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經(jīng)驗】讀不懂,問題從不在讀者

現(xiàn)代詩#讀懂#寫作經(jīng)驗
文字|鄉(xiāng)村網(wǎng)絡(luò)基礎(chǔ)建設(shè)
封面|Annie Spratt
讀不懂,問題從不在讀者
?????? 一首詩,一頁散文,一篇小說,特別詩歌,我們作為讀者總說:讀不懂。要我說,讀不懂,問題從不在讀者,而在作者身上。
?????? 非要有“讀不懂”,那只能有詞匯的或典故的“讀不懂”。我寫“象群轟隆隆碾過陰天”,讀者如果不知道“大象”是個什么東西,不知道它是天上飛的,還是水里游的,是活的死的,圓的扁的,那確實可以說讀者“讀不懂”詩歌。
?????? 有朋友又說:不對呀,作者文章寫得挺好的,只是我讀不懂作者想表達(dá)什么,寫法為何那樣而已。
?????? 對這困惑,我先問個問題,一篇文章誰都讀不懂,是好文章嗎?如果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讀者讀不懂,不是讀者的問題。如果文章是寫給作者自己看的,那是鎖柜頭里的東西,讀不懂不賴讀者。
?????? 那如果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作者或因藝術(shù)效果,或因生活環(huán)境寫得晦澀,想讓人費工夫才能看懂,這不是讀者的問題嗎?不是。作者寫作前已把我踢出讀者群啰。讀不讀得懂的問題,其實是作者想不想、能不能表達(dá)清楚或表達(dá)到何種層次的問題。我寫這么一句話,“草原上,艷紅的鮮花開了”,好懂。改改,“遼遼牧場,鮮花笑得紅撲撲的”。又改,“綠草原抹出幾朵夕陽”。再改,“幾瓣火紅的歡笑,傳到邊際”。最后改,“清新地呵出嬌嫩的熱情”。話越發(fā)不好懂。如果我寫的“清新地呵出嬌嫩的熱情”,那不能要求讀者讀到草原,讀到鮮花,讀到艷紅。
?????? 讀不懂,還包含一個根本性前提,讀者需要讀懂。要我說,像詩歌,它不需要讀懂。
?????? 有人翻譯著讀,“清新地呵出嬌嫩的熱情”,又是查作者生平,又是對照他以往詩歌,狂猜猛想,得出這寫的“草原上,艷紅的鮮花開了”。讀懂了,然后呢?感受賞析的,不還是“清新地”那句嗎?這樣去“讀懂”詩歌,結(jié)果不是將白開水在瓷杯、鐵盆、塑料瓶里來回倒騰喝了,而是將白開水倒到泥土,又摔到面餅,蒸成面糊吃了。詩歌意義已改變。
?????? 還有人抽象著讀,“清新地呵出嬌嫩的熱情”,“清新”“嬌嫩”表達(dá)青春活力,“呵出”形容這種活力的狀態(tài),小心翼翼,還羞澀,還膽怯,“熱情”表明青春蓬勃的動能與未來,整體寫的青年羞澀活潑,小心翼翼又滿懷激情地面對世界。都給“讀懂”完了。那我為啥不直接按“讀懂”的,寫青年怎么樣怎么樣?非費那功夫?qū)憽扒逍碌亍保吭姼杈驮谠姼璞旧?,而不在解讀。直接感受詩歌。詩歌的全部,已經(jīng)是詩歌所要寫的了。
?????? 除非因什么不可抗力,一篇文章,若需作者額外補(bǔ)充點什么,才能達(dá)到預(yù)期的表達(dá)效果,那為何不在文章里寫完呢?拿著篇缺頁的作品怪讀者看不懂,不應(yīng)當(dāng)。
?????? 大膽跟作者說,你若還想要我這個讀者,請寫清楚點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