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節(jié)氣讀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3-07-20 18:04 作者:節(jié)氣工坊TimesDesign  | 我要投稿


《臨江仙·送錢穆父》

北宋·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攝影:節(jié)氣工坊

《臨江仙·送錢穆父》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聚,贊賞友人面對坎坷奔波時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風節(jié);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與友人分別,抒發(fā)了對世事人生的超曠之思。

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diào),創(chuàng)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

這首詞是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春蘇軾知杭州(今屬浙江)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間)途經(jīng)杭州的老友錢勰(穆父)而作。

當時蘇軾也將要離開杭州。錢勰在元祐三年(1088)九月因坐奏開封府獄空不實,出知越州。元祐五年(1090)又徙知瀛洲,于次年春赴任啟行,途中經(jīng)過杭州,蘇軾以此詞贈行。

此詞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在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

歲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別后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

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jié),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于在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shù)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fā)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tài)度,并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jié)的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

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jīng)歷、松柏節(jié)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

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xiàn)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的下片寫月夜送別友人。友人所去瀛洲為僻郡,繁華不如越州,更不如開封府。特別是熙寧年間又連遭旱災、地震,赤地千里,五谷不收,傾墻摧棟,遍地洪流。

百姓南來逃荒,到元祐年間仍未恢復元氣。錢穆父由知開封府徙越州,復徙瀛洲,每下愈況,內(nèi)心郁郁寡歡。

早春時節(jié),春風已綠江南岸,而河北仍然朔風凜冽。但規(guī)定的到仕期間已逼近,不得不啟行。因此“惆悵孤帆連夜發(fā)”。

夜中分別,送行的也只能是“淡月微云”。這兩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zhuǎn)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

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別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

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tǒng)一在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在宦途多變之后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

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p>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就不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詞的結(jié)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送別詞的結(jié)尾,一般均為友人解憂釋慮,此首從道家借用思想武器,流露出一定的消極成分。

但在當時,他為友人提供一種精神力量,使友人忘情升沉得失,雖遠行而能安之若素。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zhuǎn)回互。

此詞以思想活動為線索,先是回顧過去的交往,情誼深厚,懷戀足珍。話別時對友人關(guān)懷備至,雙方意緒契合。而展望未來,則以曠達相期。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寫得可謂動人心弦。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蘇洵子。嘉祐進士。宋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

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縱橫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很有影響。

擅長行書、楷書。能畫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節(jié)氣讀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兴义市| 南丰县| 宁波市| 普格县| 民权县| 铜山县| 江油市| 容城县| 屏南县| 武定县| 吴桥县| 双桥区| 托里县| 休宁县| 翁源县| 望谟县| 彝良县| 千阳县| 皋兰县| 军事| 涞水县| 星子县| 双峰县| 聂拉木县| 武邑县| 松阳县| 双城市| 阿城市| 广宗县| 化隆| 汕尾市| 来凤县| 石台县| 渭源县| 仁布县| 元谋县| 富民县| 鞍山市| 肇东市| 当涂县|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