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間始終有一股香火味,雪落有聲—劉雪兒散文集《雪落無聲》
一年多時間里,我的案頭始終放著一本書,就是劉雪兒女士的散文集《雪落無聲》。忙時讀,空閑也讀。字里行間始終有一股香火味,有悠遠繞梁的鐘聲,有一雙孩童清澈的瞳孔。不由想到了蓮,盡管吸取了污泥的養(yǎng)料,呈現(xiàn)的是向陽的光亮。女人特有的情致情結(jié)情趣滲透在女人特有的文字里,不是打動而是浸染與陶熏讀者的思維與念想,從而進入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與意境,令讀者欲罷不能與回味無窮。
情致。散文沒有了情,是空殼,沒有味道。劉雪兒散文的情是飽滿與圓潤的,且?guī)в卸吭姼璧臏囟?,直直抵達讀者的靈魂深處。別林斯基說過“每部詩一般的作品,應(yīng)該是情致的果實,必須參透著情致?!眲⒀﹥好恳黄⑽臒o不是一張設(shè)定的溫潤情網(wǎng),即使寫一件小事,也是層層的感情的驚濤駭浪,撲面而來,讀者很快淹沒其中,很難自拔。
《滋水流過我的前生今世》: (“人類的始祖在灞河沿岸生息繁衍,公王嶺上的藍田猿人孕育出華夏的現(xiàn)代文明。滋水河畔留下了先祖活動的足跡,盈盈河水掩映出人類河畔手鞠汲水的身影?;趾旰泼斓暮铀剂鞑幌ⅲ瑵L滾西去,以秦人的倔強改變了大江大河?xùn)|流去的走向,這一去,便矢志不渝。
那年,我是王順山上擔(dān)土葬母的王順,遠眺滋水西去,歲月輪回,不變的是我感念母恩的浩蕩。不息的滋水是我思母的淚,千年的守望使我堅定成一座山,讓我思母的心羽化成山中的石。瑟瑟秋風(fēng)是我對母親訴說不盡的思念,滿山的紅葉是我思母的一滴滴血淚。山脈如母恩延綿,滋水似孝心源遠流長,亙古不息。群雄逐鹿,金戈鐵馬,大地一片殤。命運多舛的我被掠胡地十二載,雖貴為王妃,但對漢地故土的思念日益強烈。命運弄人,又一次的夫離子散,生死別離使我柔腸寸斷,淚如泉涌。《胡笳十八拍》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滋水河畔是我遠離塵世喧囂的最后歸宿。
那一年,我是玉種藍田的書生,我以善良無私的情懷助災(zāi)民于水火。讓善良和大愛永存,玉種藍田傳為美談,萬古流芳?!保?/p>
情之理瞬間燃燒,卻是理對情感的妥協(xié),感受那么強烈,卻只有感受,深深的感受。營造的情感世界無限廣闊無限深遠,雨淅瀝,雪飛舞,風(fēng)瀟瀟,霧虹霓。我想到一只碩大的蜘蛛,被一張入世出世的網(wǎng)粘住,只有掙扎。對劉雪兒女士的散文,讀者的情感幻化喜歡是一只蜘蛛,食有人間煙火卻又超脫萬物帶來的閱讀快感。
情結(jié)。每一位作者都在找尋與讀者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是無形的,沒有相當(dāng)文學(xué)造詣的人,往往在這里跌跤。劉雪兒這一點很出色,她把要抒發(fā)的情感意化在向陽向上的激情里,象一朵向日葵,經(jīng)歷多少風(fēng)雨,都面向著陽光。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美是人們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如此的生活?!眲⒀﹥号康墓P善于挖掘與琢雕生活,種種煩擾凝就的情結(jié)都透出美好的色彩,即使有淚,都是掛在微笑上的。真是一片雪花,靜靜無聲地飄,閃亮著潔白晶瑩與憧憬。尤其在夜晚,猶如滿天繁星,不論帶有怎樣的塵世體驗,很容易沉浸其中出不來。
《品味孤獨》:(“孤獨讓我冷靜;讓我疲憊的心得到休息;讓我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審視自己。毋庸置疑,我感謝孤獨,感謝它帶給我的那份從容與淡定。很多時候,我都會因孤獨整理我的思緒,檢查我的行為,構(gòu)思我的下一個目標(biāo),然后走出孤獨去完善自己。
也許走的是自己不想走的路,選擇的是自己不喜歡的生活,等傷痛結(jié)成了繭,就會包裹成新一輪的希翼。雖然歲月會磨掉人的很多東西,生活環(huán)境也許可以改變一個人,但本色中善良、厚道還是會保留下來,成為我一生不變的生命底色。原來自己的不快樂,皆因自己的急功近利,想擁有的太多,個性太強,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太高……缺少了一顆平常心。

只要心中有愛,世界到處都有陽光。多一份關(guān)愛,就多一縷溫暖,自己就多一片天地,孤獨并快樂著。讓我們既不要孤獨也不要孤單——敞開心扉,擁有幸福?!保?/p>
是否得到一場洗禮呢?一行行文字組建的甲板,一個個靈魂晾曬之后經(jīng)受風(fēng)花雪月的陶冶,頓然觸摸到生命與生活的本質(zhì)。作者在解剖自己,其實在解刨讀者。沒有痛苦,多的是喜悅與無盡的抒懷。多么厲害的筆法,閃電一般劃過靈魂的天空,震撼得到的不是麻木而是清醒。而我們正是需要這樣的清醒??!無疑,與讀者的共鳴火花四濺。
情趣。無論小或大的作品,都要有意境,散文在意境上與詩歌不分左右。劉雪兒的散文意境很妙也很出奇,她善于設(shè)計適合任何讀者的情趣,引發(fā)啟示讀者,一起走向相互參透的情感領(lǐng)域。汪曾祺老人寫道:“我每天醒在鳥聲里。”自然給我們是熟悉且陌生的體會。在畫里?在樂曲里?蛙聲出清泉了,流動的不是水是蛙聲。情感的熔爐里鍛造出來的力透紙背的文字,才是劉雪兒女士散文的精髓。
《書如人人如書》: (“用墨香來恬淡愉悅自己的精神世界,為心靈悄然開啟一扇通往開闊路上的長廊,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夏雨讀到冬雪,在歲月寂然的交替中,在時光匆匆的運行里,把心靈里的默契痛快淋漓地揮發(fā),于無怨無悔中在書香里快樂地行走,微風(fēng)拂面處的怡然自得,風(fēng)霜雨雪中的起起伏伏,一波三折的動情,人世蒼涼的慨嘆,都不失為一種心情和感動。
因為有書,我可以縱覽古今,邀約詩仙,做桃園佳客;看亂石穿空的激越,聽高山流水的清麗。沒有書,我會失明變聾,在歷史的長河中迷失方向;如果沒有書,我會變成弱智的孩童,無知會穿透我的軀體。愛書,我便會熱愛生活,屹立于天地之間,超脫世俗之外;愛書,我便會找準(zhǔn)航向,堅定信念,哪怕永遠走不向輝煌。”)
細節(jié),人物散發(fā)的文化性,是散文具有小說的魅力。散文體小說也許是探索的文體,也許這種文體更能發(fā)揮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糾纏靈魂不休的情感流動,輕松獲取了讀者渴求瓊漿的情愫空白。
《落雪無聲》還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如語言的質(zhì)樸清麗與婉約,如結(jié)構(gòu)技法的嫻熟通暢與無縫,等。作者大膽突破了散文唯情感之說,容納了禪宗等元素帶來的現(xiàn)代小說技巧,十分巧妙地抓住與讀者瞬間共鳴的切合點。象一座無形的金字塔,屹立于讀者的心靈高地。落雪怎能是無聲的呢?有聲,這聲是浸潤文學(xué)大地之音。
【作者簡介】楊明,1967年12月出生,陜西省禮泉縣人,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2016年出版長篇小說《黑鳥》(三部)。先后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黑夜》,《黑山》,《如果遇見南華》,《頂天寺》。詩集《紅帆船》,《唱不出的情歌》,《白絹花》,《胡楊林》,《歲月集》,《村莊》等。電影劇本《驚世戀歌》《土地沒有老》<水香世界>。根據(jù)長篇小說《黑鳥》改編的五十集電視連續(xù)劇《我們的土地 我們的青春》等。2022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韶華》
《雪落無聲》作者簡介:
劉雪兒,陜西藍田人。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散文文學(xué)會會員,咸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禮泉縣作家協(xié)會理事,《西部文學(xué)》副總編,《作家搖籃》雜志簽約作家,出版散文集《雪落無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