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界大爭斗|將業(yè)界作品的價格打下來!
最近感覺好像沒有什么話題可以寫了,然后想起了之前有人說起過業(yè)界作品價格的事,感覺這個可以再細說下,因為最新的情況是隨著市場轉(zhuǎn)向流媒體配信(在線播放)時代,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已經(jīng)進入膠著狀態(tài),作品的價格又再一次被打下來了。


近期市場著實有些迷,不僅僅是我們經(jīng)營網(wǎng)店發(fā)現(xiàn)了各家平臺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換個地方也不例外,像FANZA最近不間斷的做活動,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什么S1感謝祭,然后Moodyz扛把子【高橋5周年】,接下去還有Madonna的活動已經(jīng)在開始預熱了,整個平臺只要不是最新作分分鐘都是打個7折美呀。

作品打折對于觀眾來說好像是好事,但是這個價格與33年前相比,價格相差了十幾倍,一說到這就繞不開業(yè)界經(jīng)久不衰的爭斗。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時代背景比較特殊,演員少,制作商少,制作周期長等原因,一部新作的零售價普遍在1.7~3萬円,像一些非常受歡迎的演員,她們的作品售價還會更高一些,作品的售價與演員價值掛鉤,而這些作品批給代理商、零售商時,售價也普遍在7000円以上。

所以這在當時是很暴利的行業(yè),6/24日《全裸監(jiān)督2》將會上映,如果有機會看到的話,應該也能感受到當時高售價帶來的利潤造就了【村西透】的“囂張”,而售價高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演員少,大家都不愿意做,所以片酬通常很到位。其次是制作科技受限,那個年代是一幀一幀的人工圣光,并且制作周期很長,一部1小時的電影,就需要用一小時的時間去錄制新的錄像帶,產(chǎn)能也跟不上。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有人瞄準了商機,開始做租賃生意,比如北都集團的前身就是日本加賀市的一家影像出租店。
所以整個80年代市場銷售的主流還是依靠出租為主,當時一部作品租賃時間不同,價格在1000~4000円不等,這些出租店也是當時業(yè)界最主要的購買主力軍。
后來到了90年代,隨著房產(chǎn)泡沫被戳破,業(yè)界市場在1992年遭受重擊,市場銷量和出租量大幅度縮減,有一半的制作商和出租店倒閉關(guān)門,包括【村西透】的鉆石映像。
隨著生存壓力加劇,還存活著的制作商開始將重心放在了“企畫演員”身上,因為“企畫演員”更便宜,然后價格就下降,當然這個下降幅度并不算很大,售價依然是很高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又有兩位大佬看到了零售商機,一位是覺得租賃方式會被淘汰的北都大佬【龜山敬司】,另一位就是曾經(jīng)靠低價石油起家又翻車后在1993年成立了【VIDEO折扣王(ビデオ安売王)】的【佐藤太治】
兩人都是商業(yè)人才,但是【佐藤太治】并不是個腳踏實地的人,他年少時就賺取了第一桶金,而后買下了一家加油站,靠著低價汽油而賺取更多的客戶和金錢,然而低價汽油的油品不行所以被強制關(guān)掉了,之后他也多次想通過低買低賣的方式賺錢,1993年他將主意打到了那些倒閉的制作商和租賃店身上,通過低價購入或錄像機二次錄制的方式徹底將價格打下來,開始運營起了【安賣王】事業(yè)。

說白一點,【安賣王】一開始是靠二手貼牌和盜版起家的,而1993年之后,VCD光盤開始商用,做錄制和盜版不要太容易,以往一個小時的轉(zhuǎn)錄,用VCD就是幾分鐘的事情,所以安賣王的制作成本相當于白嫖,售價也就變得相當?shù)牡土?,一部售價大概就在三四千円左右,最低可以做到1000円出頭,而他們批發(fā)給加盟商(加盟商以便利店、小零售店為主)的價格大概在50%~70%,所以很快就弄了很多加盟商出來。
而【佐藤太治】的聰明用在了破壞規(guī)則上,隨著【安賣王】加盟商遍地開花,【佐藤太治】在1994年年底開始跟一些小型制作商簽訂合作協(xié)議,并且不通過倫理協(xié)會審查直接上架,SOD曾經(jīng)也是【安賣王】的小廠之一,后來【村西透】破產(chǎn)之后在1994年年底也接過【安賣王】的活,甚至將之前鉆石映像的作品二次制作后再銷售。
因為不通過倫協(xié)審查,【安賣王】也是激薄的重災區(qū),盜版+激薄,這倫協(xié)怎么能忍得了?不過倫協(xié)還沒策劃好如何辦他,【安賣王】就先崩了。
崩的原因說起來有些復雜,簡單理解就是【佐藤太治】一言堂,連加盟商上架什么作品賣多少錢都要由他支配,比如SOD制作的作品最低可以賣到1480円,就搞得加盟商和制作商都沒錢,而且加盟商的庫存壓力很大,存貨又不讓換等等原因,后面怨聲積累下來加盟商紛紛跳反自己玩自己的,于此同時日本警察廳也因為【安賣王】做得實在是太囂張,開始盯上了這家在當時最大的影像零售公司。

1996年【安賣王】倒閉之后,市場的消費觀念卻變成了零售為主,因為安賣王的低價套路演變了業(yè)界市場從租賃到零售的過度,而曾經(jīng)安賣王的加盟商們脫離之后依然在從事著影像零售的行業(yè),這是一個現(xiàn)成的銷售渠道,然后SOD就在合適的時代背景之下正式成立,開始打通這些銷售渠道,進入自銷自產(chǎn)模式。
于此同時,另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青年【龜山敬司】通過先鋪貨后給錢的合作方式,將自家公司的產(chǎn)品鋪到了各家零售店里,然后每天研究店家給的小票搞商業(yè)化模式,由此也打通了自己的銷售渠道。
所以1996年隨著【安賣王】破產(chǎn)了,雙雄時代來臨了。

SOD因為早期的售價很低,后來為了能合理合法的售賣,SOD開始給自家的作品做包裝設計,然后從1480円漲到了2980円,這也是最早在價格戰(zhàn)之后存活下來的“低價”,而后SOD深諳觀眾喜歡什么,為了不受到【VIDEO倫理協(xié)會(NEVA)】的束縛,SOD在1996年成立了【媒體倫理協(xié)會】,也就是后來CSA的前身,然后吸引了很多不滿NEVA限制的制作商加入,這成立背景和NEVA成立的背景也是一毛一樣。
所以SOD很快憑借“自己當自己的裁判”崛起了,然后這個2980円的售價也在當時零售商標價普遍在三四千円的價格競爭中具備了很高的競爭力,對于觀眾來說并不在意是哪個倫協(xié),他們更多的是在意“物美價廉”,所以早期的SOD就很擅長玩“激薄+企畫+低價”的套路,能薄一分他就不會多一分。

也是SOD這一手玩法直接讓后來倫理協(xié)會遍地開花,各家都想搞個倫協(xié)渾水摸魚,以至于2008年的NEVA最后也跟著一起瀆職(這些都講過了,詳見倫理協(xié)會介紹)。不過SOD這一手也確實將價格把控得很死。有沒有比SOD便宜的呢?
當然是有的,但是這些都活不長久,1996年還有個時代背景盜版和激薄的小作坊層出不窮,當時日本警視廳著重打擊這一塊,被定義為非法物品,普通零售店還真不敢光明正大的賣,所以整體來看SOD的定價也就顯得控得很死,最后其他正規(guī)制作商就不得不把這個價格也控制在“接近3000円”的售價,大家都是賺個薄利,這也就是我之前說的,再怎么惡性競爭最終就是回到同一水平線上而已。

當然這個3000円絕不是底價,1997年,隨著DVD商用時代的到來,曾經(jīng)那個一直走在時代前沿的【龜山敬司】買下了一家廢棄超市,將其改造成了光盤刻錄工廠,DVD也正是應用到了業(yè)界作品中,工作效率和產(chǎn)能直線提高,緊隨其后的是1998年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那些租賃實體店也就如【龜山敬司】在1990年預料到的那般涼了,市場徹底變成了零售市場,再然后DMM網(wǎng)站成立,網(wǎng)絡銷售不要太方便,租金和人工成本也都省下來了。

此后北都集團有了更先進的自產(chǎn)自銷渠道,新一輪的成本再次控制下來,但是北都集團對于低價其實沒啥貢獻,就是將價格穩(wěn)定在2000~3000円左右,真正引發(fā)新一輪底價競爭的還是來自于盜版,2000年之后市面上突然多出了很多無修正的電影,都是打著外國標簽,其實這些就是之前90年代被打散或倒閉的小作坊將無修正素材賣給了歪果仁在國外制作,然后又被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就比如我被抄襲到了油管,B站又有人將視頻搬回來....),因為2000年之后DVD時代做盜版太方便了,【安賣王】的那些白嫖套路再一次上演,實體店不能上不要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來了。
而且這在當時對于日本警視廳來說,一開始是沒啥招的,以前還能通過銷售渠道去打擊,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剛開始時,是沒有相關(guān)的應對措施的,最后這些制作商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想其他辦法。
也就是在2000年之后,制作商們紛紛投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企畫做得更沒下線,碼做得更薄,當然價格也做得更低,而這一現(xiàn)象到了后期越演越烈,因為2004年之后,海外設立服務器的無修正制作商也出現(xiàn)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應該也能猜到,隨著盜版分分鐘白嫖,成本越來越低,網(wǎng)頁的流量變現(xiàn)不再依托于零售買賣,最終在價格戰(zhàn)上面正規(guī)制作商一敗涂地,因為盜版免費了~
而正規(guī)制作商肯定不能說免費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后來大家都保持底線的1980円和2480円,并且那些老作品也因為盜版而不斷的貶值,一部新作品出來3個月后價格就被打成骨折,到后來被放入會員區(qū)免費觀看或者1円觀影活動。
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個價格看似統(tǒng)一,其實就是所有制作商共同在堅守一條價格底線而已,不過這條價格底線目前可能又會變動了。

而這新一輪的價格爭斗可能會基于流媒體配信市場而展開,其實前文說到了FANZA最近瘋狂在打“七折美啊”,將很多準新作拿出來各種做活動,什么禮包盲盒七七八八的包括會員費全都便宜了不少,于此同時其他平臺上的會員價格也是打到了骨折,堪稱是要白給的樣子,而且Next上還組了個反FANZA聯(lián)盟,那些終止了和FANZA獨占配信協(xié)議的制作商到了Next都有個新作櫥窗扶持,一起來打個七折美呀。

然后就是MGS和SODprime平臺上,也都在打七折美呀的操作,一排下來30%很亮眼,還都帶有返點,返點還能再抵扣~~

SOD?prime的新作活動打折,開會員后折扣加大
現(xiàn)在FANZA、MGS、SOD、next平臺似乎就是保持著某一種默契,大家都不去大動新品的價格,開始在準新作和返點、會員區(qū)上做功夫,其中又以Next的售價最便宜,但是他家的作品少,而FANZA進來瘋狂找各種理由在做特價活動打七折美呀,以及MGS、Prime上的高畫質(zhì)高返點,感覺好像大家放學后準備在約一架,看誰打七折美呀打得兇的樣子~(話說我諧音梗是不是用太多了?)

然后各平臺的活動又都有所不同,比如MGS日常7折,充值代入金又能折扣又能返點啥的,SOD的新作則是拿出來小小降價,然后增加了很多限量周邊,+100円得啥之類的,看似沒打到騎著,但是返點積分算下去,其實打折也打得挺兇的,各家其實都在拼營銷活動。
所以說到了這里,應該也能發(fā)現(xiàn),新一輪的價格競爭其實已經(jīng)開始了,只是相比于幾年前簡單粗暴的降價方式,現(xiàn)如今的方式包含了更多的數(shù)學題,因為這個價格戰(zhàn)不能再光明正大的撕下去了,撕下去就是惡性競爭,以活動的名義去搞,至少可以說接下去活動完了,該恢復原價能恢復得回來。

當然,大家都在拼價格的時候,對于觀眾來說是薅羊毛喜聞樂見,但是對于演員來說就不一定是好事了,自從價格限定為1980円開始,作品的價值就不取決于演員的受歡迎程度,也就是說演員片酬的上限是被限制的,這也是為什么到了后來,制作商們統(tǒng)一去制定了價格底線,因為再繼續(xù)低價的話,演員和制作的片酬最終會被繼續(xù)削減,最終肯定是堵死了后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