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會覺得這個玩偶這么瘆人?

本文作者?無奶樹?| 公眾號?biokiwi
本文關(guān)鍵詞?恐懼 玩偶 特定恐懼癥 治療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有的洋娃娃,或者日本玩偶等等,看著非常瘆人?甚至看了讓你感到害怕?
尤其是再聯(lián)想到一些恐怖電影里玩偶開口說話,或者恐怖游戲里玩偶的追逐戰(zhàn),你會不會又是一陣心悸?


而不少人在面對這些玩偶時,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瘋狂出汗、尖叫、頭暈眼花的癥狀。
恭喜你,你得了玩偶恐懼癥(Pediophobia)。
不過你大可不必擔(dān)心,因為其實這類現(xiàn)象并不少見,甚至也不一定只是玩偶才會引發(fā)恐懼癥,那今天我們就從有點嚇人的玩偶開始講起吧!
(放心觀看,我們鄭重承諾,前方無高能)
怎么就會對怕玩偶呢?
我們先離可怕的玩偶遠一點,理性一些思考一個問題:恐懼一般是對那些具有威脅的事物才會產(chǎn)生,比如森林里遇到狗熊之類的。
那為什么在面對玩偶這種完全沒有威脅的事物時,會出現(xiàn)恐懼呢?

實際上人天生是不會害怕玩偶的,甚至大部分小朋友小的時候都會非常喜歡它們。
其實大部分人之所以會感到害怕其實原因也比較簡單,回想一下,可能是當時的環(huán)境或者背景音樂就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進而產(chǎn)生了恐怖的氛圍,才會感到害怕。
但有的人并不是在恐怖的場景下看到的,單單只是一個玩偶放在架子上,周圍的環(huán)境明亮舒適,但是就因為看到玩偶,他害怕了。
這是為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yīng)會想到恐怖谷效應(yīng)(Uncanny Valley)。
這是在1970年,日本的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
具體來說,就是長得一般般像人的機器人,可能會討人喜歡,但隨著相似度的增加到了一個程度的時候,這種好感度就會“嗖——”的一下降下去,甚至?xí)X得這個機器人很嚇人。而這個“嗖——”的突然下降,就是所謂的“恐怖谷”。


但仔細看恐怖谷效應(yīng)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理論雖然出名,但并不能解釋我們?yōu)槭裁磿ν媾几械胶ε掳?!玩偶理論上?yīng)該是不那么嚇人的那一類,這又怎么解釋呢?
心理學(xué)家和進化學(xué)家給出了另外一種解讀: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學(xué)習(xí)認知的過程——當我們第一次見到讓我們感到恐懼的事物的時候感到恐懼,身體開始出現(xiàn)反應(yīng)(比如相關(guān)的神經(jīng)刺激);
而隨著時間的進展,雖然我們不記得了,但是身體卻學(xué)習(xí)記住了這樣一個反射:看到玩偶->感到恐懼,因此當再次看到玩偶的時候,這樣的認知過程就會再次觸發(fā)恐懼的開關(guān)。所以即使在并不恐怖的環(huán)境下,有的人還會對玩偶產(chǎn)生恐懼。
這個理論邏輯和我們相對熟悉,在影視動畫上看到的創(chuàng)后應(yīng)激障礙(PTSD)有點相似,但是PTSD更多是和性侵犯、戰(zhàn)爭、虐待等更可怕強烈的的事情有關(guān),這里還是區(qū)分開來講。
如果深究到具體的神經(jīng)發(fā)生機制,我們之前的推送可能可以給你更多的解答:
一個人走夜路,千萬別回頭 - biokiwi的文章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616318
還有很多恐懼癥
其實玩偶恐懼癥只是某一類,還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恐懼癥,比如:
比較常見的比如恐高癥(Acrophobia),對站在高處會有恐懼感;
對狹窄空間害怕的幽閉恐懼癥(Claustrophobia);
對動物的恐懼(Zoophobia),比如昆蟲、鳥、蛇、蜘蛛、蜥蜴、青蛙等等;
對針頭或者抽血的恐懼(Trypanophobia);
還有對書本的恐懼(Bibliophobia),最著名的例子據(jù)說是焚書的秦始皇(???);
因為過敏或者口感,對花生醬產(chǎn)生了恐懼(Arachibutyrophobia);
對特定的數(shù)字可能也會感到恐懼(Arithmophobia);
還有對太陽的恐懼(Heliophobia),最著名的例子可能就是《三體》里的面壁者雷迪亞茲了(那對應(yīng)的可能還有星空恐懼癥);
……

而科學(xué)家和精神病醫(yī)生將這一大類恐懼癥,歸類為特定恐懼癥(Specific phobias)。最常見的包括對動物、高處、暴風(fēng)雨以及幽閉環(huán)境等的恐懼。
其致病的可能原因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學(xué)習(xí)認知導(dǎo)致的。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但也正如我們開頭提到的,這些多種多樣的恐懼癥如果在你身上發(fā)生了,也不要害怕,因為你不是一個人。
根據(jù)對1984年至2016年的文獻搜集,研究者發(fā)現(xiàn)很多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結(jié)果:
成年人中特定恐懼癥的平均患病率達到了7.2%,并且不同地區(qū)的人還會很不一樣,比如美國和加拿大可以達到11.2%,而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只有1.5%。中國則是2.6%。
(也許這還可以是打擊美國新對策?(狗頭))

更有趣的是,不管是哪個國家和地區(qū),女性的特定恐懼癥患病都比男性更高,差異大的可以達到兩倍的差異。
而這類患病率在小時候都會比較高,而到了成年后降低,到了中老年時期又會有一個高峰期。
這可以反映為小女孩可能更容易受到驚嚇和害怕,也更會依戀于父母。
也許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故事里的巫婆對美麗公主和王子的特定恐懼感了(應(yīng)該)。

前面提到的學(xué)習(xí)認知理論解釋雖然很有道理,但是未免聽著有點懸乎,因此也有很多分析關(guān)注于是什么因素導(dǎo)致的。
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特定恐懼癥和你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比如受教育程度較低、分居或者離婚的人特定恐懼癥的患病率就會相對較高一些。
受教育程度更多的反映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高低,而婚姻狀況則可能嚴重影響個人的情緒。
那……你好好學(xué)習(xí)和找個合適男/女朋友的理由又多了一條了。

此外通過對不同的家庭成員統(tǒng)計和遺傳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特定恐懼癥也受到了遺傳的影響,大約有30%左右的遺傳因素存在。
你不是一個人
是不是看下來之后感覺有些癥狀和自己有點對應(yīng)?如果只是單純的有些害怕、緊張其實都是非常輕微的癥狀。
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咨詢專業(yè)的精神疾病醫(yī)生,一般通過問幾句話,可能就能對你的癥狀有所了解了。
而如果你有強烈的恐懼感,或者看到某個事物就像逃走,甚至這種害怕嚴重影響了你的日常生活,那你可能要去看看醫(yī)生了。
而對于這類患病率比較高的疾病,相關(guān)的治療方法雖然簡單但卻也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會對恐懼癥的類型進行評估,比如仔細的詢問,或者利用恐懼對象評估多大的強度會造成恐懼癥狀。
具體的治療方法最普遍的是暴露療法,即通過或遠或近、或強或弱地給予這種恐懼刺激,比如害怕玩偶,那就利用玩偶,在安全的情況下展示給患者,但不允許離開。而隨著暴露時間的增長,這種恐懼癥狀也相應(yīng)減弱了。
而對于比較難以實現(xiàn)的,比如恐高癥或者飛行恐懼癥,也會采用虛擬現(xiàn)實(VR)的技術(shù)來輔助治療

有一個案例就提到利用玩偶暴露療法,20分鐘之后,接受治療的小女孩就對玩偶的恐懼大大降低。而很多研究也建議采用2-3小時的長時間刺激,可能就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所以網(wǎng)上的名言原來還是一種高效的療法——“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就是勝利!加油!奧利給!”

除了單純的暴露療法之外,有的治療還會根據(jù)情況,適量地使用藥物加以輔助,比如一些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阿普唑侖和氯硝西泮;也有使用抗生素或者糖皮質(zhì)激素進行輔助,以治療更為復(fù)雜的恐懼癥狀。
但這些藥物并不是說你感到害怕就去使用,具體的使用請聽從醫(yī)生建議。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看,恐懼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自我防御的本能:遇到危險的時候快速逃跑規(guī)避,既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學(xué)習(xí)的。
而其實這些各種各樣的恐懼癥的產(chǎn)生,也是進化過程上留下來的一種應(yīng)激反應(yīng)和自我保護機制,不過似乎有的時候有點過了。
在這個已經(jīng)很難遇到數(shù)萬年前那些危險的時代,你覺得這樣的恐懼機制是好還是壞呢?
歡迎在下面評論區(qū)留下你的看法。
參考資料:
Timothy J. Legg. Pediophobia: Fear of Dolls.?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ental-health/pediophobia
Leah Groth. Your Fear of Dolls is Totally Normal, According to a Psychologist.?https://www.prevention.com/health/mental-health/a23737943/fear-of-dolls/
Merckelbach H, de Jong P J, Muris P, et al. The etiology of specific phobias: A review[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996, 16(4): 337-361.
Kendra Cherry, A to Z: Strange and Common List of Phobias.?https://www.verywellmind.com/list-of-phobias-2795453
Eaton W W, Bienvenu O J, Miloyan B. Specific phobias[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8, 5(8): 678-686.
Pole R, Vankar G K. Case Report Doll phobia-single session therapy[J].