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坑-KR】阿富汗近代歷史人物簡述

親工團國際派(Pro-Internationale Faction)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Nur Muhammad Taraki,1917~1989):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領(lǐng)袖,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第二代領(lǐng)導(dǎo)人。
達達·埃米爾·海德·汗(Dada Amir Haider Khan,1900~1989):
印度公社社會主義者和獨立運動人士,第四次英阿戰(zhàn)爭后長期在阿富汗境內(nèi)活動。晚年返回印度從事教育工作。
激進西化派(Radical Westernisers):
阿卜杜勒·賈法爾·汗(Abdul Ghaffar Khan,1890~1988):
印度穆斯林和非暴力和平主義者,印度公社統(tǒng)一后逃往阿富汗。反對普什圖民族主義。
米爾·古爾·汗·納賽爾(Mir Gul Khan Nasir,1914~1983):
俾路支民族主義者,詩人和歷史學(xué)家,反對帝國主義和貧富不均。
親西方派(Pro-Western Faction):
阿卜杜勒·馬吉德·扎布利(Abdul Majid Zabuli,1896~1998):
阿富汗銀行家,國家銀行的建立者。
古拉姆·穆罕默德·法哈德(Ghulam Mohammad Farhad,1901~1984):
阿富汗電氣工程師和普什圖民族主義者,強烈反對工團主義。曾任喀布爾市長。
穆罕默德·哈希姆·麥萬杜瓦爾(Mohammed Hashim Maiwandwal,1921~1973):
阿富汗第七任總理,在任期間多次被學(xué)生運動困擾。達烏德政變后他因為被懷疑圖謀造反而被逮捕,在審訊中死亡。
學(xué)院派(Academic Faction):
阿里·穆罕默德·汗(Ali Muhammed Khan,1891~1977):
阿富汗政治家,長期任外交大臣。
哈比布拉·汗·塔爾齊(Habibullah Khan Tarzi,1896~????):
阿富汗外交家,首任駐華大使,曾任阿富汗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團長。
王室政府(Royal Government):
阿卜杜勒·哈迪·達維(Abdul Hadi Dawai,1894~1982):
阿富汗詩人和政治家,曾任元老院議長(上議院)。
穆罕默德·霍巴爾(Muhammed Ghobar,1897~1978):
阿富汗政治家、記者、歷史學(xué)家、詩人,社會民主主義者。
穆罕默德·哈希姆·汗(Mohammad Hashim Khan,1884~1953):
納迪爾國王的兄弟,阿富汗第三任總理大臣。
沙阿·馬哈茂德·汗(Shah Mahmud Khan,1890~1959):
納迪爾國王的兄弟,阿富汗第四任總理大臣。
伊納亞圖拉·汗·塞拉伊(Inayatullah Khan Seraj,1888~1946):
阿曼努拉國王的兄弟,放棄王位后逃往英屬印度,客死他鄉(xiāng)。
古拉姆·納比·查奇(Ghulam Nabi Charkhi,????~1943):
阿曼努拉國王的支持者,被納迪爾處決。
穆罕默德·埃特馬迪·汗(Mohammed Etemadi Khan,1921~1999):
曾任阿富汗總理,后因施政無能而出任駐蘇聯(lián)大使。在歷次政變中屹立不倒,憑借外交手段始終獲得當(dāng)局支持。
穆罕默德·卡比爾·魯丁(Mohammed Kabir Ludin,1907~1966):
阿富汗外交家,曾任駐聯(lián)合國代表和公共工程大臣,死于駐印度公社大使任上。
哈吉·法伊茲·穆罕默德·齊克里亞(Haji Faiz Muhammed Zikeria,1892~1979):
阿富汗政治家,曾任教育大臣和外交大臣,1964年移民美利堅工團主義合眾國。
古拉姆·法魯克·烏斯曼(Ghulam Faruq Usman,????~????):
某任赫拉特省長,生平不詳。
激進伊斯蘭派(Radical Islamists):
米爾扎·阿里·汗(Mirza Ali Khan,1897~1960):
普什圖民族主義者,要求印度的普什圖人獨立建國。印度公社統(tǒng)一后長期在阿富汗支持下實施游擊戰(zhàn),1960年死于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