèi)國一心跟隨晉國,現(xiàn)在,晉國失去信用,衛(wèi)國遭遇內(nèi)亂,若能對衛(wèi)國國君以禮待之,未必不能將他拉到我們齊國的陣營中來,機不可失啊!”杵臼緩緩抬頭盯了晏嬰半刻鐘,突然笑了,道:“我以往一直以為晏相對我這種挑戰(zhàn)晉國的小心思是不贊同的,不想晏相竟能替我想得如此長遠。”晏嬰笑了笑,沒說話,手里只拈起一枚棋子反復摩挲。衛(wèi)國平定內(nèi)亂后,向齊國告知了這一情況,同時贊揚了公孫青的謙恭有禮。杵臼心里大為快意,便在酒宴上遍賜大夫們,道:“這都是諸位教導得好啊!”苑何忌辭謝不飲,道:“既然因公孫青而受賞,也必將因他而一起受罰。《康誥》上說:‘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螞r在群臣之間呢?臣哪敢因為貪圖國君的賞賜而冒犯先王呢?”杵臼聞言頓時感到有些下不來臺,因此很是不悅,只是當時未能發(fā)作。撤下酒宴后,杵臼當即對晏嬰抱怨道:“苑何忌也太不給我面子了!縱然他說得有些道理,又何必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讓我下不來臺呢?”晏嬰聞言笑道:“臣向國君賀喜了!”杵臼疑惑道:“何喜之有???”晏嬰道:“臣賀國君除臣之外又得一直言之臣。”杵臼聞言哭笑不得,不過怒氣確實消了一大半,晏嬰繼續(xù)說道:“國君的話,雖有失誤之處,其欣喜之情乃人之常情。苑大夫雖直言而不顧場合,然,其話也并非沒有道理。何況臣有時也會不顧場合直言,國君尚且容得,想必也不會容不下苑大夫吧?”杵臼聽后,怒氣全消,點頭笑道:“容得!容得!” ②·去年,杵臼便生了疥癬,后來又患了瘧疾,一年都沒有痊愈,諸侯們聽說后都派了賓客前來問侯病情,杵臼因此心中大為不悅。梁丘據(jù)與裔款見狀,便對杵臼說道:“君上侍奉鬼神比先君來說更為恭敬,然而卻得了這樣的疾病,讓諸侯為君上擔憂,這都是巫祝和史官的過錯,諸侯們不知道,恐怕會認為君上對鬼神不敬,不如殺了巫祝和史官,來向諸侯們進行解釋?!辫凭市闹杏行┵澩@個提議,便告訴了晏嬰,以尋求認同。晏嬰聽后說道:“昔日在宋國的盟會中,屈建向趙武了解范會的德行。趙武說:‘他老人家的家事治理得很好,在晉國說話坦誠而沒有私心。他的祝、史祭祀時陳說實情,并無愧疚,他的家族中沒有讓人猜疑之事,所以他的祝、史不用向鬼神禱告。’屈建把這話告訴給楚康王,康王說:‘神和人都沒有怨言,難怪他老人家能輔佐五位國君而成為諸侯的領袖?!辫凭视行┎唤?,道:“梁丘據(jù)和裔款認為寡人侍奉鬼神很恭敬,您現(xiàn)在說這些話,是什么意思?”晏嬰回答道:“如果是有德行的君主,國家和宮里的事情都沒有荒廢,上下沒有怨恨,行動沒有違背禮儀的事,他的祝、史就會向鬼神陳述實際情況,且沒有慚愧的心了。所以鬼神享用他們國家的祭品,國家受到鬼神所降的福祿,祝、史也有一份。他們所以繁衍有福、健康長壽,這是由于他們是誠實的國君的使者,他們的話忠誠信實。他們?nèi)绻『门錾戏趴v的國君,里外偏頗邪惡,上下怨恨嫉妒,舉動邪僻背理,放縱欲望滿足私心,高臺深池,奏樂歌舞,砍伐民力,掠奪百姓的積蓄,以這些行為鑄成過錯,而不體恤后代,暴虐放縱,隨意行動沒有法度,無所顧忌,不考慮怨謗,不害怕鬼神。天怒人怨,在心里還不肯悔改。他的祝、史陳說實際情況,這是報告國君的罪過。他們掩蓋過錯、專談好事,這是虛詐欺騙,真假都不能陳述,只好陳述不相干的空話來向鬼神討好,所以鬼神不享用他們國家的祭品,反而降禍給他的國家,祝、史也有一份。他們所以夭折患病,這是由于他們是暴虐的國君的使者,他們的話對鬼神是欺詐輕侮。”杵臼繼續(xù)追問道:“那該怎么辦呢?”晏嬰道:“沒辦法了。山林中的樹木,由衡鹿看守著。洼地里的蘆葦,由舟鮫看守著。草野中的柴禾,由虞侯看守著。大海里的鹽蛤,由祈望看守著。偏僻地方的人,被迫服役??拷鼑嫉年P卡,橫征暴斂。世襲的大夫,強買貨物。發(fā)布政令沒有準則,征收賦稅沒有節(jié)制,宮室每天輪換著住,荒淫作樂不肯離開。宮內(nèi)的寵妾,在市場上肆意掠奪,外邊的寵臣,在邊境上假傳旨令。私人欲望、衣食玩好,下邊不能滿足就立即治罪。百姓痛苦困乏,夫婦都在詛咒。祝禱有好處,詛咒也有害處。聊地、攝地以東,姑水、尤水以西,人口多得很呢。雖然祝史善于祝禱,難道能勝過億兆人的詛咒嗎?國君如果要誅戮祝,史,只有修養(yǎng)德行之后才可以?!辫凭庶c了點頭,次日,便下令官府放寬政令,拆掉關卡,廢除禁令,減輕賦稅以及豁免拖欠的租稅。不久后,齊國的內(nèi)政便煥然一新,國力也得到了提升。此時,晏嬰也尋訪到了一名醫(yī)術(shù)過人的鄉(xiāng)野良醫(yī),并將他推薦給了齊侯杵臼。 ③·經(jīng)過良醫(yī)的冶療,杵臼的身體終于逐漸恢復健康了,在宮里憋悶許久的他,現(xiàn)在最想做的一件事便是出宮打獵,晏嬰也隨之同行。一日,杵臼從沛地打獵回來,晏嬰正在遄臺等侯隨侍,此時,粱丘據(jù)也正好駕車趕到。杵臼看到梁丘據(jù)來了,也非常開心。他很喜歡梁丘據(jù),忠誠、貼心、且隨叫隨到,甚至一些晏相不同意、不認可,但又是杵臼特別想去做的事,梁丘據(jù)也會和自己站在一邊,并表示理解和支持。想到這里,杵臼不禁感慨:“到底是梁丘據(jù)與我相和??!”“梁丘據(jù)與君上不過是相同罷了,哪里算得上相和呢?”晏嬰冷不丁的一句,倒把杵臼嚇了一跳,杵臼疑惑道:“和與同有什么不一樣嗎?”晏嬰嚴肅地說道:“不一樣,和就像是做羹湯,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diào)魚和肉,使味道適中。若味道太淡就增加調(diào)料,若味道太咸就沖淡,這樣一來,君子吃后,就能使內(nèi)心平靜。君臣之間,也是這樣,君上認為行的,臣下指出其不行的一面,使其更加完善,君上認為不行的,臣下指出其行的部分而去掉其不行的部分。如此便能使政事平和、不違禮制,人民也能夠服從政令而沒有爭心。如今梁丘據(jù)卻不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他也認為可以,國君認為不行的,他也認為不行,如同用清水調(diào)劑清水,誰愿意拿它當湯來喝呢?如同琴瑟總調(diào)一個音調(diào),誰愿意聽這樣的音樂呢?因此,同的不可取之處便在這里了?!辫凭拭靼祝滔噙@是明著說梁丘據(jù),暗里卻是指出自己的過失,然而,他說得卻是字字鏗鏘,無可辯駁,杵臼只好羞慚地低下頭去,默然不語。晏嬰見此,只坐下身來,隨手撥弄起了桌案上的琴弦,“叮叮咚咚……”遄臺上瞬間便響起了清越的琴聲,那錚錚之音似遠山,似長空,又似那奔涌不息,拍擊巨石的東海之浪,泱泱齊風,概是如此。杵臼聽著這琴聲,內(nèi)心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這就是晏相所說的‘和’嗎?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④·不久,杵臼提議群臣一起去牛山游玩。少時,到了山頂。杵臼舉目四望,云海茫茫。又回頭看著眼前的晏嬰,長嘆一聲道:“不想夫子竟也生了些許白發(fā)!”回想當初第一次見到晏嬰時,是在齊國太廟崔杼舉行的盟會上,那時的他,也就三十出頭,個子不算高,可身姿挺拔,模樣不算俊,但五官端正,尤其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令他印象深刻。只是,一轉(zhuǎn)眼竟二十多年了……接下來,夫子又要不厭其煩地告誡自己了吧!杵臼這樣想著,他已經(jīng)能想象到夫子的語氣和口吻了。誰知晏嬰竟開口說道:“國君又何嘗不是呢!”一時間,杵臼愣在原地,不覺清淚已在臉頰上流淌,“啊……我竟也這么老了嗎?”想到這里,淚水愈發(fā)洶涌。周圍的大臣不明所以,但見國君垂淚,便也作勢哭了起來。晏嬰見狀,不由冷笑起來。杵臼納悶道:“寡人和大臣們都在哭泣,夫子何故反而發(fā)笑?”晏嬰道:“我只看到了一個怯懦的君主和一群阿諛奉承的臣子,豈能不笑?”怯懦?我嗎?杵臼有些疑惑,“夫子,什么叫怯懦?什么叫阿諛奉承呢?”“人之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貪圖長有國而樂不是怯懦是什么?先君太公建立齊國,桓公建立霸業(yè),如果他們不死,哪里輪得到國君您呢?而您的臣子為了討好您,不但不勸解您,反倒陪您哭泣,不是阿諛奉承又是什么?”杵臼愣住了,他明白自己是個惜命的人,也正因為此,才從紛亂的時局中活到了現(xiàn)在,晏嬰的話,仿佛一柄利劍,直直洞穿了他靈魂的最深處,使他深深震顫,為了掩飾尷尬,便只好默默擦干了眼淚,舉杯對眾臣說道:“夫子之言,非常透徹!你們都該罰酒三杯,寡人也該罰酒一杯!”晏嬰苦笑著搖搖頭,從眾人中隱去。任杵臼在群臣中尋覓著他的身影。 ??⑤·六年后,有慧星進入了齊國的分野。景公杵臼聽說此事后十分憂慮,便想在齊國舉行一次禳災儀式,不過,他還想聽聽晏嬰的意見?!瓣滔?,您知道,日前齊國的天空中出現(xiàn)了慧星!這恐怕不是什么好兆頭吧?寡人想舉行一次禳災儀式,您看,可行嗎?”晏嬰聽后,沉思了一會兒,答道:“君上,臣認為禳災并沒有什么益處,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天道不可欺,禳災并不能使它改變運行,又有什么必要呢?況且天上的彗星,是用來掃除污穢的,君上若沒有污穢的品行,何必要禳災呢?君上若真有污穢的品行,禳災又有什么用呢?《詩》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瘒魶]有違背道德,四方的國家都將來朝拜,又何必擔心慧星呢?《詩》曰:‘我無所監(jiān),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瘒舻滦袛?,民眾就會流亡他國,祝史即使再怎么禱告,也無濟于事啊!”杵臼聞言,也覺頗有道理,便放棄了禳災的想法。 ⑥·這一年,晏嬰即將告老致仕了,在徹底退出齊國朝堂之前,他想將自己的封邑全部交還給景公杵臼,杵臼不答應,并說道:“晏相難道不知從寡人的先君丁公到現(xiàn)在從未有哪位大夫告老辭邑嗎?如今您卻這樣做,難道是想背棄寡人嗎?”杵臼明知天下之人任誰都會背棄自己,唯獨晏嬰不會,卻故意這樣說,只是為了寬慰自己的私心罷了。晏嬰聞言答道:“君上,臣深知自己品德微薄,不足以接受如此豐厚的俸祿,因此才告老辭邑,請君上勿怪?!辫凭实?“先君桓公任管仲為相,賞以三歸,福澤子孫。如今您也擔任我的相,我也以同樣的方式賞賜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晏嬰道:“從前桓公任用管仲,使齊國成就霸業(yè),百姓安居樂業(yè)。我卻沒有管仲那樣的才能,因此不能接受。”杵臼此刻忽然醒悟過來,晏相那張利嘴自己怎么可能說得過?還不如直接用身份和權(quán)力來壓他一頭,便道:“晏相不必說了,此事寡人不準!”聞言,晏嬰一言不發(fā)地轉(zhuǎn)過身,默默向?qū)m門外走去,杵臼望著他那瘦小佝僂的背影鼻子一酸,最初的最初,也是這個背影,堅毅地走向太廟之外,將腳下的陰影拖得很長很長,那是在抗拒崔慶二人不合理地專權(quán),如今,卻要抗拒寡人的一片赤忱之心嗎?眼前,兩個背影好似重疊在了一起,晏子好像瘦多了,佝僂的身軀也讓本就不高的他顯得更加矮小,可是,在齊國,誰又能認為他矮小呢?他是齊國的支柱啊,為黎民、為社稷撐起了一片天!次日下朝后,景公留住了他,“晏相,陪寡人坐一會兒吧!”他說道。晏嬰點點頭,本欲起身離開的他又恭敬地坐了回去,這大概是他致仕前最后一次上朝了,年近七旬的他因公務已積勞成疾,如今,他雖還憂心著齊國的黎民與社稷,然,老邁多病的身軀卻也讓他不得不退了。杵臼其實還有很多話想與晏子說,可話到嘴邊卻總也開不了口,氣氛就這樣沉默的醞釀著,終于,晏子開口打破了沉默,“君上,臣仍請求交還……”“晏相啊!您看這宮殿多華美??!只是不知道它將來會歸屬于誰呢?”杵臼知道晏子想說什么,故意打斷了他的話轉(zhuǎn)移了話題。晏子沉吟半晌,問道:“敢問君上這話是什么意思?”杵臼笑道:“應該是歸于有德之人吧?”晏子嘆道:“若果真如君上所言,那大概會歸于陳氏了!他們雖沒有大的德行,卻可以施小惠于民?!辫凭拾櫫税櫭?,道:“那怎么辦呢?”晏子拈須道:“唯有依靠禮制才能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如果符合禮,家族的施舍就不能擴大到國內(nèi),百姓就不會遷移,農(nóng)夫不變動,工人、商人不改行,士不失職,官吏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這樣,社稷就能夠長治久安了?!辫凭庶c點頭,嘆道:“晏相說得好啊,這是我以往所做不到的,以后,我會盡量做到吧!”沉默了一會兒,杵臼又開口說道:“晏相,寡人允準您上交自己的封邑了?!苯又L嘆一聲,自己理應成全他的堅持的,而不是一意孤行地在意自己的感受。晏子離開座位,稽首道:“拜謝國君!”聲音微微有些顫抖,杵臼點點頭,笑道:“晏相,再陪寡人坐一會兒吧,除了您,寡人……”話未盡又長嘆一聲,晏嬰點點頭,回到了座位,就這樣陪他靜靜地坐著。這一刻,仿佛時間也為這對君臣而停止,這一刻,杵臼回想了他們之間所有的瑣事,然而,從明天起,他的晏相就再不能時時相伴在身旁了。 ⑦致仕以后,時間好像變得無比漫長,晏嬰時而彈彈琴,時而看看書簡,時而又問問晏圉朝中的大致情況。杵臼有時遇到拿不準的事情也會驅(qū)車親自過來問問晏子的看法,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這日,他吃過午飯后,正合上眼假寐,半夢半醒間,他似乎又聽到了興修行宮別殿的“叮咚”聲以及百姓們的悲泣怨怒之聲,他猛然驚醒,忙讓仆從去打聽君上是否又下令大興徭役了,仆從回來稟告道并無此事,晏嬰終于長舒了一口氣,道:“是了!大概是門前街市的喧鬧聲讓我疑心了,但愿君上從此懂得節(jié)用民力吧!”說著,擦了擦額間的冷汗,起身望向齊宮的方向長嘆了一聲。又是幾年過去,晏嬰的身子越來越衰老了,終于在某天夜里,他預感到自己是要徹底離開了,便將妻兒與家宰叫到了床前,他望著妻子那張爬滿皺紋的面容,心中五味雜陳,曾經(jīng)的她,也是那樣的娟秀可愛,他明白自己虧欠她太多,他伸出手去想要摸一摸她的臉頰,卻被妻子將他的手緊緊握住,他長嘆道:“跟著我,苦了你了!”她搖搖頭,淚水不住地往下淌,晏圉沉默地站上前,預備聆聽父親的忠告,晏嬰將目光轉(zhuǎn)向他,說道:“我這半輩子,忙于工作,疏忽了對你的陪伴與教導,你要記住,凡事莫與人爭執(zhí),做好自己為臣的本份也就是了!”晏圉點了點頭。晏嬰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些,接著又放低聲音道:“若將來齊國有變,圉兒可攜家小出奔到魯國,明白嗎?”晏圉眼中難掩驚異,卻也點頭答應了。接著,晏子又對家宰說道:“我去后,不要將我葬到別處,我活著的時候尚且靠近街市與黎民,死后又怎能改變志向呢?”家宰點了點頭,道:“家主放心,我一定按您說的去辦!”晏嬰擺了擺手道:“你們都出去吧!讓我一個人安靜一會兒?!标锑霰銕е赣H和家宰離開了房間,此時晏嬰終于合上了眼晴,這一刻,他不再作為誰的臣子,誰的丈夫,誰的父親而活著,這一刻,所有的凡思俗緒都不再有任何意義,這一刻,有一個人正從渤海匆匆趕來,而他,卻再也等不到了。 ⑧后記:北魏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淄水》:“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而嬰弗更,為誡曰:‘吾生則近市,死豈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節(ji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