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無悔華夏大漢(非三國)時期名臣(1)

前言
???? 由于之前的春秋戰(zhàn)國和秦楚漢篇已經(jīng)把問題都提完了,所以以后基本上沒有問題對策名臣,只有普通自制名臣了。此外,為了符合官方的機制,目前只會出到大漢篇(西漢和東漢),不是三國,不是三國,不是三國!
首先是劇情人物,想來能做此賦之人,馬上就要出現(xiàn)了。
民*司馬相如 [人級]
字長卿,“漢賦四大家”之一,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被譽為“賦圣”、“辭宗”。少名犬子,后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景帝時,以貲為郎,為武騎常侍,非其所好。后病免,客游梁。善辭賦,作《子虛賦》。及梁孝王卒,歸家,貧無以自業(yè),往依臨邛令王吉。臨邛富人卓王孫女卓文君慕相如之才,與之私奔。乃于臨邛買酒舍,令文君當壚賣酒,身與庸保雜作。卓王孫乃分與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夫婦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武帝讀《子虛賦》,大為贊賞,遂召之。作天子游獵之賦,得任為郎。數(shù)歲,拜中郎將,奉使巴蜀,略定西南夷,邛、莋、冉、駹、斯榆之君皆請內(nèi)附,邊關(guān)日益開廣。又通靈山道,作孫水橋,以通邛、莋。后拜孝文園令,旋病免。所著賦尚有《大人賦》等。原集已佚,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賦圣]
民心提升10點,威望提升5點,都城到達7級時文化點加1。當有名臣政策能提升特殊資源的產(chǎn)率時,其效果翻倍。 (核心就是提供正面增益,順便和卓文君技能做聯(lián)動) 漢賦四大家和賦圣都是其美譽,順便聯(lián)動游戲劇情。
[安邊]
其他勢力對自己的好感度提升5點,和其他勢力直接相連的城池民心提升5點,藩屬國對自己的好感度提升10點且不容易主動撕毀協(xié)約進攻,己方城池不容易發(fā)生軍隊叛亂或獨立。 (核心是司馬相如為穩(wěn)定巴蜀地區(qū)所做的功績,其中《喻巴蜀檄》和《難蜀父老》也是名篇) 《史記 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相如為郎數(shù)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發(fā)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fā)轉(zhuǎn)漕萬馀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總結(jié)
一個花瓶,不過如果哪天有了個能靠技能產(chǎn)香料絲綢的名臣,這將是絕殺。 接下來有請真*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大佬 軍*耿恭 [地級]
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人。東漢大臣、名將,上谷太守耿況的孫子,耿廣的兒子,建威大將軍耿弇的侄子。耿恭為人慷慨多謀略,有將帥才能。永平十七年(74年),擔任司馬,跟隨騎都尉劉張、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等打敗車師,并將車師納入東漢版圖,于是朝廷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永平十八年(75年),耿恭兩次迫使北匈奴領(lǐng)兵撤退。同年遭到車師和北匈奴攻擊,建初元年(76年),朝廷援軍打敗車師,北匈奴敗走,耿恭才脫離險境?;爻?,擔任騎都尉。建初二年(77年),耿恭升任長水校尉。建初三年(78年),耿恭攻打各處沒有投降的羌人部落,斬殺、俘虜一千多人。使羌人勒姐部落、燒何部落等十三部落共數(shù)萬羌人全都投降。耿恭曾因上書奏事冒犯馬防,遭彈劾而被入獄免官,并遣送原籍,最終老死家中。
[瘡矢]
糧食消耗大幅增加,戰(zhàn)斗力提升15點。自己的弓兵每次對敵方軍團造成傷害時,造成額外的毒屬性傷害并打擊士氣。 (核心就是耿恭往箭上涂答辯然后取得戰(zhàn)術(shù)奇效的事跡,任何答辯終將繩之以法?。? 《后漢書·耿弇傳》——三月,北單于遣左鹿蠡王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戰(zhàn),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币虬l(fā)強弩射之。虜中矢者,視創(chuàng)皆沸,遂大驚。會天暴風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壯志]
糧食消耗小幅增加,當
耿恭任太守的城池不與己方首都直接相連時,該城增加30點耐久度,且每次從該城出兵/出兵經(jīng)過該城的戰(zhàn)斗中我軍基礎(chǔ)戰(zhàn)斗力加20,格擋和士氣大幅增加。
戰(zhàn)斗取得勝利后,將消滅的敵方兵甲數(shù)轉(zhuǎn)為獲得等量的糧食。
(核心就是耿恭堅守孤城的事跡,以及壯志饑餐胡虜肉的真實典故)
《后漢書·耿弇傳》——單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fù)遣使招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惫苏T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于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總結(jié)
強度其實還行,不過精神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軍*竇憲 [地級]
字伯度,扶風平陵(今陜西省咸陽市)人。東漢時期名將、外戚,大司空竇融曾孫。因妹為章帝皇后,得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寵貴日盛,至倚勢強奪明帝女沁水公主園田。和帝時,竇太后臨朝,與弟竇篤、竇景、竇瓌并居要職,內(nèi)執(zhí)機密,外宣誥命。曾遣客刺殺都鄉(xiāng)侯劉暢,事發(fā),自求擊匈奴贖死。永元元年(89年),因南匈奴單于請兵北伐,遂任車騎將軍,與執(zhí)金吾耿秉率大軍出塞,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國達蘭扎達加德西北),臨私渠比鞮海,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nèi)杭愛山),刻石記功。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萬人先后歸降。遷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翌年,復(fù)遣將破北匈奴于金微山。與諸弟皆恃權(quán)驕縱,橫行京師。地方刺史、守令多出其門,朝臣皆望風承旨。永元四年(92年),漢和帝及宦官鄭眾等合謀誅除竇氏,他被迫自裁。
[勒石]
金錢消耗大幅增加,戰(zhàn)斗力提升15點,當己方軍團首次進入敵方半場后,在原地生成一個刻功石??坦κ嬖趫錾蠒r,我方軍團士氣提升,基礎(chǔ)戰(zhàn)斗力提升10點,格擋和士氣大幅增加。敵方軍團在靠近刻功石后士氣持續(xù)減少。
(核心就是他燕然勒石和打得奴西遁的功績,至少在戰(zhàn)績這方面沒得挑剔。) 《后漢書》卷二十三:北單于以漢還侍弟,復(fù)遣車諧儲王等款居延塞,欲入朝見,愿請大使。憲上遣大將軍中護軍班固行中郎將,與司馬梁諷迎之。會北單于為南匈奴所破,被創(chuàng)遁走,固至私渠海而還。憲以北虜微弱,遂欲滅之。明年,夏遣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將兵擊北虜于金微山,大破之,克獲甚眾。北單于逃走,不知所在。
[恣肆]
實施政策后腐化加10,威望減10,保留“勒石”政策后,竇憲被逼自裁。
(竇憲在歷史上留下過種種劣跡,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認為是東漢外戚專權(quán)的禍首,因而備受貶斥,以致于他的歷史功績也幾乎被其罪過所掩蓋了。但無論如何,燕然勒石的功績會穩(wěn)穩(wěn)地留在那里。) 《后漢書》卷二十三:帝陰知其謀,乃與近幸中常侍鄭眾定議誅之。 總結(jié)
他就是來給一張尊王攘夷的(確信)。 接下來是重量級。
軍*李陵 [人級]
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廣之孫。武帝時,為侍中建章監(jiān),善騎射,拜騎都尉,教射酒泉、張掖將士,防備匈奴侵擾。天漢二年(前99)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時,自請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東南)。至?;?,為單于所率八萬余騎包圍。雖率軍力戰(zhàn),終因糧盡矢絕,救援不繼而投降。單于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尊貴用事。后武帝聽信謠傳,以為李陵教匈奴為兵,遂族滅其家。漢昭帝立,霍光遣使招之歸漢,不還。居匈奴二十余年。病卒。
[鏖戰(zhàn)]
錢糧消耗小幅增加,戰(zhàn)斗開始時,如果己方出戰(zhàn)的軍隊規(guī)?;蛘邞?zhàn)斗力比對方低,則我軍基礎(chǔ)戰(zhàn)斗力提升50,軍心提升10點,格擋和士氣大幅增加。觸發(fā)效果的戰(zhàn)斗中,我方每陣亡一個軍團,軍隊戰(zhàn)斗力3秒內(nèi)顯著增加。 (核心就是五千打三萬的?;街畱?zhàn),壯哉!) 《漢書》:陵至?;剑c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
[斷途]
如果在觸發(fā)了“鏖戰(zhàn)”效果的戰(zhàn)斗中仍然失敗,則可以選擇重新實施該政策,保留“鏖戰(zhàn)”政策并罷黜李陵。 (核心就是武帝聽信謠言滅了李陵全家,順便宮刑了司馬遷的事跡。) 《漢書》: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于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 總結(jié)
高歌一曲,送將軍上路! 最后
???? 本期四位名臣到此結(jié)束,如果各位看管大大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歡迎討論。如果有想看什么名臣的界限突破或是什么新名臣的話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等王莽篡漢劇本出了再考慮出云臺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