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被情緒所掌控
朋友周末和愛人、爸媽家中休息,男人發(fā)現(xiàn)2歲的孩子會說“踢死你”,他自然很生氣,說了句“你還說”,孩子跟著說了一句“你還說”。
老婆回應:他是個小孩,現(xiàn)在沒辦法區(qū)分這句話的對錯,只是模仿大人。男人非常氣憤,聲高八度:你的意思是和我學的嗎?我在教育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和我唱對臺戲?這是在立規(guī)矩。老婆也委屈,但并沒有跟著話趕話,避免了一場紛爭。
她很清楚,男人生氣是因為她守著孩子和父母反駁他。雖然她認為男人很荒唐,不承認2歲孩子的語言環(huán)境都是父母那里學來的,立規(guī)矩還是要看榜樣的力量。不妨解讀一下挑起矛盾的行為心理:
1、表達憤怒、不滿的情緒。這是嘶吼的最主要目的。
2、外強中干,因為語言弱,希望通過音量贏得對方的理解和注意。其實,此時此刻,只要想到一點就很湊效,嘶吼的人受到了委屈、不滿、誤解,是脆弱的,是弱者一方。而你要做的就是做出理解和共情,看見對方的情緒。也就是先解決情緒在解決問題。
你會問:為什么是我要做出讓步?
只有內(nèi)心脆弱才會尋求對方的理解和包容。如果你一直尋求,說明你自己的情緒被外界左右,自己無法掌控。相反,你就會是一個情商高的人。帶節(jié)奏的是你,不能被壞節(jié)奏帶偏。
奇葩說中有這樣的觀點:不要剝奪對方宣泄情緒的權利。承認對方情緒合理的地方,避免將對話的關注點轉移到自己身上。也就是不要低估別人的難過,夸大自己的痛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