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風云中的風云國王——“麥克白”故事原型,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篇

如果說要在CK系列中選擇一個最傳統(tǒng)、最經(jīng)典的劇本,那非1066英倫的三王爭霸莫屬。從1代開始到目前的3代,英倫三王爭霸劇本是唯一一個貫穿始終的劇本。同時這個劇本也可以說是最能體現(xiàn)CK系列精神的劇本,征服者威廉、英王哈羅德、挪威國王哈拉爾德之間的各項關系,涵蓋了關于家族和個人、頭銜的繼承、以及各種宣稱戰(zhàn)爭等本游戲的核心元素。不過在該時期的英倫,還有另一位值得注意的人物,那就是北方的蘇格蘭國王(或稱阿爾巴國王)馬爾科姆三世。這位蘇格蘭國王,其實就是莎士比亞著名故事《麥克白》里年輕王子的原型。只不過莎翁的小說畢竟更多的是借古諷今,與歷史上的故事還是有一定的出入。等到1066英格蘭進行三王爭霸賽時,本篇主角馬爾科姆三世已經(jīng)在蘇格蘭的王位上坐了8年了。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于他的故事,以及蘇格蘭對當時的英倫局勢造成了哪些影響。

一、伏擊復仇麥克白
還是老規(guī)矩,首先從馬爾科姆三世的出身說起。他的家族鄧克爾德,得名于其祖父、鄧克爾德修道院院長克里南??死锬先⒘税柶郊易迥┐鷩躐R爾科姆二世的女兒,二者的兒子鄧肯一世在馬爾科姆二世死后繼位稱王。不過在1040年,鄧肯一世在平定手下公爵麥克白的叛亂時于馬里被殺,其王位也被娶了阿爾平另一王室支系女性成員的后者所竊取。小馬爾科姆是鄧肯一世的長子,此時才9歲的他隨之被母親送去了與麥克白敵對的奧克尼(傳統(tǒng)說法送往了英格蘭,包括莎士比亞的故事中也是如此)躲避風頭。5年之后等小馬爾科姆到了14歲基本已經(jīng)成年,其祖父克里南便起兵向麥克白挑戰(zhàn),想要奪回應屬于鄧克爾德家的王位。但是他們并沒能戰(zhàn)勝篡位者,克里南也在這場戰(zhàn)事中被殺,因此小馬爾科姆及其支持者不得不再次流亡蟄伏起來。

到了1054年,蘇格蘭的局勢變化又讓小馬爾科姆看到了新的機會。在英王懺悔者愛德華的授意下,諾森布里亞伯爵西格瓦爾德于這一年北上進攻蘇格蘭,為另一個同樣叫馬爾科姆的宣稱者爭奪王位(有爭議)。這個馬爾科姆是前阿爾巴國王馬爾科姆二世小女兒的兒子,也就是說論輩分是本篇主角小馬爾科姆的表舅。雙方于7月27日七睡仙節(jié)在福斯灣以北的鄧錫納恩山交戰(zhàn),各自都承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西格瓦爾德的長子奧斯本和外甥小西格瓦爾德均在此戰(zhàn)中陣亡。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諾森布里亞伯爵占了上風,麥克白不得不做出讓步,使得宣稱者馬爾科姆成為了西南部斯特拉斯克萊德王國的國王馬爾科姆二世。

眼見麥克白的實力被大幅削弱,于是小馬爾科姆離開奧克尼,南下準備背刺篡位者。當麥克白于1057年向北方老家撤退時,想要奪回王位的小馬爾科姆在蘇格蘭東北部的芒恩斯山口伏擊了他。雖然麥克白在襲擊中勉強逃得一命,但幾天后還是因傷勢過重在山口以南60英里的王城斯科恩不治身亡。不過小馬爾科姆的復仇到此還沒有結束,麥克白的繼子、其王后格魯奇和前夫的兒子盧拉赫,又在支持者的擁護下繼承了阿爾巴的王位。只不過動蕩之中盧拉赫的統(tǒng)治短暫而又不幸,幾個月后他就在亨特利附近與小馬爾科姆對陣時,被叛徒刺殺身亡。于是在小馬爾科姆和阿爾巴王位之間再也沒有了阻礙者,他于1058年4月25日在斯科恩加冕,稱馬爾科姆三世。

二、盎撒王族尋真愛
正式稱王之后,馬爾科姆三世首先試圖通過聯(lián)姻來加強與周圍領主間的聯(lián)系。而要說在英倫影響最大的勢力,那自然還是南方的英格蘭。于是馬爾科姆三世南下去覲見英王“懺悔者”愛德華,希望能迎娶對方的侄孫女瑪格麗特。英王起初似乎同意了這門婚事,不過很快又反悔了,最終馬爾科姆三世只得忿忿而回?;氐教K格蘭后,他便娶了奧克尼伯爵的遺孀、挪威王室遠親英吉比奧格 芬斯多蒂。通過這門親事,蘇格蘭國王穩(wěn)定了自己北方背后的安全,這樣他便可以專心應對南邊的英格蘭。很快馬爾科姆三世于1061年揮軍南下諾森布里亞,劫掠了林迪斯法恩,并不斷蠶食坎布里亞等蘇英間有爭議的土地。

到了1066三王爭霸的前夕,當托斯提格被憤怒的民眾趕出諾森布里亞后,馬爾科姆三世也為其提供了庇護。不過顯然以蘇格蘭國王的實力,是不足以幫助托斯提格重奪權力的。后來挪威國王哈拉爾德在托斯提格的引路下路過蘇格蘭進攻英格蘭北部時,馬爾科姆三世也沒有直接參與他們的進攻。當然從結果上來看,也許他倒是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等到征服者威廉登上王位之后,英倫的局勢其實仍然比較混亂。然而由于參與勢力的減少,馬爾科姆三世的宮廷反而又成了英王反對者最好的避風港。當小王子埃德加于1068年被允許從諾曼底返回英格蘭后,很快便和他的母親阿加莎及姐姐瑪格麗特等人逃往了北方的諾森布里亞。隨后他們在伯尼西亞伯爵戈斯帕特里克的陪同下,和其他被驅逐的北方貴族一起跑到了蘇格蘭。

得知威塞克斯王室的末裔到來,馬爾科姆三世很快為他們提供了庇護。轉過年來,埃德加、戈斯帕特里克等人打算返回諾森布里亞,加入舊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對諾曼人的反叛。他們請求蘇格蘭國王出兵幫助他們奪回領地,但是馬爾科姆三世起初并沒有答應這一請求。直到同年9月,埃德加、丹麥國王斯溫二世、以及西格瓦爾德的兒子瓦爾塞奧夫,趁著征服者在曼恩平定諾曼底南部的叛亂,一起攻破了約克城,蘇格蘭國王才下定決心加入戰(zhàn)局。馬爾科姆三世率領他的軍馬南下坎布里亞,越過彭寧山脈襲擊了提斯代爾和克利夫蘭。到了年底的圣誕節(jié),威廉一世已經(jīng)趕回了英格蘭北部,并于約克城下以丹麥貢金賄賂了斯文二世。埃德加僅憑剩下的軍馬無力再與英王交戰(zhàn),很快戰(zhàn)敗逃往北方。

眼見局勢再無勝算,馬爾科姆三世索性也帶著已經(jīng)取得的戰(zhàn)利品,撤兵退回了北方。在沃茅斯蘇格蘭國王再次遇到了埃德加及其家人,他邀請小王子與自己同行,但是遭到了對方的拒絕。很快征服者派被招安的戈斯帕特里克經(jīng)坎布里亞反攻蘇格蘭,而馬爾科姆三世則派艦隊襲擊了伯尼西亞伯爵在諾森布里亞沿岸的城堡作為回擊。到了1070年后半,仿佛是命運將埃德加又送到了蘇格蘭國王的面前。在前次拒絕了馬爾科姆三世的好意后,埃德加和他的家人原本想乘船返回歐陸,不料風暴將他們的船吹到了更北方的蘇格蘭。于是蘇格蘭國王再次收留了他們,而且馬爾科姆三世的王后英吉比奧格正好于1年前去世,他便娶了埃德加的姐姐瑪格麗特以加強兩家間的聯(lián)系。前面也提到了,馬爾科姆三世在登基之初曾專門去英格蘭求娶瑪格麗特,此番成婚他也算最終得償所愿了。

三、趁虛而入寇北境
到了1072年,馬爾科姆三世遭遇了加冕以來的首個重大危機。征服者威廉在平定了北方的叛亂后,率領軍隊進一步北上蘇格蘭。馬爾科姆三世當然不可能獨自抵擋英格蘭國王,他的軍馬在阿伯內蒂完敗于征服者的鎖甲騎士。于是馬爾科姆三世只得有條件的向威廉一世投降,表示愿意成為英格蘭國王的附庸,并將長子鄧肯作為人質交予征服者。此外蘇格蘭國王還被迫放逐了自己的小舅子埃德加,后者只得前往弗蘭德斯避難。作為交換條件,馬爾科姆三世從英王手中得到了坎布里亞作為采邑,其實并不虧。在兩位國王達成阿伯內蒂協(xié)議后,蘇-英之間確實迎來了短暫的和平。當1074年埃德加再次返回蘇格蘭時,馬爾科姆三世還勸說其放棄對英格蘭王位的宣稱,向征服者威廉稱臣求和。

暫時解除了外部的危機后,馬爾科姆三世又要面對內部的挑戰(zhàn)。王位宣稱者、盧拉赫的兒子馬爾斯奈赫泰,一直試圖奪回蘇格蘭的王位。1078年兩派的支持者間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在這場決戰(zhàn)中馬爾科姆三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不僅奪取了馬爾斯奈赫泰的所有財寶和牲畜,還俘虜了王位覬覦者的老母親。而馬爾斯奈赫泰則勉強逃得一命,隨后潛伏到馬里打游擊。雖然他仍以國王自居,但已經(jīng)無法再對蘇格蘭的王位發(fā)起沖擊。
解決了內部的矛盾后,馬爾科姆三世與英格蘭間的問題就又凸顯了出來。對馬爾斯奈赫泰的勝利也許給了蘇格蘭國王極大的信心,同時征服者在諾曼底墜馬受傷也給了他展開實際行動的機會。于是馬爾科姆三世撕毀了此前同威廉一世達成的阿伯內蒂條約,于1079年8-9月?lián)]軍南下英格蘭北部的諾森布里亞,并在特威德河和提斯河之間劫掠了近一個月后才滿載而歸。
由于英王遠在英吉利海峽對岸,留守的少量軍馬缺乏領袖難以對馬爾科姆三世的突襲做出有效的反擊。結果諾曼人的弱勢表現(xiàn),又招來了北方舊民的大規(guī)模反叛。轉過年來的春天,叛亂的民眾起兵武裝反抗諾森布里亞伯爵的統(tǒng)治,混亂的局勢逐漸擴散到整個北方。這下征服者再也不能對此坐視不理,在王后瑪?shù)贍栠_的調停下,威廉一世和自己的長子達成了停戰(zhàn)協(xié)議,并承諾在死后將諾曼底交給羅貝爾。不過英格蘭國王還沒來得及做出進一步行動,暴民就殺死了達勒姆的主教瓦爾歇。于是征服者急忙命令自己同母異父的半兄弟、肯特伯爵及貝葉主教奧多,先行一步前往諾森布里亞穩(wěn)定局勢。接著他便率兵離開諾曼底返回英格蘭,還讓長子羅貝爾做先鋒進攻蘇格蘭。
面對諾曼人的主力部隊,馬爾科姆三世自然還是難以抵擋。畢竟以蘇格蘭的實力來說,最多只能達到“寇北境”的地步。很快羅貝爾的軍馬就打到了洛錫安,蘇格蘭國王不得不再次同英格蘭達成和平協(xié)議。這一次對馬爾科姆三世造成的打擊很大,他在很長時間內都無力再對諾森布里亞有非分之想。
四、父子魂斷異鄉(xiāng)埋
等到征服者威廉去世后,英格蘭的繼承爭端又給了馬爾科姆三世新的機會。在以前寫的諾曼王朝篇中曾提到過,征服者死后他的三個兒子為了領地大打出手,不斷互相征伐。起初蘇格蘭國王并沒有參與他們之間沖突,直到1091年威廉 魯弗斯在諾曼底擊敗羅貝爾,奪回了老家原本屬于自己的領地。這些領地之前已經(jīng)被羅貝爾授予自己的支持者,其中也包括盎撒老王子埃德加。又一次失去立足之地的埃德加,心懷不滿之下再次北上來到蘇格蘭,投靠自己的姐夫馬爾科姆三世。
于是在同年5月,蘇格蘭國王趁英格蘭后方守備空虛,率軍南下圍攻紐卡斯爾,試圖將蘇-英邊境從特威德河推進到提斯河。此時威廉 魯弗斯正在諾曼底和羅貝爾一同圍攻小弟亨利,得知此消息便匆匆與兄弟們達成了休戰(zhàn)協(xié)議,返回英格蘭應對馬爾科姆三世的進攻。到了1091年9月,蘇格蘭國王得知英王的大軍正在逼近,便向北撤退尋找有利地形準備迎戰(zhàn)。但是在羅貝爾和埃德加的調停下,雙方最終沒能打起來,馬爾科姆三世再次承認了英格蘭的宗主地位。
不過像這樣沒有消耗掉軍力就達成的和平協(xié)議,其實只是把矛盾暫時埋起來罷了。等下一次沖突點燃導火索,只會讓矛盾更劇烈的爆發(fā)出來。僅僅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蘇-英之間便又有了新的問題。這次矛盾的直接原因,是威廉 魯弗斯在卡萊爾新建了一座城堡,并遷徙英格蘭的農(nóng)民在城堡附近開墾定居。而馬爾科姆三世認為,坎布里亞的土地是先王威廉一世授予自己,作為向英格蘭稱臣的采邑。如今英王主動將手伸向坎布里亞,顯然是違背了當年的封建契約。

于是蘇格蘭國王派使者向威廉 魯夫斯抗議此事,英王也同意當面進行商討。到了1093年8月24日,馬爾科姆三世前往格洛切斯特,打算同威廉二世商討坎布里亞及卡萊爾之事,順帶探望自己的小姨子、羅姆塞修道院長克里斯蒂娜,以及寄養(yǎng)在她那的女兒伊蒂斯和瑪麗。顯然蘇格蘭國王原本對此行能夠達成新的協(xié)議信心滿滿,他不僅放心大膽地只帶了少數(shù)隨從便來到英格蘭,還打算安排自己的女兒伊蒂斯與英格蘭北境貴族之間進行聯(lián)姻。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會面后英王拒絕就領地的爭議進行談判,堅持稱此事應由英格蘭的男爵與領主們進行裁決。
馬爾科姆三世感到自己被耍了,立刻動身返回蘇格蘭,并在盛怒之下召集軍馬再度南下。在他和瑪格麗特的長子愛德華的陪同下,蘇格蘭國王率軍洗劫了諾森布里亞,大肆向英格蘭人宣泄自己的怒火。而諾森布里亞伯爵羅伯特 德 莫布雷沒有足夠的軍力正面迎戰(zhàn)馬爾科姆三世,只得暫時退入沿海的班伯堡要塞躲避鋒芒。隨后勢頭正盛的蘇格蘭國王又對阿尼維克展開圍攻,打算以此作為對英格蘭人的警告。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羅伯特 德 莫布雷并沒有真的被嚇住不敢出戰(zhàn)。1093年11月13號的圣布里斯節(jié),諾森布里亞伯爵率手下騎士從背后偷襲了馬爾科姆三世在阿尼維克的圍城營地。由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馬爾科姆三世在戰(zhàn)斗中被班伯堡總管阿基爾 莫雷爾殺死,其子愛德華也因在戰(zhàn)斗中受了致命傷不治身亡。由于國王和他的兒子一并陣亡,群龍無首的蘇格蘭人自然再無心戀戰(zhàn),很快便退回了北方。

馬爾科姆三世身亡的消息傳回后,本已抱恙的王后瑪格麗特更是一病不起,9天后便離開了人世。在國王、王后相繼去世后,王位的繼承人選一下子就成了問題。原本最有可能的是愛德華,他相當于馬爾科姆三世和由教會正式加冕的瑪格麗特的嫡長子。但是愛德華在阿尼維克之戰(zhàn)中同父親一并陣亡了,使得情況又復雜了起來。最終馬爾科姆三世的弟弟唐納德,以阿爾巴老傳統(tǒng)兄終弟繼為依據(jù)奪取了王位,稱唐納德三世。繼位之后,唐納德三世放逐了自己的侄子們和宮廷中的英格蘭人,讓埃德加帶領他們前往英格蘭。然而斬草不除根終歸會留下后患,隨后在英王和諾森布里亞的支持下,唐納德三世兩番被趕下臺,最終被刺瞎幽禁至死。這段侄子挑戰(zhàn)叔叔奪回王位的故事,頗有點當年馬爾科姆三世挑戰(zhàn)麥克白的意思。而且這次還充斥著兄弟間的背叛與手足相殘,一樣很有戲劇性。不過這畢竟不是馬爾科姆三世的內容,本篇就不再多說。
說回馬爾科姆三世,他本身也可以說是蘇格蘭一位比較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國王。馬爾科姆三世雖然受絕對實力限制弱于英格蘭,且名義上接受了征服者的宗主地位。不過總的來說,他也給南邊的鄰居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且基本保持了蘇格蘭的完整利益。因此馬爾科姆三世在蘇格蘭蓋爾語中也被稱為坎摩爾,意為“偉大的領袖”。另一方面,在他統(tǒng)治期間蘇格蘭受到英格蘭諾曼化的影響,文化上也開始由原本的凱爾特習慣法逐漸轉向歐陸習慣法。這一點從馬爾科姆三世兒女的名字上也有所體現(xiàn),他頭婚與英吉比奧格生的兒子,起名字仍采用的阿爾巴傳統(tǒng)常用的男性名字;而二婚與瑪格麗特生的兒子,則是盎撒文化中多見的名字,且越來越教會化,這些都是文化傳播的表現(xiàn)。不過蘇格蘭于此時期在文化、習慣與制度上的改變,并不是被征服后的被動改變,更多的其實還是主動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